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軍 張音宇

摘要: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在后示范時期不斷推進內涵建設的精神支撐,也是高職院校展示其內涵發展成果的重要載體。以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為指導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探討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的構建,有利于進一步厘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內容和成效,為新時期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14-0031-05
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里,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作為育人重要載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后,存在建設內容不全面、重點不突出、特色不鮮明等現象。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其發展方式正由傳統的規模擴張轉為內涵建設,而這一轉型本身就包括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轉型。因此,進一步厘清思路,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對于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現代職業教育視野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方向
作為一種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是直接面向行業、企業和市場,通過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和社會性特征。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傳統的職業教育在體制、結構、質量、辦學條件等方面都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有著較大的差距,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新型人才勢在必行。與傳統職業教育相比,現代職業教育是一種大職業教育,強調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人才培養上不再單純地強調崗位技能培訓,而是注重綜合性的職業能力培養,更加關注學生在崗位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因此,“現代職業教育重在探索適應現代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現代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的道路。”這種價值追求的變化對新時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不僅要加強系統研究,形成完整的、全方位的文化育人體系,還要加強與企業文化的滲透與融合,創建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現代職業教育視野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效能分析
高職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部分,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因而具有高等性和職業性的雙重屬性。高職教育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其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復雜性。構建科學的指標體系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導向和規范作用。
(一)有利于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在于育人”,學生的行為準則、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等方面的實際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及其功能的發揮。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的雙重屬性決定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與本科院校和中職學校都有著明顯的差異。這種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差異,要求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必須緊緊圍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客觀需求,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指標體系,明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和方向,從源頭上厘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避免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陷入混亂,或模仿普通高校的經驗和做法,忽視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征;或片面考慮職業性特征,忽視高職教育的高等性特征。
(二)有利于進一步規范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高職院校名稱、性質、隸屬機構、人才培養目標等不斷發生變化,導致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困難重重,建設內容不成體系,建設重點不夠突出。從大的方面來看,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含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建設四項一級指標,但具體到不同性質、層次的院校和特定一級指標體系中,側重點和更細致的二、三級指標權重分配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通過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可以進一步規范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內容,明確應該做什么、重點做什么和怎么做,切實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效率。
(三)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重點工程,也是一項涉及面廣泛的系統工程、長效工程,既包含了學校建筑、文化設施、景觀綠化、基礎設施等外延式文化建設,也包括了人本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創新創業文化等內涵式文化建設:既有高職院校自身全員參與的要求,又離不開校外行業企業的支持。如此復雜的工程,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并充分發揮指標體系的導向性和親和力.統一協調好全校各部門、各二級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關系,分清職責,形成合力,避免出現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局面,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指標體系是指導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綱領,必須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高職教育具有高等性的特征,要求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思想文化導向、人生觀導向、社會價值導向和審美導向等,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培養滿足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二)職業性原則
職業性是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校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區別于普通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高職院校堅持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培養面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中必須突出職業特色,在指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圍繞高職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以企業需求和人的發展規律為出發點,注重培育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理想和職業人格等,積極打造學生適應未來就業崗位的職場環境,形成高職院校特有的校園文化。
(三)系統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系統工程,涉及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職業文化、活動文化等,需要多方協調聯動,和諧發展,發揮整體效應。在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中必須強調系統性原則,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有效利用和開發校內各種文化資源,實現自然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相融,傳承文化與創新文化的和諧,以及高職院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辦學行為的統一。
(四)特色性原則
我國高職教育興起至今,特別是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在多個領域取得巨大突破和進展。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明顯落后,校園文化建設的很多做法依然沿襲普通高校的模式,缺乏足夠的職教特色。高職教育的跨界性決定了高職院校與地方產業、行業、企業的天然聯系,高職教育所堅持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等辦學模式都必須貫穿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成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構建的重要原則,以形成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特有的職業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職業性特色在不同類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也應有所區分,避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同質化現象的發生。
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構建
