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浩
摘 要:金融風險的防控不僅需要金融管理部門的有效監管,還需要法律服務的直接跟進。公證制度作為一項以前置預防為主的國家司法證明制度,能夠對金融活動和金融秩序的規范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對預防金融債權糾紛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金融;風險防范;公證業務
金融風險已成為我國金融業穩健發展的嚴重障礙,對社會和經濟發展也產生較大沖擊,且我國金融體系較為脆弱,近年來由于外債負擔重、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高和金融市場開放步伐過快等原因,金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更高。針對目前新型金融業態和相關金融服務機構在準入、監管、執法方面存在缺乏法律支撐、監管手段欠缺、監管力量不足等問題,充分利用相關法律服務手段予以輔助保障十分必要。
1 金融公證業務概述
金融公證業務是公證行業內的約定俗成的對所有與金融業務或金融機構相關的公證業務類型的總稱。金融公證業務的對象,概括的說,應是與金融活動相關的法律行為或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其中,對信貸類債權文書進行公證并賦予其強制執行效力是金融公證業務的魅力之所在。
2 金融公證業務開展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公證服務金融監管及風險防范的職能優勢在于:
(一)公證的法定效力。公證的法定效力主要有:證據效力,即經過公證的證據具有法定最高效力;強制執行效力,即經過公證的債權文書可不經訴訟,直接進入法院的強制執行程序;公示效力,即公證機構可依據當事人的申請,對動產進行抵押登記,對抗第三人;提存效力,即特定的貨幣、物品可由公證機構提存,發生債之消滅效力和擔保效力。
(二)公證的職能作用。公證是一項以前置預防為主的國家司法證明制度,在社會民商事活動和經濟交往中具有服務、溝通、證明和監督的重要職能,能夠發揮預防糾紛、化解矛盾、減少訴訟、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的重要作用。
(三)公證是防范金融風險、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辦理金融公證業務過程中,公證員運用法律知識審查相關合同是否真實、合法,對符合法律規定的予以公證,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不予公證。多年的實踐證明,公證在加強信貸管理,防范金融風險和保護信貸資金安全方面發揮了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現階段公證制度面臨轉型之困,不動產登記中的繼承、贈與業務都將與我們分手,在此背景下,公證機構應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著力促成金融公證業務的規模化開展,必將對于公證機構拓展業務、加強服務、提升地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金融公證業務種類及創新發展
(一)對信貸類債權文書進行公證,賦予其強制執行效力
對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主體以及民間借貸所產生的信貸類債權文書進行公證并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機構通過對交易主體身份、資信情況、擔保范圍、擔保物是否存在權利瑕疵等方面進行審查,以及對抵押不動產進行現場勘驗,以確保借貸及擔保行為的真實有效,從而提高審貸效率,提前警示當事人違約成本及強制執行法律后果,促成當事人誠信履約。一旦發生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情況,公證機構出具執行證書,由債權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對提高債權實現的效率、減少訴訟、降低成本、防止借款人在訴訟期間轉移資產等有重要意義。
(二)對金融服務資質類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公證
1、貸前審核公證事務。公證機構通過對貸款主體身份、資信、擔保范圍、擔保物是否存在權利瑕疵等方面進行審查,以確保借貸及擔保行為的真實有效,降低信貸人員申貸風險。
2、合格投資者資質公證實務。通過公證手段對投資人資質及相關法律文件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審查,協助監管主體嚴把投資者入口關。
3、動產抵押登記及動產權屬公證事務。公證抵押登記的范圍包括個人、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非企業組織所有的機械設備、牲畜等生產資料以及個人所有的家具、家用電器、金銀珠寶及其制品等生活資料。
(三)維護金融交易秩序的其他公證業務
1、在金融機構放貸時公證機構通過對借款人、抵押人的委托、聲明、承諾辦理公證,保證當事人簽名行為的真實有效,起到避免糾紛、約束督促當事人按時還款的作用。
2、保全證據公證事務。在債權不能按期結清、訴訟時效屆滿前,公證機構通過對欠款催收行為辦理保全公證,幫助金融機構依法延續債權訴訟時效。
3、提存公證事務。為滿足金融交易雙方對交易安全的需求,公證機構可根據借款人等債務人的申請,對設定支付或取回條件的債之標的物予以提存,以擔保債務如約履行。
4 金融公證業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金融公證業務在各公證機構開展的狀況并不平均,在有的公證處,金融公證業務已經撐起了整個公證處業務的半壁江山,在有的公證處辦證數量卻寥寥無幾。另外還存在著金融公證業務萎縮的現象,金融公證業務開展的前景令人擔憂。筆者認為上述現狀主要由以下幾方面造成:
(一)法律依據匱乏。金融公證業務的開展始終缺乏法律上的強制性規定。
(二)部門介入的影響。由于保險業務的介入,致使金融部門的一些看法有所改變。避開其中的經濟利益不說,他們只是片面的認為通過購買保險,即使借款人身故的銀行的債權亦能通過保險理賠而得以實現。
(三)公證宣傳不夠。宣傳形式過于簡單,沒有創新且宣傳力度不夠。特別是宣傳對象、內容上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點宣傳存在欠缺。
(四)公證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因公證員主觀上的原因出具假證或因公證申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實,或因公證員主觀上的過失而未確實履行好審查核實義務而導致出具的公證書存在錯誤,就會造成已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失去應有的強制執行效力。
5 金融業務開展之措施
(一)解決思想認識問題
通過加強學習、開展討論、相互溝通等方式,排除曲解,消除畏難情緒,增強信心,形成共識。
(二)加強公證宣傳工作
通過各種宣傳途徑,積極主動做好相關部門的公證宣傳工作,主要集中在法院、金融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宣傳重點。在宣傳內容上要大力宣傳公證機構享有的對債權文書直接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特殊職能,讓當事人能真正了解和懂得依法保障自身債權實現的便利途徑。
(三)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搭建服務共享平臺
加強公證部門與審判、金融管理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定期召開聯席會、發布相關政策信息、業務指導性文件,在金融機構特別是新型金融服務機構中推廣公證法律服務手段,普及和豐富運用公證手段防范風險、化解矛盾的做法。建立金融公證電子信息系統,主要對公證抵押登記公示、金融交易主體信用記錄、金融類公證的數據信息統計和分析進行整合,以備適時了解和掌握金融交易發展動態,對金融交易實施監測,也能保證及時對公證數據文件的真實性進行核查。
(四)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著力構建金融公證業務模式
除重點為傳統商業銀行提供公證服務外,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商業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務機構、各類交易市場提和民間借貸當事人供針對性的“定制化”公證業務和差異化公證服務,開設辦理公證的“綠色通道”,通過“前期資信審核——項目論證——合同簽訂——逾期欠款催收——違約追償”的全程跟進方式,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和債權人運用公證手段。
(五)程序到位、服務到位、質量到位
嚴把辦理金融公證的程序關,從審查、核實到質證、質檢、出具公證書,杜絕出現假證、錯證,增設專職校對人員,不允許公證書有瑕疵,以免影響公證的公信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業務量較大的銀行派駐優秀工作人員,協助銀行做好審貸工作,保證公證書和執行證書的及時出具,加強溝通協調,確保服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