孫春義++于瑾佳++肖景陽
摘 要:專業社團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實現就業前移的導向性平臺,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專業社團建設要始終緊跟行業社會發展趨勢,在同大類專業的學生有共同就業方向,在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的指導下通過項目任務來完成知識建構的一種教學模式,實現崗位就業無縫銜接。本文分析了目前專業社團存在一些問題,提出基于準就業模式校企聯辦“專業社團”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專業社團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改革
近年來,高校學生的專業社團以較快速度實現了規模化發展,大學生專業社團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幾年來提倡各專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專業社團,促進專業社團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在以前的專業社團建設過程中也一些存在問題:
1、社團活動缺乏創新意識
目前,各社團活動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涉及面窄。無法充分發揮社團的育人功能。隨著我院職業教育辦學理念的不斷提升,社團的活動應站在創新的起點上,以學院的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為立足點,使社團活動特色化、個性化、創新化。
2、指導教師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社團在創立之初,都有相應的指導教師支持,指導教師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具體的運行機制不完善,指導教師的待遇不明確,教師積極性不高。
3、學院提高活動經費不足
充足的經費保障、活動耗材是維系專業社團發展的命脈,學院給予經費支持有限,社團除了支付必要的活動開支外,已經所剩無幾,無法開展更多的活動。
4、內部機制不完善
學生專業社團的性質決定了社團作為學生性組織,有較強的自發性,雖然社團在系團委和學院團委的監管下運行,但在實施過程中社團本身往往沒有嚴格的內部規章制度和管理程序,使得社團內部管理松散,缺乏激勵學生參與機制,絕大多數的社團負責人缺乏經營建設的理念,并沒有為社團的下一步發展做好相應的規劃;再加上社團干部更換交替,社團活動沒有延續性,各種資源及成果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嚴重影響了社團活動質量,制約了社團的發展。
5、學科競賽參與不夠深入
在往年的各類技能競賽中,專業社團成員雖然都是競賽的主要成員,但是并不參與各種選拔、組織工作;同時,參賽的學生都是另外由教師單獨輔導的,且參與面不廣,以致于每次轟轟烈烈的國家、省級競賽,在社團內部沒有造成較好的氛圍,錯失了為新老成員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每年在選拔、組織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不必要精力。
采取以下的建設措施:
(1)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轉變,由單純的課堂教學延伸到以“專業社團”為主的專業教學的第二課堂,定期開展的專業社團活動,有指導老師帶領社團成員完成實際項目。
(2)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組織方式更加貼近企業崗位要求,實現“項目引領、崗位實境”實踐教學模式,進一步研究如何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優化學習方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等的策略方法,利用寒暑假、以及課余時間到多家校企合作單位進行調研,開發專業社團的實訓項目,引導企業參與專業社團的建設。
(3)在日常教學或社團活動完善項目小組,實施傳幫帶,形成“師徒幫帶”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4)“專業社團”著力培養選拔出更優秀的學生,構建從單一到綜合、從普及到精英,從學院技能比賽到省級以上大賽,擬項目化教學、專業社團、競賽團隊的“三級遞進式”競賽體系,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獲得“計算機設備調試”、“網絡安全攻防”、“平面設計”等多項省級大賽大獎。
(5)通過指導“專業社團”成員實施實際項目,培養了一批勤于實踐探索、善于反思總結、樂于奉獻的骨干教師,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推進學院的課程改革。
結束語
通過專業社團的建設促進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形成“師徒幫帶”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選拔出更優秀的學生,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單位,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適應行業人才需求,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解決學生職業崗位能力需要和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沈新華.強化專業社團建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J].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09,(02). [2]湛紅艷.專業型社團建設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1).
備注
本論文是河北省教育廳2016年度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課題“基于準就業模式校企聯辦“專業社團”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SQ16201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孫春義,男,遼寧省東港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