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煌++匡易才
如果把一個人比作一座高樓,那么人的品行便是它的根基,人的身體就是它的框架,人的衣著便是它的裝潢。試想,如果根基不穩,框架再扎實,裝潢再精美,也必然會倒塌。因此在學校管理中,我們貫徹“德行為先”的理念,從細小處著眼,猶如一根小小的針頭將裝有真善美的藥水一滴一滴慢慢地輸送到孩子們的血管里,到達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浸潤他們的心田,在心靈深處搭建一座美麗的橋梁。
一、故事牽引
我們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德育方法,有效杜絕“假、大、空”的冷面孔,盡力避免簡單的說教,以學生愛聽的故事為載體,讓學生在小故事中悄無聲息地受到感染,悟出蘊涵在故事中的關于做人的一些準則。曾記得有幾名學生星期天在學校踢球,將教室里的玻璃打碎了好幾塊。我十分生氣,親自“審問”,非把這些“搗蛋鬼”揪出來不可,可是他們好像訂立了攻守同盟,任我怎么說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死不承認。怎么辦?突然我想到一個小故事可以啟發學生。于是我召開了學生大會,給他們講了“三粒種子”的故事:一位年老的國王,在全國挑選三名孩子,給他們每人分一粒種子,說誰種出來的花最漂亮,誰就當國王。三個月后,三個孩子來到國王面前,其中兩名孩子的手里捧著鮮艷的花兒,而另一名孩子則手里空空的,國王摸著手捧空花瓶的孩子的頭說:“你就是未來的國王。”講到這里,我問學生:“老國王為什么選手捧空花瓶的孩子做未來的國王?”學生們紛紛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那孩子長得帥,有的猜那孩子是老國王的親人,有的說那孩子一定讀了很多書,有的說老國王言而無信……最后我把真相告訴學生:國王給的是三粒種子都是煮熟的,根本就不會開花。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老國王考驗的是孩子的誠信。后來,那幾個“搗蛋鬼”主動找我,向我承認錯誤。我驚喜地發現故事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往后的的日子里,結合德育內容,我定期給學生們講德育小故事。
學生們從故事中感受到了樂趣,同時心靈受到了凈化,靈魂得到了洗禮。在三月,我給學生們講《雷鋒的故事》,學校里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小雷鋒;十月,我會講《井岡山的故事》,教育學生緬懷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科普活動月里講科學家的故事,教育學生從小樹立愛科學的遠大理想……在我記憶猶新的一次捐款活動中,為了讓學生認識捐款的意義,我虛構了一個小故事:森林里小鹿的房子著火了,小猴扛來了玉米埲,小象卷來了木頭,小松鼠帶來了松果,小熊拿來了竹子,小兔提來了白菜,大家一起動手幫小鹿建起新房子。聽完故事,學生發表感嘆:動物都知道互相幫助,我們人類更應該伸出雙手去幫助他人。學生們踴躍捐款。其中有位女孩動情地說:“我想把媽媽捐給他。”“為啥捐媽媽?”我驚奇地問。“他媽得重病住院,就由我媽來給他做好吃的煎餅吧,吃了我媽的煎餅,就得到了我媽媽的愛。”樸實的話打動了全校師生,將捐款活動推向了高潮。
二、活動滲透
近年來,我們開展了國旗下講話、唱經典紅歌、說文明話做好心事、看感恩影片等一系列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又滲透了德育內容,德育工作呈現出勃勃生機,育人環境變得更加和諧,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周一次的國旗下的講話,從古代四大發明講到神舟飛船上天,從受列強欺辱講到新中國成立,從落后貧窮講到繁榮富強,學生們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了解了中國的國情,增強了愛國情感,迸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學校要求各年級學生唱經典紅歌,讓他們在歌聲中受到感染,得到力量。每天,優美的旋律會在校園響起,快樂的歌聲從學生口里唱出。《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國》唱出了學生們對祖國深沉的愛;《為了誰》《說句心里話》表達了學生們對解放軍戰士的無比崇敬;《讓我們蕩起雙槳》《七色光》展示了學生們快樂的童年。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能折射一個人的心靈世界。如今,無論在教室、操場還是在路上,學生們總是微笑著把“您好,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總能聽到一聲聲親切的問候。
三、無聲導航
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用自己的善行感化學生,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一位班主任跟我講過一件事,剛掃過的教室里又有紙屑,班主任想狠狠批評“肇事者”,可看到學生正在做作業,為了不影響學生,班主任親自拾起地面上的紙屑。沒有想到的是學生不知什么時候放下手中的筆,自覺地拾起了周邊的紙屑,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此教室里亂丟紙屑的現象基本消失了。這位班主任的話給我很大的啟發,老師的無聲教育能給學生指明方向,告訴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于是我們在老師中開展了“請留意你的無聲語言”的宣傳,語文老師與學生一起朗讀,從此教室里書聲瑯瑯;老師與學生一起參加晨跑,從此操場上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越來越多;老師將一只受傷的小鳥放回窩里,從此再也沒有淘氣鬼將小鳥帶到教室里玩;老師將掉下的一粒飯撿起來,再也沒有學生浪費糧食……老師與學生的心一起得到了升華,像大雨過后的空氣一樣清新、明朗!
(作者單位:湖南省雙峰縣鎖石鎮坪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