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勇
摘要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多從事建造與工程工作,由于建造與工程工作對土建類專業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因此,職業體能訓練對高職土建類專業學生十分重要,進行體能訓練是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的首要任務。但是當前,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效果不佳,未達到提升學生體能的目的,為解決此問題,研究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使畢業生能夠滿足職業體能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體能 高職 土建類 體育課程 改革
1開展職業體能訓練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以保證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夠滿足崗位需求,具備專業的知識與專業的技術,還能夠適應緊張單調的流水作業,具備較高職業技術所需的體能,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土建類專業學生對體能具有較高的要求,對其開展職業體能訓練十分必要,開展職業體能訓練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通過體能訓練,能夠使學生滿足崗位需求,適應工作需要,更好地完成工作,解決學生就業問題。職業體能訓練是針對相關職業的要求進行,與專業技能訓練一樣重要,好比警察一樣,警察既需要具備偵查能力,又需要具備較好的體能抓捕罪犯,在一些需要具備良好體能的工作中,體能影響著工作質量。由此可知,職業體能訓練尤為重要。第二,通過職業體能訓練,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身體是革命的資本,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較好的體能是終身受益的,即使不從事相關職業工作,具有一個好的身體也能夠具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更好地生活與發展。第三,開展職業體能訓練,有助于高職院校建設特色教育課程,實現課程優化,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職業體能訓練,能夠為高職院校勞動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方向,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現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建設,在增強學生體質的情況下促進學習特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建設與發展。第四,通過開展職業體能訓練,能夠促進職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加快職業技術的學習。由于體育運動素質可以遷移到職業體能上,因此,運動中的堅持耐久力、動作協調配合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等都對職業體能的提升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2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定位不準確
課程定位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方向以及教學質量,當前,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課程定位不夠準確,教學方向不夠明確,影響了教學效果,也影響了教學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因而,課程定位不準確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課程定位不準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課程缺乏設計性,沒有明確的教學方向,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只知道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體能,卻沒有明確的實施方法與實施方向,對課程缺乏準確的定位,課程內容較為模糊,不夠具體,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無法達到真正提升學生職業體能的目的。第二,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與土建類工作崗位還是存在一些脫節問題的,課程教學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即使課程教學效果較好,也未提升土建類學生的職業體能,無法發揮出重要作用,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總之,課程定位不準確影響了課程教學效果,也影響了職業體能的訓練與提升,是職業體能視角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2.2教學內容單一
當前,教材編寫時間較長,一套教材會使用很多年,雖然,其中的知識都是當時較為重要的內容,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理論、新概念層出不窮,傳統教材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已經脫離實際,不具備應用性與代表性,教學內容較為傳統、單一,不利于教學的實施,不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學內容單一是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學內容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并未體現出土建類專業對學生體能的要求,缺乏特殊性,不具備針對性。當前,雖然是對土建類學生進行職業體能培養,但是,體能訓練項目依舊是常規項目,可以適用于各個專業,只是一些長跑、速跑、籃球、足球等項目,而不是與土建類專業密切相關的職業保健、攀巖等項目,不具有針對性,無法切實提升學生職業體能。第二,課程內容不合理,當前,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內容側重于理論講解,理論課程占據了大部分課堂時間,且理論主要側重于體育動作的要領、意義、任務以及體育活動的規則等,內容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再加上對于學生需要掌握的傷病救治知識與保健知識較少,知識不具備實用性,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2.3課程設置模式傳統
課程設置模式影響著課程教學效果,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模式較為傳統,無法達到提升土建類專業學生體能的目的,影響教學質量。課程設置較為傳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課時較少,對課時不斷壓縮,縮短了授課時間,影響了授課效果,同時,導致學生對職業體能訓練不夠重視,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第二,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課時過多,實踐課時較少,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職業體能的提升。
3職業體能視角下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策略
3.1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定位
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就是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并對課程進行準確的地位,只有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進行定位,才能夠明確教學重點,有效地進行教學規劃,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定位十分重要。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定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明確教學方向,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對體育課程進行準確的定位,通過明確教學方向,可以抓住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對體育教學進行準確的把握,從而達到準確的定位,提高教學質量。第二,對課程的不同重要度進行劃分,安排不同的教學課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不同重要程度的劃分,將核心課程劃分為必須課,安排較多課時,對一般課程設置為選修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例如,針對土建類專業學生,拓展、攀巖、職業保健、傷病救治等課程為核心課程,需要設置為必修課,籃球、足球、鉛球、標槍等一般課程可以設置為選修課。
3.2調整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單一是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專業化、多樣化十分重要,是有效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調整教學內容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快教材建設,盡快編制出符合土建類專業職業體能訓練要求的教材,在教材中融入新的知識理念,刪除不實用的繁瑣的理論概念,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其符合新時代教學要求,注重安排符合土建類職業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第二,增加職業保健、傷病救治等內容,注重職業保健與傷病救治教學。此外,只注重專業技能培養是體育教學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尤其是土建類工作較為特殊,極易出現各種專業病,如腰肌勞損、刺傷以及肺部疾病等,非常需要保健知識,開展職業保健教學尤為重要。“例如,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生理學、急救學、保健學等課程,使學生在受傷后懂得急救的方法,掌握預防職業病的措施。
3.3創新課程設置模式
創新課程設置模式是有效進行體育教學的關鍵,通過創新課程設置模式,可以有效開展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創新型課程設置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1+1模式,此模式的核心課程是一年基礎課程加上一年專業課程,即第一學年開設球類、田徑等體育基礎課程,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學年開設攀巖、職業保健、急救等專業課程,提升學生的職業體能。第二種,滲入式模式,將職業體能訓練穿插于常規體育教學中,在學生完成基礎訓練后,進行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職業體能訓練,達到良好的職業體能訓練效果。第三種,2+1模式,2+1模式與1+1模式較為相似,只不過2+1模式在第一學年開設體育基礎課與體育選修課,也是一種有效的課程設置模式。
4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職業體能視角下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了解與職業特點相符合的科學鍛煉方法以及科學體育鍛煉項目,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滿足職業需求,除此之外,還可以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