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方+黃德霞
摘要為了更好地了解司法考試與我校法學本科教育,本文擬從司法考試與法學本科教育良性互動研究調查對象,法學本科教育基本情況,我校法學本科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司法考試改革的方向等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司法考試 法學 本科教育
司法考試改革與法學教育是當前法學專業的學生熱議的話題之一,為了更好地了解司法考試改革與我校法學教育的基本情況,課題組于2016年對我校法學專業的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通過調查,了解我校法學本科教育基本情況,法學本科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同學們對司法考試改革方向的預想,以便為我校的法學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1司法考試與法學本科教育良性互動研究調查對象
為了更好了解掌握同學們對我校法學本科教育基本情況的認知及對司法考試改革方向的預想,課題組成員對我校法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具體調查對象如下:大二、大三、大四共計224人,我們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法學民17-1班,41人,發放調查問卷24份;法學民考漢18-3班,35人,發放調查問卷16份;法學17-2、3班,69人,發放調查問卷40份;法學18-2班,40人,發放調查問卷22份;法學19-2班,39人,發放調查問卷18份),收回調查問卷118份,占98.33%,調查問卷的發放占總人數的53.57%,其中民族學生76人,發放調查問卷40份,占人數的52.63%,漢族學生148人,發放調查問卷80份,占人數的54.05%,應該來說面還是比較廣的,基本能夠反映同學們的心聲。
2法學本科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法學本科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問卷總涉及15個問題,其調查具體情況匯總如下:
(1)當問到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培養目標漢族班為旨在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法律實踐能力,畢業后能在公、檢、法、司及法律服務機構中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民族班為堅持為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服務的辦學宗旨,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法律實踐能力,畢業后能在公、檢、法、司及法律服務機構中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你對我校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否滿意時,94人選擇滿意,占79.66%,24人選擇不滿意,占20.34%,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培養目標還是比較滿意。
(2)當問到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培養要求為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技能的基本訓練,具備較熟練地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理論處理各類法律事務、解決各類法律糾紛的能力。你對我校法學專業的培養要求是否滿意時,96人選擇滿意,占81.36%,22人選擇不滿意,占18.64%,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培養要求還是比較滿意。
(3)當問到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培養就業方向(領域)主要在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在律師事務所、仲裁、公證等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在基層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從事法律相關工作。你對我校法學專業的培養就業方向(領域)是否滿意時,93人選擇滿意,占78.81%,25人選擇不滿意,占21.19%,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培養就業方向還是比較滿意。
(4)當問到我校當前法學專業主要課程包括: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你認為我校法學專業課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時,24人選擇合理,占20.34%,80人選擇比較合理,占67.8%,14人選擇不太合理,占11.86%,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我校法學專業課的課程設置認為比較合理。
(5)當問到我校當前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畢業論文、畢業實習、模擬法庭、司法職業資格考試實訓、法律診所、大學生視野拓展(參加各類學術報告)、社會調查、創新創業訓練實踐、社會實踐等。你認為我校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是否合理時,52人選擇合理,占44.07%,52人選擇比較合理,占44.07%,14人選擇不太合理,占11.86%,說明。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我校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認為比較合理。
