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扎努爾?艾尼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并決定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現程度和實施效果。本文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關鍵詞:新時期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05-01
新時期,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并適應新形勢的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大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這使高校一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質處于普遍較低的狀態。
一、開辟網絡思政新陣地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微博、論壇、QQ、微信等網絡工具進行交流,高校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所言所想,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的網上輿論引導工作并重點關注了解后續過程,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1]開辟網絡思政新陣地,在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條件下有效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同時能提高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思想出現問題的大部分大學生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心理咨詢的理論知識和對策方法解決和回答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中及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穩定學生情緒并緩解他們的壓力,為培養人格健全和心理素質良好的現代大學生提供基礎條件。高校建設心理咨詢平臺,并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有利于大學生正常開展學習和生活活動,同時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2]
三、加強校園思想文化建設
校園思想文化是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學校通過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和制度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學校獨特美好的物質文化能起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長時間內形成的一種群體文化,它能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品德。高校內教學科研及課外文化活動、組織管理及后勤服務活動對低俗消極文化及各種腐朽思想起到抑制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社會實踐中開展教育
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和國情、增長才能、培養品德,增強奉獻社會和培養責任感的主要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方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勢而行。高校傳統的課堂上封閉式教育不再適應新時期社會變化和發展的需求,現代思想政治工作更傾向于開放性教育[3],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從課堂走出來到社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
五、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家庭教育是人出生后最先接受的教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學校通過指導家庭建立對學生健康成長有利的教育環境,發揮家庭教育雄厚的優勢和潛力。同時,學校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習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大合力,共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家庭和社會關系的和諧,是創建和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4]
參考文獻:
[1]謝志芳.利益網絡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江蘇高教,2002.
[2]文學平.基于社會心理學談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
[3]孫昌勇.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5.
[4]崔華泰.網絡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