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玲玲 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堯順分園
幼兒園教學資源庫的整合和分享
文/徐玲玲 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堯順分園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絡逐漸融入了幼兒園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今幼兒園網絡資源在不斷地快速增長,很多幼兒教師也利用了網絡信息來完善自己的教學具,所以網絡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網絡資源混亂,幼兒園課程資源又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管理,使得課程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很難實現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因此要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
現在的教育資源很廣泛,可以網絡搜索,可以網絡制作,可以網絡購買……獲得的渠道有很多。對于我們一線的老師來說,這都是幫助我們開展好一個活動的有力幫手。然而在網絡信息高度發展的狀況下,教育資源的獲取是很簡單的事,可是怎樣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恐怕要花費一定的心思,從設計、準備、開展、結束后的反思……都需要一定的過程。
近年來,幼兒園的數字化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多數幼兒園在硬件配置和網絡建設上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奠定了較好的物質基礎。很多幼兒園已經配備了電腦。這些電腦一般都是供教師使用的。同時數碼相機等設備的使用率也大大提高。教師們也普遍具備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一般能力。有調查指出,教師一般利用搜索引擎,比如“百度”“搜狐”等門戶網站;或者利用教育網站,比如“上海幼兒教育網”等收集課程素材和資源。但必須看到,幼兒園教師對電腦的使用仍以文字處理為主,教師很少運用各種教育教學軟件,難以跟上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雖然習慣于使用網絡查找資料,但一般的幼教專業網站對資源的分類、整理不夠重視,教師們常常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檢索需要的資料。網絡上一般只有教案、方案,或者簡單的PPT、圖片等;其次,內容重復現象嚴重。綜觀國內各種網站和這些網站上能夠共享的幼教資源,我們發現普遍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1.網上課程資源雖然豐富,但是主要是各教育類網站中的課程信息,專門的幼兒教育課程網站相對較少。
2.有些幼兒教育類網站上的優秀教案大都為轉帖,教師難以利用和二次開發。
3.很多教案、圖片等制作較為粗糙,可利用率很低。因此,以新科技為基礎,整合幼兒園教師迫切需要的課程資源,建立適合幼兒園使用的課程資源數據庫十分必要。
1.并不是拿來主義。
我園目前有五所分園,集合各個園部的資源,就活動課程而言,可以將活動的教案、準備的物品、活動的圖片以及活動過后的反思等都可以打包文件的形式上傳到園所云課程。有需要的老師可以通過園內的賬號進行下載。當然,這并不是說可以拿來就用。這是在一個比較好的載體上,老師通過了解,集體備課,以及過程性的準備,為老師們節約相對的時間和人力。
2.自主創新。
在園所云課程下載的情況下,老師們在備課時壓力可能會縮減。所以這時候需要老師們組織的集體備課是必不可少的。模擬課堂是很好的手段,在有良好的載體情況下,進行個人的準備及創新并且有所記錄。以文本或者圖片的形式,定期上傳到園云課程,對以后的教學活動的創新有一定的幫助。如,一課多研的形式就很好。

園所云資源圖解
1.年級組進行更新備課。
在年級組長的帶領下,每周定期備課。一方面需要對課程進行積淀,另一方面也要滿足教師對于課程資源的需求,特別是年輕教師可以借助園所云課程去下載一些優秀教師的活動來作為參考學習,年級組內的教師也需要借助平臺中的教學配圖、課件等相關資源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活動。那么,幼兒園應針對云課程資源庫的現狀,以某一時段(一周或一月)為周期,鼓勵教師將日常教學活動中收集的云課程放入文件夾,可以是視頻、圖片、案例、微課等,這樣日積月累,云課程資源不僅不會匱乏,反而會日益增多,促進了老師間的相互學習與課程的多元化發展。
2.由管理員管理資源。
根據本園的教學實際需要,建立幼兒園的內部網站。內部網站是供園內教師上傳和共享課程資源,可用云盤代替網站,全園教師共享一個賬號,由于只限制本園教師使用賬號,增加了教師的原創活動知識產權保護。由專業的管理人員對課程資源進行管理這樣確保了幼兒園云課程資源管理安全、可靠、有保障。
1.按年齡段分類。
每學期將按年齡段來進行分類,這樣老師在搜索的時候比較有針對性。在這其中,可以包含年齡層次的主題活動,如“秋葉飄”“我喜歡”等,以及可以有這個主題的主題環境布置、區域的設置、開展的活動等,或者是較為典型的教學案例都可以收集。