(6)當問到你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教學的質量是否滿意時,39人選擇滿意,占33.05%,50人選擇比較滿意,占42.37%,29人選擇不太滿意,占24.58%,雖然大部分同學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教學的質量比較滿意,但仍然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教學的質量不太滿意,畢業生尤為明顯,說明我們的教學質量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部分學生提到的存在一些老師授課比較乏味無聊,照書本念,擴充知識較少等。
(7)當問到你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課堂教學方式是否滿意時,38人選擇滿意,占32.2%,60人選擇比較滿意,占50.85%,20人選擇不太滿意,占16.95%,說明大部分同學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課堂教學方式比較滿意,但也存在少部分同學不太滿意,主要表現在部分同學認為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
(8)當問到你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是否滿意時,35人選擇滿意,占29.66%,51人選擇比較滿意,占43.22%,32人選擇不太滿意,占27.12%,說明大部分同學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課堂教學互動性比較滿意,但也有少部分同學不太滿意,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比例較多,主要表現在部分同學認為部分老師上課很少互動,而是單向式灌輸式教學。
(9)當問到你認為我校法學本科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否完善時,56人選擇完善,占47.46%,62人選擇不完善,占52.54%,說明同學們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整體認為是不太完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老師少,課頭多,教師隊伍數量不太穩定,存在一個老師教多門課的現象,畢竟每位老師的精力能力有限,可能導致部分課程的效果不太令人滿意。
(10)當問到你認為老師在授課中是否應該以法律思維能力培養為主線貫穿于教學中時,115人選擇應該,占97.46%,3人選擇不應該,占2.54%,說明絕大多數同學認為老師在授課中應該以法律思維能力培養為主線貫穿于教學中,這樣有利于同學們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
(11)當問到你是否能夠理解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課堂教學的內容時,33人選擇理解,占27.97%,74人選擇基本理解,占62.71%,11人選擇不太理解,占9.32%,說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理解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課堂教學內容,只有極少部分同學不太理解,而且這一比例主要集中在民族班級,這是由于民族班級部分民族生漢語水平較低的原因。
(12)當問到你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教材的適用性是否滿意時,34人選擇滿意,占28.81%,64人選擇比較滿意,占54.24%,20人選擇不太滿意,占16.95%,說明大部分同學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教材的適用性還是比較滿意,這是因為我們學校對教材的選用做出了嚴格的要求,教材選用要根據專業特色及培養目標,結合本專業或學科當前發展方向、趨勢,有計劃地優先選用近三年公開出版的“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規劃立項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國家及省部級獲獎及優秀教材、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使用外文教材,必須是原版或經授權的同類版教材,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13)當問到你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的考試方式是否滿意時,42人選擇滿意,占35.59%,58人選擇比較滿意,占49.15%,18人選擇不太滿意,占15.26%,說明大部分同學對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課的考試方式是比較滿意,這是因為我們學校對課程的考試方式做出了靈活要求,考核方式可采取閉卷、開卷、公開答辯、論文撰寫、實驗報告、文獻綜述、研討辯論、技能操作、上機、口試等多種形式,任課老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選擇最能反應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與真實水平的考試方式。
(14)當問到你認為法學本科畢業生是否能立即勝任法律實務工作時,18人選擇能勝任,占15.25%,49人選擇比較勝任,占41.53%,51人選擇不太勝任,占43.22%,說明有相當部分同學認為法學本科畢業生是不太能立即勝任法律實務工作的,尤其是漢族班的同學,這也與我們到事務部門了解的情況基本符合,事務部門也是認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不太能立即勝任法律實務工作,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但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有所欠缺,為此我們在教授理論的同時,也要加強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15)當問到你認為法學本科教育最主要應該培養學生的什么能力時,108人選擇法律應用能力,占91.53%,10人選擇理論研究能力,占8.47%,說明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法學本科教育最主要應該培養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這與上面有相當部分同學認為法學本科畢業生是不太能立即勝任法律實務工作的基本相符,也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基本相符,他們不僅要求同學們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更應具備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我校法學本科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3.1我校法學本科教學存在的不足
