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威
[摘要]大學生是當今時代的青年人,由于年齡小,社會經驗少,很容易遭受挫折。本文分析了大學生產生挫折的幾種原因,然后從歷史教育的角度闡述了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辦法。
[關鍵詞]歷史教育;大學生;挫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的大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過著快樂的生活。然而他們一旦遇到挫折,由于社會經驗少,思維狹窄,心理上就很難接受,個別學生甚至會做出極端的行為。林森浩是上海復旦大學的一名研究生,他有著科學家的智慧,由于處理不好和室友的關系,他竟然殺死了他的室友。這個案件曾一度轟動全國,一名研究生尚且如此,何況一名大學生呢?同樣,因為處理不好和室友的關系,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用刀砍死了他的室友。這個案例再次向我們敲響警鐘,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提高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是多么重要。
一、造成大學生挫折的原因分析
什么是挫折呢?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現實的或想象的阻力致使目標不能滿足或實現,在這種情景下產生的焦慮、失望、憤怒、麻木等情緒反應或固執、壓抑、自傷、攻擊等行為動作。通過研究,筆者發現大學生產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生活方面造成的挫折
大學生來自祖國不同的地區,他們也來自不同的家庭。進入大學以后,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有不少大學生顯得不太適應。首先是新生的軍訓,長時間的訓練不僅是對大學生體力的挑戰,還有對大學生意志的考驗。所以說有些大學生在軍訓中就會受到挫折,由于太苦太累,身體受不了,他們就裝病或請假。再者就是有個別大學生比較懶散,特別是男生,把宿舍環境弄得臟、亂、差,氣味難聞。這對于喜歡干凈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就很難適應。
(二)學習方面造成的挫折
當前,大學布置給大學生的學習任務很重,課時安排很緊,學生自習的時間很少。特別是不少院校強行規定大學生必須通過英語四、六級,否則就拿不到學位證,這進一步加重了大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是對于那些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如果學校不指導學生如何應對四、六級,有一些學生將不能順利畢業。
(三)愛情方面造成的挫折
大學校園是少男少女的世界,許多青年男女情竇初開,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初戀的感覺也許是最美好的,但許多年輕人涉世不深,針對愛情還不能理性對待,殊不知那只是萬綠蔥中一點紅。男女雙方一旦墜人愛河,愛得死去活來,這將嚴重影響、耽誤學習,個別大學生甚至會荒廢學業,不能順利畢業。如果雙方一旦中途分手,一些大學生不能接受這種現實,從此頹廢起來,這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
(四)人際交往方面導致的挫折
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家庭環境都不一樣,伴隨著不同的成長經歷,因此,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偏愛和喜好。特別是青年人個性比較強,爭強好勝,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的小事兒而打架斗毆的事情屢見不鮮。在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中,特別是同一宿舍的室友關系,有很多大學生處理不好。室友稍微損害自己的一點利益,他們就受不了。個別同學因此而積怨越來越深,甚至發展到反目成仇,沒有一點兒寬容、包容的博大胸襟。
(五)家庭方面造成的挫折
中國的許多家庭都很溺愛孩子,一般的家務活都不讓做,比如衣服不讓孩子洗,飯不讓孩子學著做。或者說這苦也不想讓孩子吃,那苦也不想讓孩子吃,結果導致孩子失去了許多鍛煉成長的機會,形成了強烈的依賴意識,獨立性很差,有些大學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家庭一旦發生變故,比如家庭成員去世或父母離婚,許多大學生就很難接受這種現實。他們的情緒變得很低落,精神萎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學習。
(六)就業方面造成的挫折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大學的擴招,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由于就業崗位有限,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之一。由于找不到工作,他們感到前途很渺茫,于是就變得悲觀失望起來。
二、從歷史教育的角度談大學生如何應對挫折
(一)學習優秀歷史人物以培養大學生應對挫折的堅強性格
歷史人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他們以其獨特的個性和活動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縱觀歷史長河中的歷史人物,優秀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一般是自信、勇敢、堅強、樂觀和有遠大理想,因此,歷史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學習優秀歷史人物的性格品質,促進學業等各方面的成功,同時克服在各方面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歷史教師還要善于總結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自私、貪婪、自卑、盲目自信和不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學生要去除自己身上的這些不良性格品質。很明顯,優秀的歷史人物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可以鼓舞大學生的士氣,給在挫折黑暗中苦苦掙扎的大學生指明了方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類的第一種本能就是模仿,而且人類很多時候都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各種行為。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遇到失敗、挫折以后并不可怕,只要一個人有一顆堅強的心,敢于面對現實,勇敢地去奮斗,他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二)學習歷史教材中挫折內容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挫折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事物發展本身具有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個觀點對于人類也是適用的,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們遇到一些失敗、挫折是很正常的。