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衍
【摘要】伴隨著對會計穩健性利弊的質疑,會計穩健性的經濟后果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債務契約和經理報酬契約對會計穩健性產生原因的解釋以及會計穩健性的定義,可以看出會計穩健性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會計穩健性可以限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選擇、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代理成本,從而產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會計穩健性使得企業可能會低估資產而過快的確認虧損,降低對經理人的信任度和工作熱情,從而產生不利影響。目前學者不斷加大對會計穩健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研究會計穩健性對企業影響時,加入了制度背景、產權因素、經理人情緒等因素。
【關鍵詞】會計;穩健性;微小企業
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盡管中國受到的沖擊沒有歐美嚴重,刺激內部經濟幫助解決失業問題也是中國現時的重要策略,而從哪個方向入手是個未來重要的課題。個人認為我們不妨加大力度研究及關注如何刺激這一群過去被主流社會所忽視的社群。而這些微小企業正是代表著一大群的零售方,這些微小企業對自己的需求相對盲目,他們的問題很多,特別是在會計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重點來談一下會計穩健性對微小企業在會計上關系問題。
一、會計穩健性原則
穩健性原則是企業會計核算中運用的一項重要原則,《企業會計制度》和已發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充分體現了這一原則。穩健性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是指在處理企業不確定的經濟業務時,應持謹慎的態度。也就是說,凡是可以預見的損失和費用都應予以記錄和確認,而沒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則不能予以確認和入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風險,實施謹慎原則,就能在風險實際發生之前化解風險,并防范風險,有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會計穩健性對企業投資行為影響不同;在經濟快速上升階段,會計穩健性與企業投資行為負相關,結合多數企業在此階段會擴大投資規模和投資行為增多的現象,表示會計穩健性在經濟快速上升階段會抑制企業盲目擴張投資行為,從而對企業投資行為產生有利影響;而在經濟緊縮及恢復前震蕩調整時期,會計穩健性與企業投資行為正相關,結合多數企業在此階段會縮小投資規模和減少投資行為的現象,表示會計穩健性在經濟緊縮及恢復前震蕩調整階段會加劇企業縮減投資行為,從而不利于企業投資行為。
二、會計穩健性對微小企業的影響
會計的不確定性是指在一種或幾種情況和處境下的最終結果是得利或損失,只有在發生或沒發生一個或幾個不確定的未來事項時,才能加以確認的會計信息。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致使會計領域中信息的不確定性問題也越來越復雜。但會計不確定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一個是外因即由于會計系統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產生的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如企業的承諾,以及與銀行有關的資金借貸往來等信用,信用作為企業經營中一種必要的融通工具和交易保障,它是企業會計不確定性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企業在外幣業務中匯兌期限的不同而發生的匯兌損益,企業無形資產的攤銷,合同生效的長短等也都會引起企業資產因時間的關系而不斷的變化;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為了謀取超額的經濟利益,就必然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由于這種風險性的存在,企業的會計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著一種不確定性;另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總是和社會,環境分不開的,那么會計信息就一定會受到稅率例率、物價變動指數、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而使企業的資產不斷發生變化。另一個原因為內因,即指由于會計系統內部的信息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問題而引起的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如在會計人員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中,因自身業務水平或職業道德素質的限制,而使企業的會計信息不斷的發生變化。總之,會計的不確定性所直接針對的就是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信息的質量高低決定著會計不確定性的必然存在。
“不確定性這一普遍約束因素已經成為穩健主義這個傳統會計概念的依據,如一般所述,穩健主義概念不是會計上的一種假設,也不是一種約束因素,但在運用上,它卻作為展示那些可能不怎么可靠和相關的數據的一種約束因素。”穩健性原則是人們對會計不確定性的一種必然反應。會計是經濟、技術與人結合的產物,會計不確定性的存在,就意味著風險的存在,存在著風險人們就自然會采取措施,尋找一種穩健的方法來回避風險,保護自己。會計工作中的穩健性原則就是人們所采取的一種方法。例如,面對會計工作中的不確定性,財產托管人,審計人員和投資者出于減輕受托責任,減輕審計責任,以及避免或減輕投資風險和進行正確合理的決策不同目的,他們要求會計信息的披露必須采取穩健性原則。
三、如何應對會計穩健性對微小企業帶來的影響
首先,我們應合理的確定各項會計原則的優先使用順序。在12條會計原則中,客觀性原則居于首要地位,穩健性原則必須在維護客觀性原則的基礎上加以貫徹和運用,對于其他會計原則的使用順序,由于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具體合理的確定。其次,要對沖突情況予以充分披露。由于每個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在不同時間,不同經營環境下有所不同,穩健性原則的應用時間,范圍和程度也應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說明穩健性原則的應用時間、范圍和程度,揭示因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而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程度及其變動情況。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從而使與企業的利害關系者能準確地把握企業的財務狀況,防止沖突進一步惡化而誤導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再次,我們還要對穩健性原則的應用進行必要的約束,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操作上的隨意性和主觀性,能有效地預防和避免穩健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最后,我們還要加強審計監督,強化內在約束機制。由于穩健性原則在實際操作中有較強的隨意性和傾向性,因此,為了避免企業以運用穩健原則為借口,隨意變更會計核算方法,高估損失,低估收入,虛列成本費用,歪曲真實的經營成果,把穩健性原則當作成本、利潤的調節器,就必須加強審計監督工作,防止濫用和曲解穩健性原則,避免人為地加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 過度運用或運用不夠都可能降低穩健性原則優點的發揮而擴大其缺點,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得不到準確的揭示,從而使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在決策方面受到誤導。
參考文獻:
[1]機構投資者異質性、會計穩健性與投資效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李爭光,趙西卜,曹豐,吳青川.當代財經.2015(02)
[2]機構投資者異質性與企業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李爭光,趙西卜,曹豐,盧曉璇.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05)
[3]職工薪酬與會計穩健性——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沈永建,梁上坤,陳冬華.會計研究.2013(04)
[4]機構投資者類型、股權特征和自愿性信息披露[J].牛建波,吳超,李勝楠.管理評論.2013(03)
[5]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基于中國經驗的社會學分析[J].楊典.中國社會科學.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