校園文化建設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目前,校園文化“四元說”得到了比較普遍的認同,認為校園文化應該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方面組成。但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具有特殊的雙重屬性,又處在“后示范時期”深化內涵建設的重要階段,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更加廣泛,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靈魂,制度文化是紐帶,活動文化是載體,職業文化是特色,組織文化是保障,六方聯動,構成了新時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構成要素
1.物質文化建設?!拔镔|文化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碑斍?,高職院校正由以往的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這一發展方式的轉型要求高職院校在物質文化建設中應當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目標,通過物質載體展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實力、審美旨趣和價值追求等。因此,物質文化建設的二級指標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校園環境建設以外,還應包含能夠反映高職院校辦學整體實力的辦學條件改善和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硬物質文化,能夠反映高職院校價值追求的軟物質文化建設。其中校園環境建設考察的內容包括:校園建設規劃選址、人文景觀布局、綠化美化改造等是否合理,校園建筑風格是否和諧統一。辦學條件改善考察的內容包括:在加強內涵建設,服務人才培養的視角下,打造優良的教學師資隊伍、改善實驗實訓設施條件、豐富館藏圖書資料、構建快捷方便的校園網絡等。軟物質文化建設考察的內容包括:精神與價值觀物化后的校訓、?;?、校旗和校園標識系統等。
2.精神文化建設?!熬裎幕歉呗氃盒v史觀、文化觀的生動演繹,也是文化管理的靈魂?!弊鳛楦呗氃盒T陂L期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意識和觀念,精神文化滲透于高職院校辦學的各個方面和行為主體,讓受教育者置身其中,時刻感受它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因此,精神文化建設的二級指標主要包括在現代職教體系下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個性特質、精神風貌和文化品位等。其中“辦學理念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思想基礎和部門間運行的基本準則”,考察的內容包括:從高校的基本職能出發,對高職教育的根本性認識,以及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個性特質是高職院校的主題特征,反映了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類型的本質,也反映了不同高職院校之間的差異,考察的內容包括: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區域性特色、行業性特色和實踐性特征。精神風貌展現了高職院校在辦學實踐中的綜合性風氣,考察的內容包括:學校治理中的作風、育人實踐中的教風、學生治學中的學風和團隊建設中的班風。文化品位是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有效支撐,考察的內容包括:精神上的品位,即對傳統的繼承和對現代的創新驅動;載體上的品位,即對先進文化傳播形式的考量:活動上的品位。即對校園文化活動主題、內涵的評價。
3.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文化是高職院?!皩k學指導思想、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辦學行為的探索和總結”,是高職院校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執行過程中折射的價值取向,在高職院校發展中起到規范、制約、導向等作用。作為高職院校精神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制度文化建設的二級指標應當全面涵蓋學校教育、管理、服務整個過程,重點包括組織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工作制度、學術制度等。其中組織管理制度考察的內容包括: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以各個院系為基本單位的二級管理制、創新內部管理與分配制度和建立健全教代會、工代會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情況。教學管理制度考察的內容包括:在教學實踐中以職業本位為基礎,開展相關專業建設、教學管理、課程評價、教學評價與質量監控、教學激勵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情況。學生工作制度考察的內容包括:在人的培養過程中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為管理、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和大學生資助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情況。學術制度考察的內容包括:學校在學術管理、學術激勵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情況。
4.活動文化建設。活動文化是高職院校在“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以外的對于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所體現出的文化意蘊與表征?!逼涠壷笜藨ɑ顒又黝}建設、活動內容建設、活動品牌建設、活動品位建設等?;顒又黝}建設主要考察高職院校在開展文化活動中的主題線索,即圍繞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將活動進行分類,包括公益類、體育類、科技類、藝術類、服務類、實踐類等?;顒觾热萁ㄔO主要考察各項活動方案的完整性、活動對象的廣泛性、活動載體的多樣性、活動安排的合理性和活動成效的收益性等?;顒悠肺唤ㄔO主要考察活動開展過程中感性文化之外的主流輿論傳播情況,即活動文化的先進性、高雅性考量,以及活動對象通過參與活動而獲得的認同感和滿足感?;顒悠放平ㄔO主要考察活動在服務學生素質拓展、繁榮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示范效應,即活動基礎是否良好,活動管理是否規范.活動特色是否突出,活動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否顯著。
5.職業文化建設?!奥殬I性”是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校的顯著特征,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區別于普通高校校園文化的特有氣質,是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背景下校企文化融合的產物。職業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中的作用愈顯突出,其二級指標主要包括校企雙元育人的機制構建、方案優化和模式創新等。校企雙元育人機制構建考察的內容包括:校企雙方在通過簽訂聯合培養協議的前提下,開展學生與學徒、教育與培訓、考試與考核的“雙重培養”機制建設情況。校企雙元育人方案優化考察的內容包括:校企雙方適應新形勢的需求,積極改進教學方式,探索教室與崗位、教師與師傅、考試與考核、學歷與證書的“四項融合”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建設情況。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創新考察的內容包括:校企雙方在聯合參與招生、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專業理論與崗位實踐教材、組織實施理論與實踐教學、出臺考核評價標準、規范雙師教學管理、推動學生實訓與就業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6.組織文化建設。組織文化既是一種文化形式,也是一種管理模式,是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的組織保障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高職院校組織文化建設二級指標主要包括辦學體制改革、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建設、內部管理綜合改革以及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等內容。其中辦學體制改革考察的內容包括:積極構建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學校辦學機制、探索成立多方參與的學校理事會、推動與企業合作舉辦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級學院等。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建設考察的內容包括: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和執行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加強學術委員會建設,探索設置基層學術組織:加強民主管理,發揮教代會、學代會、民主黨派的民主管理作用等。內部管理綜合改革考察的內容包括:深化校院兩級管理,落實二級學院黨政共同負責制;健全現代學校制度,建立和優化依法治校、自主辦學的運行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內外并舉、多元參與的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等。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考察的內容包括:探索建立新型用人機制,推動教師分類管理和評價:深化評聘制度改革,建立“按崗聘任、能上能下”的評聘制度;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于教學、科研、管理績效評價的薪酬體系等。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各要素權重分配
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中,不同指標的作用和重要程度也不盡相同。為了突出指標體系構建的目的,需要對不同的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從指標體系的整體性角度來看,任何指標都不可或缺,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框架,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中,還是應當在全面兼顧的基礎上,從達成目標的難易程度、突出目標建設的重心導向、體現與目標戰略的緊密關聯等方面,在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過程中合理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從而確保指標體系構建的完整性與科學性。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的經驗和成果,本文構建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指標體系,并對各要素進行了權重分配(見表1)。
責任編輯 韓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