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趙秀葦+王慧

摘要:服裝企業轉型升級,對職工的崗位技能和崗位素養有了新的要求。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教師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技能和素養養成上下功夫,才能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
關鍵詞:教學方法 技能競賽 評價方式 質量意識 職業素養
多年來,我校服裝專業教學一直遵從“專業基礎理論在教室分科上課,專業技能訓練在實訓室上課”的上課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對于同一個知識點,理論教師和實習教師各講一遍,可均衡學生學習,有利于照顧學生全體。但缺點是理論教師和實習教師不同,知識講授重復,浪費教師資源;并導致實訓時間變少。
帶領學生參加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在進行集中強化訓練時,加大學習強度,采用了新的一體化項目教學法。具體如下:
(1)所有訓練均在實訓室實行理論實習一體化教學方式。
(2)根據大賽規程,學生要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款式圖繪制、制版、縫制、立體裁剪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知識結構完整,并根據參加賽項的不同有所側重,學會靈活運用。為此,我們將《服裝材料》《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制圖》《服裝縫制工藝》、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相揉合,圍繞項目將需要的核心知識提煉到一體化實訓室進行。
(3)嚴控集訓時間和紀律,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和意志力的培養。
(4)利用企業生產標準對作品進行評價,督促技能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跟蹤分析,發現參加過院校技能大賽的這部分學生在就業單位口碑較好:學生技能水平高,主動學習能力加強,求知欲旺盛,自我管理能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強,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和追求上進、精益求精的精神,整體素質提升較大。他們對企業轉型升級適應較快,就業崗位相對較好,技術含量較高。
鑒于以上效果,為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既能適應企業一般需求、同時又能盡可能提高就業崗位層次,我們修訂了實施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采用了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同時,為顧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在拓展課程上對口才訓練、團隊合作、緊急避險、員工模擬、大國工匠等進行了吸收。
至此,形成了新的教學模式:揉合多門課程,提取核心知識,采用模塊式理論實習一體化項目教學。在理論實習一體化模塊教學中,提取核心任務,驅動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整體技能為根本,傳授學習的方法,授人以漁。從款式設計、材料選擇到色彩選定,從制版到成品縫制制作一氣呵成。解決了原先授課方式下,各門專業課之間不能夠很好銜接的斷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活學活用的能力有所加強。
配合著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進行了改變。
1.日常教學評價方式改變。
在原有以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加入了日常實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在評價內容上加入了文明生產、職業規范等德育方面的考核,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提高綜合素質水平,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將學生員工素養的培養貫穿在了日常教學中。
2.引入企業評價。
在合適的機會下,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跟崗實習,通過企業鑒定實習成績,對學生進行技能評價。
通過跟崗實習,學生對企業制度、生產安全、生產流程、生產環境會有全面深刻的體驗。同時,對自己在校學習的技能也是很好的檢驗。最關鍵的是,由于企業對學生產品的質量要求與企業職工一視同仁,使學生在實習中樹立了嚴格的質量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對畢業作品進行展示比較評價。
在畢業前夕,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畢業作品設計。這個環節考察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綜合素質。學生自行設計、制作畢業作品,系部組織企業領導、學校領導、家長見面會,學生自行組織進行匯報表演。從方案策劃、服裝展示的設計及解說詞,到場地布置,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我們對教師也實行了定模塊、定項目。這在不同程度上也刺激了教師尋找多種途徑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的欲望。教師們在原有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走訪,到企業實踐、調研,外出學習提升等方法,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了《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制圖》、《服裝材料》、《服裝CAD輔助設計》、《立體裁剪》等課程配套工作頁,《服裝工藝、結構制圖、服裝材料》試題庫,及教師上課用的課件,供學生鞏固學習使用。
由于在校期間系統的技能訓練學習和在企業的實踐鍛煉,學生畢業分配到企業后,能夠很快地適應企業崗位需求,很快進行角色轉換,得到企業一致好評。部分成績突出的學生,能夠很快從一線崗位勝出,通過企業層層選拔,考進技術崗位,負責設計制版、工藝編寫等工作。下面是一名優秀畢業生的作品,現在在某一大企業從事女裝產品開發、外貿產品制版工作,本年度的設計制版的作品有多套參加訂貨會,為公司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總體來講,這種教學模式節約了教師資源,學生知識結構完善、作品質量高、學習積極性高;適應企業轉型升級崗位需求,就業層次較高。不足之處就是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和敬業精神要求高;需要學生具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堅持學習,不浪費點滴時間、盡快消化,形成技能。
新的教學方法,造就了高素養高技能的學生。作為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需要緊貼企業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為社會提供符合需求的優質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