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彧
摘要在相互依存的情境下,個體常常在選擇時維護他人選擇和行為的權利,關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這就是社會正念,人們了解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并在個體在選擇時有目的地做出利他選擇。社會正念為人們友好的交往提供了導向的作用,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的社會關系。文章通過梳理和歸納前人的研究結果,試圖對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的相關理論概念、研究范式、影響因素幾個方面做了探討。最后在參照前人文獻的基礎上,對于未來研究所要努力的方向做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社會正念 利他選擇 影響因素 綜述
引言
社會正念從正念中發展而來,正念(mindfulness)是個體的意識集中注意在當前狀態上,它的本意是集中注意。正念還被描述為對日常生活中所有可供選擇的事物持更多、更加開放的態度,甚至能夠提供力量感。正念廣泛應用于西方臨床機構,正念療法對壓力和焦慮癥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當代對正念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正念治療,但是最初根源于佛教的利他取向卻被忽視了,社會正念(socialmindfulness)退回到正念的本源,探討個體對他人需要和利益的關注,社會正念也是一種集中注意,在人際互動中,個體的意識集中注意在他人的想法上。
1社會正念概述
考慮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出利于他人的行為,社會正念所產生的利他選擇,是一種親社會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有禮貌或者善解人意。例如盤子里有一塊黃油曲奇和幾塊巧克力曲奇,你會選擇這塊黃油曲奇,還是為他人著想選擇巧克力曲奇,而把選擇黃油曲奇或者巧克力曲奇的機會留給對方呢?如果你選擇了后一種行為,即巧克力曲奇,這便是社會正念引發的利他選擇,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是親社會行為的表現形式。
測量社會正念的方法簡稱為SoMi范式。SoMi范式是用電腦編程實現被試完成社會決策任務,告訴被試他在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玩一個決策游戲。在一系列不同類別的物件中,讓被試從中先選擇一個,Van Doesum等人在研究中使用SoMi范式,讓被試想象這是兩個人依次進行選擇的游戲,是雙向互動的情境,前一個人的選擇結果會影響后一個人的選擇。被試要在果醬、籃球帽、鉛筆、包裝禮品和蘋果中進行選擇。SoMi范式很好地測量了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行為,但在范式中被試的偏好可能會影響選擇的結果。
社會正念基本理論源于互依理論,該理論認為群體中個體之間存在相互依附的關系,強調互依關系中雙方的互動,著重雙方設定結果的合作和公平,個體之間的互動以及互動構成的人際情境共同影響雙方得到的結果。對社會正念的研究并不多,目前的實驗大部分是讓被試面對有限的物品時,想象是否選擇留下有限物品給他人的一種動態情景,社會正念使他人的收益成果最大化。
2影響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因素
第一,人際距離知覺會影響社會正念利他選擇。人際距離知覺是社會知覺的研究內容,是對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心理知覺。家人、朋友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人際距離知覺也不相同。在社會正念的實驗研究中發現,人們對朋友會比對陌生人有更強烈的社會正念。人際距離知覺不同所產生的信任感也不同,距離越近,信任感應該越強烈,人們對自己更信任的人有更多的社會正念。但是面對陌生人,大部分人(至少60%)由于社會正念做出利他選擇。除了實際空間距離,網絡上的人際距離知覺也有影響。影響網絡論壇人際知覺準確性的因素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知覺者、知覺對象、知覺者的判斷、以及兩者的相似性。
第二,人際信任作為個體的積極信念,會使個體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利他選擇,人際信任也是影響社會正念利他選擇因素之一。人際信任感和親社會行為有著高度相關,高人際信任感的個體的親社會行為顯著高于低人際信任感個體。親社會的動機將會增加行為者自身社會正念的機會,隨著信任水平的提高,個體傾向于指向共同的積極的目標或進行共同利益的行為,促進合作的社會環境,親社會行為也相應增加。人們更喜歡信任感較高的伙伴,更多地信任他們,更愿意與他們合作,也會增加對信任的人產生社會正念的利他行為。判斷一個人的面孔,當個體面對一個不信任的面孔時,將變得恐懼,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很難產生。
此外社會價值取向(socialvalueorientation)對社會正念有影響的,親社會價值取向的人更多地考慮別人的利益,希望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選擇可以多選的物品。當被試作為觀察者,他們對在實驗中做出利他選擇的人評價更高。而親自我或者中立的人留給對方選擇的機會比較少,這是由于最大化個人利益是他們的主要動機,很少發生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行為。
3總結和展望
本文先從社會正念的概念引入,回顧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社會正念的范式采用SoMi范式,目前對社會正念的研究尚不多見,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梳理,提出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發生機制,初步用模型闡釋和說明,最后探討了影響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有關因素,如人際距離知覺。
目前,國內對人際距離知覺對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研究尚不多見,國外在人際距離知覺對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影響的研究得到的數據也較少,人際距離是個體能否對他人表現利他行為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人際距離的縮短會增加親社會行為。熟人之間發生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要高于對陌生人,相似性的感知會促進親社會行為。從朋友和陌生人之間進行比較,發現朋友的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發生要高于陌生人。在之前的研究發現人際距離越近,會增加其信任感,研究網絡人際距離發現,具有較高信任度的個體,能夠有效縮小心理距離。而更多的親疏不同的人際距離知覺對社會正念利他選擇的影響的研究更為少見,未來可以選取不同的親疏知覺的人際距離知覺對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進行研究。
其次,測量社會正念的SoMi范式目前只在荷蘭和美國運用,社會正念利他選擇可能還表現在文化因素上,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是理解文化如何影響社會心理現象的一個文化維度。在集體主義中,個體的社會正念利他行為是源于預防焦點(pre-vention focus),預防焦點的人做事態度是比較預防性的,盡可能守住目前擁有而不去追逐新的事物,社會正念是防止壞的聲譽有損個人形象而產生的,人們的處事原則是不為別人添麻煩。而西方人是個體主義,社會正念利他選擇是由于促進焦點推動的,為他人考慮獲得積極的人際關系,得到更多的支持。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互動模式,個人對于社會正念的不同推斷,是否會影響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未來也有待考證。
最后,個體差異未來也是我們研究的方向之一,雖然性別對社會正念主效應沒有顯著效應,但是女性的社會正念得分似乎比男性高,這可能由于女性的共情傾向性高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共情,導致更多的社會正念的利他選擇,那么之后的實驗是否可以設置性別的變量,看其是否會對結果有影響,比如在SoMi范式中,讓被試知曉與他互動游戲的人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