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細娟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銷售分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升級,企業做大做強已經是一種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途徑。然而,在企業向集團公司轉變的過程中,對于會計體系的壓力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這也進一步刺激了其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信息化系統運行效率是衡量其建設水平的標準之一,故而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在本文的研究中,將對其效率弊端進行系統總結,并對其測評方式與可能有效的優化策略進行分析,旨在為后續形成高效能的集團會計信息化體系提供必要基礎。
【關鍵詞】集團會計 信息化建設 效率
一、引言
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催生了集團化企業的出現,同時也使得其通過產業鏈整合、業務豐富度拓展等方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然而,在集團企業運行的過程中勢必會帶來更高的會計壓力。一方面,此種模式會形成更為豐富的下設機構,包括分公司、分子機構等在內的不同龐大組成部門需要形成統一的會計制度與會計管理;一方面,集團企業的生產地域、經營地域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跨度,進而對于會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集團會計信息匯總與披露要求隨之提高。上述的特征使得集團公司需要會計體系建設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其中規范并廣泛的建立會計信息化系統成為了一種較好的解決方式。
然而,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發現,會計信息系統由于各類弊端的存在而導致其效能缺位,導致其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在系統總結其運行效率弊端的基礎上,對具體的評價方法進行總結,并提出一定的可行意見,希望能夠為后續的規范化建設提供必要指導。
二、集團會計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其效率弊端
(一)集團會計信息化建設現狀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相對較晚,故而大型集團企業的生存經驗也相對較少。但是,在我國不斷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企業奮起直追已經形成了完整并相對先進的管理體系與經驗。在集團發展的過程中,集團會計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尤其是在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情況下,集團會計信息化建設更是如火如荼的進行。
從現階段的集團會計信息化建設現狀中我們可以發現如下特征:第一,集團會計呈現出雙重管理特征。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即需要接受分公司、子部門的實際管理,同時需要接受集團核心的業務指導。第二,集團會計信息化建設基礎堅固,具有完善的執行制度。大部分會計業務可以在集團會計信息系統中統一辦結,內部平臺建設及其運營狀況良好。第三,集團會計信息化建設人員基礎良好,適宜于工作開展。均能夠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與信息化操作基礎。
(二)集團會計信息化體系效率弊端
現階段,集團會計信息化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的效率弊端,具體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系統相對繁瑣。集團會計信息化需要建設統一的會計平臺,故而需要考慮到全部業務的實際會計需求。在此種模式下,勢必會對部分不必要信息進行填寫與操作,尤其是在會計規范化平臺管理的要求下,進一步的增加了相關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客觀上降低了系統效率。
第二,系統針對性不強,實操性有待強化。在部分會計實操中,針對不同業務的支撐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方面表現為對于現有模板與實際情況不符,故而無法進行有效的合規操作;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模板種類繁多,在應用與選擇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使用困難。
第三,信息化傳輸效率較低。信息化建設將線下的傳統模式轉變為線上的信息化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相關人員并沒有養成隨時值守的相關習慣,故而部分信息,尤其是單純依靠信息化系統的信息容易存在拖延、遺忘等現象,制約了信息化系統的效率表達。
三、集團會計信息化效率測評方式
為了規避上述弊端,集團以及相關學者對會計信息化系統的效率進行適當的測評,并根據測評結果提供必要的優化策略,就具體測評方式而言大致分為如下兩種:
(一)傳統測評
所謂的傳統測評主要是指依靠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與會計準則而形成的傳統評價機制。此種評價機制往往根據會計執行的有效性、時效性以及企業的運行狀態來形成對會計信息化的綜合評價。
此種評價模式雖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與有效性,但是其由于缺乏集團特征以及信息化評價的針對性而使得評價結果的指導性意義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此種模式依托與企業管理制度來進行,存在成本小、操作簡便等優勢。
(二)模型測評
模型測評是一種集合幾乎全部有效影響因子的數理統計模型模式。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采用專家訪談以及實操測評等方式獲得全部的影響因子及其權重指數。此后,通過相關的數理手段及其測評目的形成有效的模型體系,并提供模型測評的無量綱計算方式;最后,通過實際測評的方式獲得綜合評價結果及其不同指標下的指標結果。通過對結果的分析為后續的優化提供必要依托。此種模式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與針對性,并能夠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變更權重與影響因子的方式來形成更為科學的測評系統。
四、提升集團會計信息化效率的建議
針對具體的效率弊端以及評價方式,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四點來進行相關的強化建設:
因地制宜地制定集團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策略。集團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實施要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參照不同水平的會計信息化實施效率,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實施策略,以進取型、穩定型或者是收縮型的實施策略為參照,抓住契機、合理支出,不斷增強自身的會計信息化管理能力。重視會計信息化對集團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企業管理層首要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實施的重要意義,將會計信息化的實施提升到戰略化的高度。
制定全局性的會計信息化實施戰略。從信息處理效率、企業經濟效益、業務流程效率、企業管理能力與外部市場績效這五個要素去綜合評定會計信息化的實施效率。切忌片面化,盲目化運作,要做到先進化與可行化、整體性與局部性的統一。不斷培養與引進高素質的會計技術人員。需要加強專業化人才的培養,通過技術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培養適合集團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同時,集團企業下屬部門之間還要建立標準化統一的人力資源發展體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激勵體制以鼓勵企業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創造性與創新能力。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基于3P系統的引入,人力資源、企業管理等方面出現了諸多的變更。在集團會計層面要形成與職位評估、績效評價以及薪酬管理的積極協調及配合。一方面利用會計手段輔助上述系統形成更為精準的業務報告,功相關企業管理決策部門使用;一方面是結合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形成新的會計管理辦法,在綜合協調集團會計內部業務的基礎上對薪酬管理體系進行強化;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集團會計的統一平臺對績效體系進行具體建設,其中要重點強調會計業務在績效管理及其業績統計方面的貢獻。最終達成3P體系與集團會計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亞文.集團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效率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
[2]劉莎.基于會計信息化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
[3]高繼紅.企業集團會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