2.特色活動。
根據園所的特色進行活動的素材的收集,如藝術節活動收集。在這個活動中可以收集海報評比的圖片,開展的活動,有關藝術節開展的幼兒、老師亦或是家長活動策劃方案以及照片,各班在藝術節中班級環境的創設等。
3.節日活動。
節日活動主要以節日的特色為主,如國慶節,可以收集有關了解祖國媽媽的相關活動課程,包含教案、視頻、PPT等素材。為在每年的各個活動提供相對的參考。每次的活動也應有所更新。
4.環境創設分類。
環境創設,將家長園地、主題墻環境、各個區域環境以照片的形式進行收集和整合。這樣老師們也不會每次為環境的布置而頭疼。如有老師外出學習拍了照片,應及時更新在此。
5.教研活動的需求。
教研活動是不斷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每次的教研活動的教案、視頻、教學具等應有完整的收集,并且注明好日期,活動名稱等。

1.為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搭建橋梁。
教學資源是教學有效開展所需要的所有素材和條件,可以理解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教學資源庫是指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涵蓋一切有助于教學活動的任何事物,包括可被教與學所利用的一切信息化資源。我們在青年教師教學資源需求迫切度調查的基礎上,整合幼兒園教學資源建設現狀,從資源內容角度將“園所資源庫”分為以下六大類教學資源。它們是一種個性化、多媒體化、數據庫化的交互式教學資源系列,教師可以根據個人需要,自由選取、使用。它們也不是靜態的,被簡單地歸檔入庫,而是強調在分享使用過程中的碰撞、思考,是動態更新的教學資源。
2.教師專業化成長共分享。
資源管理模式實行的是適度管理,通過信息化技術與手段,為青年教師提供多內容、多層次、多方式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促進青年教師實現有個性、有創意的專業成長。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園本培訓,而是網絡化學習。網絡化學習能力是當代人最需要著力培養并且貫穿始終、受益終身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園所資源管理模式過程中,可以產生資源互動分享方式,分別是:瀏覽互動、資源點評、教材分析參考和教學素材借用,它們較好地體現了網絡化學習“開放、分享、自主、互動、合作、發展”的理念。
(1)瀏覽互動:通過教師的瀏覽相關教學活動,引發教育思想、教學智慧碰撞。
(2)資源點評:通過不同層級教師對主題活動案例、教學活動設計的點評分析,幫助青年教師完善活動設計,在二次使用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凝煉、提升資源教育價值。
(3)教材分析參考: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價值、分析兒童經驗能力以及分析兒童學習方式,明確了教學流程,確定了教學方法。
(4)素材與工具使用:通過直接引用、參考這類教學資源,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借鑒與直接幫助。
3.資源庫的有效管理需要“共建共享”。
在后續研究中,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改善信息化工具,同時加強青年教師開放性成長資源管理措施與考核指標的精細化制定,推進教學資源后臺數據庫建設,實現幼兒教育與IT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切實提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實效。
(1)遵循“共建共享”原則,完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教學資源庫依靠課題組核心成員力量,按照既定模式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進行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教學資源庫建設,發揮名教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專業特長,逐步完善、擴充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教學資源庫。
(2)采用板塊負責制形式,深化教學資源的分享與交流開展跨級組、學科合作,建立相對自由的研究小組,驅動學資源的信息化分享、使用,提高教學交流實效。
(3)加強青年教師成長考核,量化考核與質性考核相結合不僅關注青年教師分享、使用教學資源的種類、內容、次數,更要關注青年教師在分享、使用教學資源過程中的思考、感悟,以思引行。
幼兒園教育資源是當今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獲取資源時或多或少遇到些困難。解決了這些問題不但能給老師減去一部分的負擔,使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當中,同時通過交流與分享,打破了藩籬,實現自我的提升與園所資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