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濤

摘要 本文以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為例,對學生評教活動現狀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論設計基于學生滿意度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運用服務質量理論、信息處理理論和人際公平理論,研究過程評價、全方位評價和分類評價的可行途徑,構建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關鍵詞 學生滿意度 高校教師 教學質量評價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環節,是保障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手段。目前,國內高校基本都開展了學生評教活動,學生作為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參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具有理論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可行性,但學生因其學術判斷的局限和認識事物的主觀隨意,學生評教成績的信度和效度受到較廣泛的質疑,如何構建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就成為高校教學管理者亟需解決的難題。
1學生評教情況調查
調查以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為研究對象,面向全校學生發放了學生評教活動現狀調查問卷,重點了解目前學生對評教活動的認識,學生參與評教的動機及做法;了解如何設計方案和指標,引導學生端正評教動機,開展真實、客觀、有效評價;了解評價指標體系是否能夠為學生理解認可。
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875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1%的學生能清楚了解或基本了解學生評教的目的和意義;學校宣講和班干部傳達途徑總體有效;超過30%學生不愿意參加評教活動,認為評教問卷過于繁瑣;評教活動中存在給所有任課教師打高分、給所有任課教師打低分和隨意打分的情況。調查表明,以學生評教為手段和主要內容的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應該在評價指標體系設置,評價方案制定方面加以完善,使其能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調查
了解以學生的視角,如何看待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以利于進一步優化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使其更加貼近教學實際,為學生所認可接受,便于實踐應用,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課題組設計了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調查問卷,隨同學生評教活動現狀調查問卷一起發放。
調查問卷羅列了25項跟課堂教學質量相關的指標,要求學生選出不多10項的關鍵指標。共收回有效問卷858份,匯總統計結果。
選擇率代表了認同率,其前5項的指標的選擇率均超過了七成(如表1所示),表明據此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認同感。分析前5項指標可以看出,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自己的幫助、師生的互動和能力的培養等具有感受型的指標,反觀選擇率較低的指標集中在聲音洪亮、著裝得體等形式化的選項上。
3基于學生滿意度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學生調查情況,學生評教設計了評價指標體系,指標分為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和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滿意度評價兩部分。
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包括以下5項內容:(1)我很清楚應該從本課程中學到什么。(2)本課程所有的教學活動(如授課、討論、案例分析、項目學習等)都能使我從中受益。(3)本課程的測試能夠反映出我對課程知識、技能及內容的了解程度。(4)我很清楚測試評分標準。(5)針對課業量,我認為(過重、較重、適中、較輕、過輕)
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滿意度評價,包括以下7項內容:(1)教師課堂教學組織嚴密,陳述清楚。(2)教師對我有幫助。(3)教師對我的課業能夠給予及時、有用的指導。(4)教師鼓勵學生課堂提問和討論。(5)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6)教師的教學對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7)總體上,我認為該教師的教學是有效的。
4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建立
分析學生評教的特征,運用服務質量理論、信息處理理論和人際公平理論,研究過程評價、全方位評價和分類評價的可行途徑,構建基于學生滿意度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案。過程評價是指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及時評價與反饋;全方位評價是指全體任課教師的全部教學活動都盡可能地納入評價范圍;分類評價是指不同課程類型、不同學生群體等不同背景特征,分別制定相應評價指標。制定包含授課教師、聽課督導以及聽課的大學生等多評價源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方案。
4.1從學生滿意度的視角制定學生評教指標體系
相對于督導評價和教師自評來說,學生作為教學這個“產品”的“顧客”具有進行評教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可行性。以學生評價作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主要方面。該指標體系應具備以下特點:
(1)科學性和客觀性。評教指標體系設定應從學校教學管理實際出發,符合現代教育理論,充分調查研究本校學生評教現狀和現實需求,盡量使指標設置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在制度設計上體現客觀性,去除隨意性,保障評價的客觀公正。
(2)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需與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相關要求以及教師教學改革方向相一致,能系統反映教師教學活動,評價指標之間應層次清楚、系統全面。
(3)具有信度和效度。學生評教情況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在學校整個質量監控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這說明學生評教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會影響學校整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這就要求測評工具可靠穩定,測評結果準確有效。
(4)導向性原則。學生評教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指標制定要有利于引導激勵教師自我發展,積極踐行先進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
4.2建立多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制定院(系)綜合督評方案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僅僅依靠學生評教來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會遇到單一評價源的失真性、不穩定性問題,同時由于大學生很難進行學術評價等現實問題,應建立多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以學生評教為主,院(系)督導為輔的綜合督評方案。
4.3構建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
建立教學過程中師生及時溝通的有效途徑,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建立教學評價情況的反饋機制,使教師能及時優化和改進教學,實現教學評價的最終價值。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方法,提高學生自愿評教參與率。
4.4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主要特點
(1)采用先進的評價指標體系,前期經過充分調查研究。
(2)全范圍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師,全部任課的教師(包括返聘、外聘教師)都要參評;二是課程,所有可以評價的課程都進行評價。
(3)盡量過濾不正常評價成績,采取非對稱比例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5%的最高分和10%的最低分,保障認真負責的教師不被誤傷。
(4)按課時加權計算,課時量的課程,影響面大,所占成績比重也相對較大。
(5)分院系核算成績,每個院系單獨核算成績,按比例產生優秀名單,避免評價成績院系問不平衡。
(6)院系專業評價和院系能動性,成立院系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制定院系評教方案,在年末依據評教方案和教務處提供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成績,確定教師的年度評價成績。
(7)新開課、開新課保護,開新課和新開課的教師可以申請該課程免評,有利于保護新教師,有利于新課的開出和教研室排課。
(8)公示制度,各教學單位確定評價成績為優秀的教師名單應在本單位公示,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5結語
高校亟需建立和優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把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有效性作為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學生感知,從學生滿意度視角設計符合高校學生與教師狀況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構建本科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指標體系,為高校管理者和師生之間的溝通提供一個穩定而有效的平臺。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15GJJGl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