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摘 要】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這需要家長和教師的相互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做到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那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會有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66
語文作文教學培養的是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因而,小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他們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下面,筆者就個人的實際體會來談談如何讓小學生喜歡上作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
學習在于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會有意無意地去學、去記、去運用。那么,作文興趣如何培養?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寫感興趣的事,安排一些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記的題目,如記自己的同學、家庭成員等。其次,教師要經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感覺有話可寫,還要安排相當數量的口頭作文。如可以利用講故事,指導學生把故事講得流利、清晰;或者組織學生續故事,讓某一個學生講故事的開頭,其他學生把這個故事連下去,這樣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所表達的意思就會有差別,故事的結局也就自然不同;或者讓學生注意觀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學,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語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個同學猜他是誰,猜對了,就說明這位同學的描寫是準確的。這樣通過長期訓練,學生的作文興趣將會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會有所長進。
二、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
小學生若沒有積累到豐富的作文知識,沒有一定的作文素材,就絕對寫不出生動、形象的文章來。那么如何才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呢?筆者認為要抓住以下兩點。
(一)從閱讀中積累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從閱讀中積累作文材料是培養學生積累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課本閱讀中積累,也可以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閱讀中積累,還可以指導學生從有關資料、文獻讀物中積累。教師指導學生在課本閱讀中積累,應讓學生做到動腦、動口、動手,即用腦記、用心記、用口讀、用手抄錄。如《可愛的草塘》中的一段:“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樣。翠綠……跟藍天相接。”這些寫得很好又很有用的材料,就很值得積累下來。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就要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有用的課外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雷鋒日記》……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課本中沒有涉及到的內容,積累豐富的材料。教師還可以根據作文的需要,指導學生到校外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和文獻讀物,積累材料。當然,教師還要督促學生時刻注意堅持不懈地做讀書筆記。
(二)從生活中積累
文章是以生活為基礎的,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教師要教育學生以自己為對象、核心,積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及感受。在學校,教師的教導,同學的關愛,朋友的幫助,遇到困難的苦惱,遭受失敗的痛苦,被人誤解的委屈,獲得知識的快樂,取得成果的喜悅;在家里,老人的慈愛,母親的溫柔,父親的嚴厲,親人的疼愛,生活的甜美,當然也有成長的煩惱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
三、圍繞生活素材,練說練寫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晝夜不息。”這就告訴我們: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有生活的體驗,就無法形成于文。首先,教師應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調動學生發現、觀察、實踐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區、走進家鄉,感受自然的美麗風景,了解社區的建設,體會家鄉的發展變化,從而使學生萌發樸素美好、自然真實的情感;其次,引導學生實踐,校園運動會、科學課的小實驗、手工制作、家務農活等都需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學生在實踐中才會萌發感想、領悟。只有以生活為素材,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有真實的見聞,學生才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在以生活為素材的基礎上要加強練說練寫的訓練,增加口語交際練習,融入“聽、說、讀、寫”的訓練,以說促寫,練說練寫,說寫結合,以此全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四、練習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應從生活入手,要寫出真實、獨特的感受,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如何表達真情實感呢,首先,要營造寬松的氛圍: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性創造廣闊空間,鼓勵其創新、自由、大膽的表達。例如:可以拓寬作文題目的范圍,讓學生在規定的范圍內搜集材料,這樣即不脫離中心內容,也給予學生一定思路。如寫《難忘的旅游》就只提供了一個范圍,只要是旅游,至于地點、時間、哪一次旅游等都由學生自主決定,這樣的題目能喚起學生的旅游體驗,也激發強烈的表達愿望,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自由的寫作氛圍;其次,對于學生的習作要寬容,切不可扼殺了稚拙中的創意,片面中的深刻,違規中的獨到。唯有如此,他們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文字不斷走向成熟和完美。反之,如果一味指責和苛求,只能使他們趔趄不前。第三,應尊重、賞識學生的習作:每個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尊重,小學生的這種心理更為突出。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賞識尤為重要,這種肯定能帶給學生無窮的動力。
五、重視作文修改
修改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環,凡是文章高手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文不厭改”,越改越好。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并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教師引導學生在初稿形成后,可按以下幾步進行:第一,學生自改。要求學生自讀習作,修改文章,養成修改習慣。第二,互改交流。學生自改后,讓同桌進行互改,并交談修改情況(怎樣修改的和修改原因),提高學生對作文目標的把握和鑒賞能力。第三,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初步修改后的文章帶入課堂,教師按上、中、下選出三類有代表性的文章,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集體修改講評。第四,學生再改。教師講評結束,學生根據教師的評析,再一次修改文章,感到滿意后謄寫。
作文是檢測小學生綜合語文水平的重要指標,師生都應該注重日常寫作的訓練,教師應當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時間,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圣陶.作文論[M].商務印書館,1929:135
[2]廣東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編委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廣東省教育出版社,20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