通過問卷的調查與學生的座談,當前我校法學本科教學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教學課堂互動性較弱,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與實踐緊密不強;法學教學與司法考試銜接不夠,授課過程沒能很好地突出司法考試知識點,課堂穿插司法考試相關真題不夠,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沒有偏向于司法考試,運用所學理論結合實際案例不多,到法院庭審現場切身感受機會缺乏,教學缺乏司法考試方面的引導,司法考試專業輔導不足,缺乏與司法考試相關的講座;大三課程安排不合理,未就對司法考試進行側重,教學針對性不明顯;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能力不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不全,缺少民族,部分老師理論水平與授課水平有待提高。圖書館法律類藏書匱乏。
3.2我校法學本科教學改進措施
針對我校法學本科教學不足,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應進行教學導向,加強教學管理,改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建設,要有民族老師,招聘民族老師授課。教學應多樣化,有創新,不局限于單一的方法;加強課堂互動性,可以多互動,多交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完成法律事務。其次授課過程應突出司法考試的知識點,多講授司法考試的重點和命題規律,課堂穿插案例司法考試相關真題講解。增加司法案例教學,多接觸司法領域相關前沿資訊。將司法考試融入課堂,從大一開始培養獨立思考討論思維。專業課老師應該研究司法考試趨勢并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意指導,司法考試命題的變化趨勢、歷年真題講解、最新法律修改,修正案的提出。請一些信得過的專業培訓機構或者由本專業的比較牛,比較厲害的老師進行單個部門法的培訓。建議在教學方法上多多使用法律上的案例,把司法考試的真題、案例融入其中,在教學方法上還可以融入案件的真實場合,司法考試多以最新時政,最新法律公開、公布為主,所以,應該多多突出這些。在考試時應加大難度,倡導教師原創新題,設置與司法考試難度相當的題。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應該更多偏向于司法考試,并且加以時政與法律條文的細致解讀,可以讓法律知識變得靈活,不再枯燥,與未來的司法工作更加接軌。學校既不可一切以司法考為中心又不可對司法考試不聞不問,應該二者相互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可把實踐流于形式。在正常教學秩序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具體案例解決能力。注重講課內容跟司法考試相關內容,注重司法考試內容的培訓及講座,開設司法考試課程,聘請專業老師進行輔導,加強對司法考試方面的引導。再次教學應提高實踐的能力,這有助于將來從事司法工作。應該把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注重實際,多討論,培養法學思維。多讓學生接觸一些社會問題,讓學生解決,比如:建一個學生法律援助方面的組織,幫助需要的人,同時也提高了自己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多一些實際理論應用,多一些實踐課,實踐課不應拘泥于某一形式,不能老是模擬法庭,應該多帶走進庭審現場,切身感受法院庭審現場氛圍。加強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多結合實踐,多分析案例,多帶學生出去利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案例。最后圖書館應再增加法律類藏書。應將教學目標定位在南疆,結合南疆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應鼓勵我校的法學人才留下來,扎根邊疆,針對目前我校的司考通過率太低,應加大力度,找準病根,對癥下藥。
4司法考試改革的方向
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的意見》,結合實際,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首先,應從司法考試的報名條件進行改革,提高司法考試的門檻,改變以前那種專科就可以報名的條件,提高至應具備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并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獲得其他相應學位從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為報考條件。其次,從司法考試的組織、命題、標準確立,錄取方式,考試次數等方面進行改革,按照《關于完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的意見》實行全國統一組織、統一命題、統一標準、統一錄取的考試方式,一年一考。同時根據國家法律職業從業的需要,確定年度合格比例,由于邊遠地區地區教育教學質量,地區間的差異等原因,考試應向邊遠地區傾斜,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再次,考試題型設置方面的改革,司法考試題型設置應多樣化,考試內容更加靠近實務,不僅僅局限于選擇題,要加大綜合考查能力,減少客觀題及分值比例,增加主觀題及分值比例。第四,司法考試在題型分配及難易度,考試方式,考試結果上進行改革。考試內容題型分配及難易度調整;增加考核方式,如案例審理或講解模擬評選;考試結果上,通過司法考試不參加公務員考試,直接進入公檢法或律師行業等。最后,司法考試內容方面的改革,考試內容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及分值比例,突出憲法的權威性重要性,著重考查憲法法律知識,考查考生法治思維能力,考查考生運用相關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大法律職業倫理的考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