所以,作為時代的大學生,一定要理性、客觀地看待挫折,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歷史教材中蘊含豐富的挫折內容,學習這些知識有助于大學生正確看待人生中的挫折。以中國革命的發展為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大革命中,中國共產黨放手發動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國民黨的北伐戰爭,大革命形勢如火如荼,一片大好。就在革命即將取得勝利時,蔣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公開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大革命失敗了,革命進入了低潮。然而共產黨人并沒有被嚇到,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首先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接著,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他放手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使革命的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然而這個過程很復雜,秋收起義部隊分三路攻打長沙,由于敵強我弱,未進長沙隊伍已損失過半,由起義時的5000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三灣改變以后,毛澤東決定到敵人兵力薄弱的農村地區井岡山去積聚革命力量。可是,國民黨反動派要徹底消滅工農革命軍,先后發動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圍剿。面對敵強我弱的客觀實際,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工農革命軍在正確的軍事思想指導下,酣暢淋漓地打破了敵人的圍剿,革命根據地得到不斷擴大。從這一段歷史我們發現,中國革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經歷了勝利、失敗、再勝利這樣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困難和挫折。
(三)學習歷史教材中人文精神內容,以培養大學生應對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
歷史教材中也有很多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內容,比如通過閱讀但丁編寫的《神曲》,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編寫的《哈姆雷特》等一些文學作品,欣賞著名畫家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等一些藝術品,大學生就會體會到這些作品對真、善、美的贊頌,懂得人文精神的偉大意義,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更加熱愛現實生活。有了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如果他遇到挫折,在思想上他就會變得無所畏懼。即使困難重重,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有一種永遠不服輸的精神。他會不斷地克服自身的弱點,使自己變得更強大,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如果有了這種積極心態,即使一個心志柔弱的人,他也會變得意志堅強,從而增強其抵抗挫折的能力。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張海迪大姐的先進事跡,她被稱為80年代的新雷鋒。在5歲時,她不幸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成為一名高位截癱的病人。她想上學,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沒有學校接收她。然而她并沒有絕望,自己趴在床上學拼音,查字典,抄寫課文。用這種辦法,她學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學教材。后來,她又自學了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并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成為我國一位著名的學者。
當她看到群眾缺醫少藥時,張海迪產生了學習醫術為群眾治病的想法。她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和聽診器,非常認真地學習《針灸學》、《內科學》、《人體解剖學》等書籍,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就在自己的身上練針。十幾年來,她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次。張海迪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人生即使遇到多么大的困難和挫折都不要害怕,在挫折面前,一定要有勇氣和挫折做斗爭。問題的關鍵是要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只要有了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無論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人們都會戰勝它。
大學生是祖國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一艘航船剛剛起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他們,時代呼喚著他們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社會需要他們能夠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因此,大學生一定要有克服困難、挫折的勇氣,一定要具備戰勝困難、挫折的能力。通過學習歷史,大學生一定要主動培養自己堅強的性格,一定要從理論的高度客觀、理性地看待挫折,一定要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相信,透過歷史教育,一定可以提高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只要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將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他們也將生活地更加幸福。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