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胡敏
[摘要]1+1+1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交叉教學的特點,更加需要就業指導工作提前謀劃與合力保障。文章從模塊化布局就業指導工作、專業化培養就業指導隊伍、精細化構建就業指導服務平臺、全局化完善就業指導保障機制四個方面,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探究。
[關鍵詞]1+1+1人才培養模式;就業指導;實踐
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就業的整體狀況,在1+1+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推動下,就業指導工作必須適應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做出調整。就業指導工作作為一項需要全員參與、全程化的、體系化工作,在1+1+1人才培養模式下,更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畢業生滿意畢業、社會滿意人才的目標。
一、1+1+1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從2014年起實行1+1+1人才培養模式,即大學一年級在校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大二年級到合作的品牌酒店進行實習實踐,大三年級返回校園進行繼續深造,具有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的顯著優點。
(一)有效地發揮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
1+1+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行,順應了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讓大一年級學生有了學習的緊迫感,為了順利的適應實習崗位,會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大二年級在實習崗位中,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最大程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大三年級回歸校園學習,通過實踐發現需要提升的理論知識,提高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養。
(二)為學生職業能力素養的培養提供了平臺
1+1+1人才培養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通過大二年級在實習單位的實踐,學校把企業作為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主體,把學生職業能力對職業崗位的適應度以及企業滿意度作為人才培養的最終評價標準,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學校找到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教學差距,從而不斷的改進提升,更好地為就業做好準備。通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再學習,讓自己的生產實際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最終達到不同職業的崗位要求,更好地為就業做準備。
(三)實現了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
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單純依靠教師的理論指導是不夠的,需要學校開創校企合作的機會,企業積極參與指導。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通過與品牌酒店集團合作辦學,解決了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解決技能人才培養的“瓶頸”,使得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參與其中,實現了全員共同育人的培養理念。
二、1+1+1人才培養模式下就業指導工作的特性需求
在1+1+1人才培養模式下,相比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就業指導的工作更加緊迫,需要更加緊湊的開展。
首先,從時間維度上看,就業指導工作要提前謀劃。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即使學生只有大一大二兩年的在校學習生涯,就有兩年的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職業生涯之路。在這一歷程中,可以先從了解自我、了解行業、了解職業需求循序漸進,進而結合自我欠缺的職業素養,通過參加各類活動、比賽等實踐機會來提升自我。在1+1+1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進入大學一年之后,就要進入到職場進行實踐。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就需要在了解校園生活的同時,熟悉自我的職業素養的長板與短板,增強自我的身心適應能力,以便才能很好的走完大二的實踐學習。
其次,從空間維度上看,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合力保障。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能感受到就業指導工作的進行:理論層面有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始,能力素養層面有各類競技活動平臺的鍛煉;個性層面職業規劃有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的一對一輔助;實踐層面有企業進校園的課程互動。在1+1+1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進入到企業實踐,雖然有經驗豐富的職場人士指導,但受空間的局限,學校層面無法延伸到每一位學生。即使大三年級回到校園,對于在企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價值觀一經形成,后期修正相對比較困難。
三、1+1+1人才培養模式下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一)模塊化布局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職業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1+1+1人才培養模式下更加需要從學生入學之初就進行全局化的就業指導謀劃工作。大一上學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意識引導,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塑造自己,規劃職業成長路徑;大一下學期開展各種職業大講堂、講座,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知,依托于第二課堂進行職業素養的自我提升;大二年級在企業實踐時期,學校、企業雙方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化指導,關注實習心理狀況,挖掘學生潛力,明晰學生職業發展方向,完善學生必備職業素養;大三上學期指導學生根據實踐中發現的欠缺,進一步豐富知識儲備,進行擇業技巧指導,幫助學生多渠道了解就業市場狀況,奠定就業的方向;大三下學期多渠道提供就業信息,進行就業心理疏導與就業幫扶,引導學生把個人成才同時代的需求結合起來,在基層就業的基礎上綻放光彩。
(二)專業化培養就業指導隊伍
就業指導工作的順暢運作需要強有力的專業隊伍支撐,要打造一心雙環的專業化指導隊伍。依托就業指導領導小組的核心帶隊,加強輔導員隊伍、雙師型教學團隊專業化隊伍建設。
1.建立就業指導領導小組核心團隊
有領導的重視,才有清晰的工作方向。通過領導小組團隊的建設,每學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任務分解,責任到人,每月有具體的指導與跟進,及時傳達就業工作的精神,掌握就業形勢的變化,結合學生具體情況,保證就業指導工作的穩定進行。
2.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就業指導水平
輔導員是學生最直接、最經常接觸的指導老師,就業工作指導的很大力量依賴于輔導員,而很多輔導員一般都是從一個高校出來進入另一個高校工作,對國家政策、社會需求、就業形勢、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政策、求職方法與技巧等內容缺乏系統的學習及培訓,這就迫切通過參加培訓、加強交流學習等各種方式提升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論和實戰水平。
3.打造“高師型”教學團隊
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職業興趣的引導起著關鍵的作用,單純進行脫離實踐需求的理論知識教育不僅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更不利于指導學生成為復合型技能人才。從學校領導方面來說,要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訓,讓其在工作之余提高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了解企業的需求,并根據企業需求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同時,定期邀請企業專家到校作專業調研或者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到校講學,使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從教研室方面說,要加強變革創新,結合時代市場的變化與學生的變化,進行專業教學的轉型,真正發揮學生參與學習與提升自我的潛力積極性;從企業方面來說,要了解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過程,與和學校一起研究符合實踐需求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從而達到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水平。
(三)精細化構建就業指導服務平臺
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就業指導主要側重于學院發布就業政策、輔導員傳達就業的信息,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意識的教育、求職技巧等方面的指導主要依據幾次課程、講座、活動來進行,不利于在學生中形成深入的持續性的影響。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一體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平臺。通過平臺,定期發布就業指導方面基本咨訊,職業測評途徑,讓學生及時了解自我的差距、市場狀況與就業動態;建立專門的企業信息庫,定期維護,便于學生隨時了解企業的用人情況;建立專門的實踐指導交流渠道,減少紙質考評材料,實現網上考評與及時互動指導。
(四)全局化完善就業指導保障機制
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必須匹配相應的保障機制,才能得以良好的運轉。在1+1+1人才培養模式下,更加需要保障機制的健全。
1.制定周全的考核評估體系
確定就業指導的考核評價體系和主要指標,從上到下全方位覆蓋系部就業工作的整體考核、就業指導隊伍評估細則、學生的實踐考核辦法、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評價機制,為就業工作落到實處奠定基礎。
2.完善激勵機制
有著良好的激勵措施,才能更好地激發人的工作潛能,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導致工作做得好壞全靠個人責任使命感,對就業工作的穩定創新開展不利。以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為基礎,將考核與薪酬、晉升、評獎評優等相掛鉤,以保障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邁人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3.落實經費保障機制
有了充足的經費來源,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就減少了后顧之憂。對于學生而言,為各類專業化的職業競賽活動、知名專家講座等提供支持,為特殊困難學生提供幫扶,增強學生對就業指導的切實體驗;對于就業指導隊伍而已,多方位“引進來”或“走出去”,加大投入方能順暢實現;對于就業指導工作的便捷性而言,開拓新媒體的使用平臺,方能使得就業指導工作運轉的更為順暢。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