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本文以社區居民的生活滿意度為切入點,通過對影響社區居民歸屬感因素的研究,運用量表問卷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多個角度對城市居民社區歸屬感現狀進行描述,針對當前城市居民社區歸屬感的現狀,制定可行性的策略,從而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完善社區居民社區服務體系,加強對居民社區歸屬感的培育,從而推動我國城市和諧社會和社區的建設。
關鍵詞:城市社區 歸屬感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089-01
社區情感是社區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所謂社區情感是指社區居民在主觀上對自己、他人及其整個社區的感覺。(Stinner,Loon,1990)這種感覺包括認同、喜愛、依戀等多種情感,我們一般也將之統稱為社區歸屬感。(community attachment)社區歸屬感是指社區居民把自己歸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體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既有對自己社區身份的確認,也帶有個體的感情色彩,包括對社區的投入、喜愛和依戀。
一、城市社區歸屬感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我國城市社會化進程加快,近幾十年的時間里,城市房地產業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人口,在有限區域里增加商品房的建設,不斷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條件,逐漸擴大城市規模,致使城市社區也在不同的程度上發生改變。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城市社區多為“單位制”社區,社區居民多為同一單位或工作性質相近的同質性較高的人群。但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居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單位制”社區逐漸向“社區制”社區轉換,這種社會管理模式的改變,直接促使社區居民的職業關系與社區脫節,社區居民之間異質性較強,社區結構復雜,社區居民之間關系冷漠,社區居民對自己所屬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較低。
二、影響城市社區歸屬感的因素
(一)居民的初級群體關系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發展腳步的加快,城市對于勞動力的大量需求,導致農村年輕力壯的居民大量向城市轉移,年老體弱者由于身體等其他因素,繼續留在農村生活,充當勞動力的城市居民對社區的功能僅限為居住功能,由于初級群體關系不在同一地域,情感得不到有效的連接,城市社區居民間的情感疏離,對城市社區的情感寄托不一,直接影響了城市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二)居民的業緣關系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城市社區多為“單位制”社區,社區居民上班時間為接觸頻繁的同事,下班時間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相互交往較為親密。但隨著居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對社區的功能要求不再局限為具有住宿功能,“單位制”社區逐漸向“社區制”社區轉換,居民的業緣關系不再局限在一個小區,也就直接促使社區居民的職業關系與社區脫節,社區居民間的接觸機會減少,社區居民間親密度逐漸減弱。
(三)居民的鄰里關系
隨著“單位制”社區逐漸向“社區制”社區轉換,社區居民之間異質性逐漸增強,社區結構日益復雜,鄰里之間由于工作等其他原因,接觸機會少之又少,少數年輕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所處是何社區,居民的鄰里關系表現為獨來獨往,鄰里間信任度較低。
(四)居民的個人因素
這種由于初級關系和業緣關系所引起的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差異,導致了社區居民個人身份的轉換存在障礙。城市社區居民來自不同的地區,還有少部分是外地居民,社區居民異質性較高;另一方面,不同的年齡段,接觸新鮮事物的程度不同,導致他們接觸、熟悉外界的速度不同,居民的個體差異性、喜好的不同,更直接影響了社區居民對社區滿意度的認同程度。
(五)居民的社區參與度
城市居民的社區歸屬感體現在社區居民的參與度中,社區的文化建設是否到位,社區是否有規律性的定期社區集體活動,是否能保證城市社區居民都廣泛參與到社區的生活中。在社區集體活動中,社區居民的行為表現以及社區集體活動帶給居民的主觀上的感受,都影響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社區居民是否融入并體會到社區活動帶來的快樂,更是直接決定了社區居民的社區滿意度,對居民的社區歸屬感產生重要的影響。
三、居民社區歸屬感培育的策略
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社區居民的社區滿意度,在宏觀上,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增加社區支持力度,完善社區激勵機制,在加強社區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完備、完善社區管理體系,大力宣傳社區文化建設,鼓勵社區積極舉辦社區集體活動,提升社區軟實力,提高居民社區參與度,從而提升城市居民社區滿意度和社區認同感,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社區建設理念,提高居民社區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蘭亞春.居民關系網絡脫域與城市社區共同體培育[D].吉林大學,2012.
[2]蘭亞春.居民關系網絡脫域對城市社區結構的制約[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122-128.
[3]李煒.論社區歸屬感的培育[J].東岳論叢,2002(2):46-48.
[4]單菁菁.城市社區情感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5]張玲.我國城市社區歸屬感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09(15):286.
[6]張文清.社區建設之社區情感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09(19):195.
[7]郭志巧.試論社會轉型中的社區歸屬感[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6(4):28-29.
[8]虞樂靜.城市社區感的相關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