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
【摘 要】初中階段,語文對學生來說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重點把握。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好一定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原則 原則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08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可以讓教學效果更好,它的正確使用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隨著國家的發展,各國教育領域對教學原則的研究更加深入細致,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形成了直觀性、啟發性、鞏固性等幾方面的教學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機的把這些原則結合起來,以便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一、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直觀性的語言或者直觀性的教學器材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的觀察到自己要學的事物,形成對知識的感性認識,繼而讓學生理解課本中的知識。
首先,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用具和教學方式。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在不同階段適合的教學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理性思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學習中他們還是比較被動,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讓自己接受不了,那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淺顯直觀,這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學科。
直觀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直觀教具,比如實物直觀和模型直觀,在當前的教學方法中,運用得最廣泛的要屬多媒體教學,它以豐富的教學資源深受教師的青睞,同時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PPT等,方便學生的理解。另外,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是和學生生活貼近的,所需要的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那么教師就可以直接把教學用具搬進教學課堂,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容。
然后,直觀教學要與講解結合。所謂直觀不是簡單的讓學生觀看教具,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解知識。在運用直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步驟地去觀察,讓他們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系統的講解知識,從而讓學生掌握所講知識。另外,教師要用豐富的語言,形象的描述,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對語文知識正確的表象,起到語言直觀的作用,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課文內容。
二、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指的是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提出我們要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也是當代教學的要求之一,也只有貫徹好啟發性原則,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在語文知識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而不是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
首先,啟發性原則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想啟發性教學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繼續后面的教學。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適當的采用提問,把學生的好奇心勾起來,讓他們把心思放到課堂中來。另外,當學生在學習上有進步以后,教師要善于表揚他們,讓學生保持學習的欲望,推動他們以后的學習。
然后,啟發性原則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初中階段,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善于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就極有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產生興奮的感情,繼而啟發學生思維,讓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當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后,教師就要讓學生逐步深入思考,慢慢解決問題然后獲取新知識。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耐心的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思考,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當學生出現思路短路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提醒他們一下,以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其次,啟發性原則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啟發不僅僅指的是讓學生動腦,還要指導學生動手,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化知識。學生掌握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當學生學懂了知識以后他們不一定會運用,因此當教師把新的語文知識點講解完以后,要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作業,讓學生由易到難的解決知識,以便發展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綜合性學習或者是作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只給學生提供生活中的素材、情景,然后讓學生獨立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最終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最后,啟發性原則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民主平等。只有當學生對教師天生的敬畏之情有所減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有可能不那么害怕教師,然后他們才能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經常和學生溝通,允許他們質疑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不那么怕教師,以便更好地利用啟發性原則。
三、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教導學生完成教學內容以后,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識,是教師對知識再現幫助學生記憶的一種過程。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強,他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但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也會遺忘掉很多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幫助學生復習。
教師要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鞏固復習。如果在新課的講解中學生都沒有理解其中講解的語文知識的話,教師就出復習題就不能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了。另外就是當每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以后,教師要讓學生及時復習。每當講解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就該及時給學生布置作業,好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
初中階段,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需要學生重點掌握。在組織學生復習的時候,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復習的內容,給足學生復習的時間,并且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復習的方法技巧,讓學生學會自己總結反思知識。另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擴大自身的知識結構,讓他們多閱讀課外書籍,拓展自己的視野。同時,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反復練習,反復復習,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以便鞏固和深化已學的知識。
初中時期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黃金時期,同時,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語文學科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學原則,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