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茄鰻
摘要用兩組對比方法分析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胸外科手術患者在蘇醒期的躁動程度影響。研究表明,采用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同時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值得臨床的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 護理模式 胸外科 蘇醒期 躁動
胸外科手術治療在外科治療上屬于一種非常常見的手術,而蘇醒期作為手術非常重要的時期。胸外科手術治療,患者處于蘇醒期內疼痛難當,插管引流造成患者疼痛,各種刺激因素很容易造成患者在蘇醒期躁動。若護理不當,患者在此階段很容易發生墜床、呼吸困難、插管脫落、手術切口裂開等意外事件發生。采用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于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對于患者在蘇醒期躁動影響十分明顯,目前已經被臨床應用。本文選取本院88例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3年5月~2016年5月問收治的88例胸外科手術患者,實驗組44例,男27例,年齡在15~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8±9.3)歲,女性17例,年齡在14~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2±9.1)歲;對照組44例,男26例,年齡在16~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7±9.5)歲,女性18例,年齡在15~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5±9.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屬于首次參與手術室護理;②患者均屬于胸外科手術;⑨患者病情清楚且已經定性;④患者均屬于自愿參與調查且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者不屬于首次參與手術室護理;②患者病情未確診或者屬于其他科室疾病;③患者不屬于自愿參與調查且未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萬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察,定時觀察患者血壓、心率以及其他生理變化。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給予手術室改進護理,其護理的具體手段為:(1)護理準備。術前合理調整手術室的溫度,避免因為低溫患者出現并發癥,夏季室內保持溫度在24~26℃為宜,冬季氣溫保持在26~28℃為宜。檢查手術室所有燈是否齊備,防止術中手術部位視野不清楚。(2)體位護理。胸外科手術采用外切口入治療,患者創傷比較大,在患者胸下部放置一個軟枕,使得切口視野完全暴露出來,且手術階段保持患者血液流動順暢,對患者體位及時調整防止胸肌和肋骨出現擠壓。另外針對患者進行第二切口護理的時候,必須讓患者保持平臥位。測量外肢血壓時應適度外展,避免患者臂神經受損,同時還要防止皮膚和手術床金屬接觸,以此來避免皮膚損傷;(3)注意保溫。手術期間必須注意保溫,尤其是在冬季手術時,護士應對患者暴露部位進行保溫保護。避免胸外科手術患者體溫下降過快,及時監測患者體溫,減少因為提問降低引發的并發癥。(4)術后避免輸液外滲或者漏。將靜脈輸液管使用貼妥貼固定,避免患者翻轉導管液體外滲,檢查導管接頭是否松動,確保留置針、輸液管以及輸液器接頭旋緊。
1.3觀察指標
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率,本次采用調查和數據統計方式,對所有病例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記錄實施核查,記錄在蘇醒期患者出現躁動事件。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率一發生事件案例/分組案例X100%。
術后護理針對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三項指標進行檢查,對比護理過程中患者這三項指標改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4例,則發生率為9.09%,對照組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10例,則發生率為22.73%,對照組患者在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所示。
2.2指標改善
實驗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3討論
一般胸外科手術均采用全麻方式后再進行手術,患者在全麻蘇醒期躁動臨床表現主要為血壓升高、心律加快,并且患者在蘇醒期往往有巨大的肢體動作。這與患者麻醉再到蘇醒之后出現交感神經興奮有關。胸外科手術一般出血較多,對于患者腹腔器官的擾動比較大,患者全麻蘇醒發生躁動的幾率相當高,對于患者的預后治療影響不利。針對胸外科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進行控制,可有利于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保溫控制作為胸外科手術室護理的重要內容,因為患者若長期處于低溫狀態中,患者很容易在術后產生躁動不安、手指冰冷、血管收縮、冷顫等癥狀,同時長期低溫還會損害患者的血管系統穩定性。低溫造成了護理問題會影響醫護工作者對于病情的判斷,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注意監測患者的體溫變化,確保手術室處于恒溫狀態,以此來減少低溫引起患者身體各項機能變化。
胸外科手術后處于蘇醒期的護理受到了各方重視,尤其是患者在蘇醒期的躁動問題控制對于手術室護理相當重要。全麻手術護理必須要注意給患者進行保暖,減少強光和噪聲對患者的刺激,進而降低刺激來控制躁動發生。除了本次實驗采用的四種方式,還應加強術前探視、心理護理。通過術前探視可以讓患者不良情緒得以穩定,護理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可以有效解決患者消極治療,為患者樹立起治愈信心。針對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蘇醒期護理必須要注意患者本身受到麻醉作用,蘇醒之后會出現劇烈疼痛,應減少對患者蘇醒期的刺激。術前給予患者進行解釋,降低患者在術后蘇醒期出現的疼痛有所準備,當然也不可夸大疼痛,應該讓患者覺得本身手術就會疼痛,手術之后疼痛屬于正常事情,應該讓患者平和接受。
從本院的研究結果來看,驗組患者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4例,則發生率為9.09%,對照組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10例,則發生率為22.73%,對照組患者在蘇醒期躁動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三項指標在護理后分別為:(84.8±11.7)mmHg、(86.6±5.7)mmHg、(81.3±11.1)min/次;對照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三項指標在護理后分別為(149.2±12.4)mmHg、(134.8±13.5)mmHg、(93.5±7.8)min/次。可知組問比較實驗組護理后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針對胸外科患者進行術后監測屬于控制蘇醒期躁動的一個非常重要過程,在監測過程中護士詢問患者情況,并且給予患者人性關懷,讓患者體驗到醫護人員的高度責任心,加強護患溝通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的護理依從性。當然對于一些胸外科手術患者在蘇醒期還需要采取個性化護理措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安排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采用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同時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值得臨床的推廣和應用。采取多種護理手段加強手術室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從而減少護患矛盾,為患者順利度過疼痛期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