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在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期間,教師要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就需要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班內學生的家庭、性格、生活習慣等特點。因此小學班主任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應不斷加強班級管理工作。本文立足于小學班級管理現狀,主要分析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困境并從三個方面探討了優化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以期為廣大小學班主任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教育事業
前言:傳統的班級管理都是以班主任和教師作為管理的主體和中心,很明顯,這種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模式,因此盡快轉變單一的管理模式,才能改善當前管理過程中老師和同學溝通不足、班級進行科學管理不到位,缺乏健全班級管理機制、班級管理方式過于死板的困境。
1.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困境
1.1 老師和同學的溝通交流不足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性格養成以及心理歷程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擁有對學生的關懷和尊重,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老師不僅陪伴學生的學習,也在行為上指導著學生的生活和成長。因此班主任不能只是充當管理者角色,還需要扮演好教師和協調者角色,協調學生之間的矛盾和復雜關系,并以身心換真心的方式與學生相處,以愛心感染學生。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比較貪玩,內心抗拒強迫式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班主任給學生的形象總是刻板的、嚴肅的,不利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班主任不僅僅是扮演著長輩和管理者的角色,還應該是孩子們生活中可以信任的朋友和不可以傾訴煩惱的對象。如果對學生的提問缺乏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平日的教學教學活動中十分嚴肅,就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令人害怕”的形象,導致老師和孩子在心靈上沒有溝通,對教育教學其他工作的開展造成了障礙。
1.2 班級進行科學管理不到位,缺乏健全班級管理機制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小學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班主任的班級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和整個人生過程中有巨大的作用。班級像一個家庭,老師需要關心關懷每一個孩子,用滿滿的愛培育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并且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也不能忽略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層組織,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場所。因此一個組織想要提高管理方式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須進行科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所以即便是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中,班級干部的選擇也是老師和同學都看重的一點。班干部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得力助手,相比之下,班干部與同學們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一個有組織結構的班干部集體是建立和形成良好班集體的基礎和條件。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沒有管理經驗也沒有管理意識,需要老師的悉心指導和教育,明確班級對于優秀同學的表彰標準,和對于違反規章制度的同學的懲罰方式,全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體制。
1.3 班級管理方式過于死板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班主任管理往往維持一種模式,即采用嚴苛的監督管理方式督促學生學習。但是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比較貪玩,內心抗拒強迫式的教育方式。在實際管理中,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過于單一,班主任并沒有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采用的都是“大鍋飯”模式,要統一進行管理,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化差異,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與此同時單調的只強調學習的管理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干燥枯燥無味,還會加重老師的任務量,導致學生跟不上進度,在學習上落于人后,限制了其他思維的發展,并產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優化班級的管理方式,轉變單一的管理方式,大膽突破,開創新穎、新鮮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2.優化小學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
2.1 老師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
小學班主任是家長了解學生學校生活和學習狀況的橋梁,因此在處理好學生家長的關系對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有巨大的幫助。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同時自己也能夠掌握學生的家庭生活表現,以及家庭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和情緒波動的影響,老師與家長的雙重保障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同時,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滿足了家長的需要,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十分關心,老師的溝通能夠讓家長放心,另一方面又能及時糾正學生家長對孩子的錯誤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以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造成不良影響。小學班主任工作比較瑣碎,班主任扮演的角色眾多,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基礎課堂文化知識,還要掌握和創新自身的管理方法,更好的為小學服務,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2.2 重視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
一班班級的干部選拔都是老師直接任命的,并沒有充分考慮班級所有成員的民主意見,在班委會的組建過程中,固然要選擇工作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表率和模范作用的學生,但是同時老師也應該對其他學生一視同仁,給予所有學生充分的信任,讓學生自主競選成為班干部。并且幫助他們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在培養辦干部的過程中,老師對他們既要熱情鼓勵又要嚴格要求,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讓班級干部成為這個集體的中堅力量,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夠配合老師進行班級管理。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親密感更強,因此學生干部也是老師和所有同學的橋梁,老師要引導他們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團結同學,防止當上班級干部之后過分驕傲。小學時期是小學生從稚嫩懵懂轉向青澀少年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班干部得到的鍛煉機會非常寶貴,為了公平起見,老師也可以采取輪流班干部形式,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競爭精神,老師同學合作共贏,一起管理班級。
2.3 為學生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對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式進行突破和創新。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對于課外活動十分有興趣,為學生舉辦組織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能夠促進班級內部的溝通交流,加深孩子們的友誼,加強班級的整體榮譽感,讓老師有機會更了解學生的想法。在傳統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辦法中,雖然班主任會定期舉辦班會活動,并對個別優秀學生進行表彰。但是還是以老師為主體對學生變相進行教育,內容也是以老師準備和口頭教育為主,學生在這種思想和管理模式的熏陶下,就是一個執行任務和規則的執行者,被動的接受管理,沒有發揮主體意識。相比于班會等固定模式的活動,有趣的實踐活動更能吸引同學們的注意,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收獲良好的管理效果,讓學生自己策劃開展各種活動,如唱歌活動、跳舞、繪畫、講故事等文藝節目,讓孩子們既能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又能鍛煉自己的其他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孩子成長階段是重要的人生導師,本文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三個優化小學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分別是:老師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重視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為學生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本文基于多項研究和筆者的一線教學經驗,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由于部分具體措施和詳細的細節并經過實踐的檢驗,難免存在不足之處,盼望各位專家學者指出,共同致力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曉珍.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6):470-471.
[2]劉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方法創新研究[J].新校園(旬刊).2015(1):201-201
[3]王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綜合),2015(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