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蘭+張雪穎
(云南大學,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中小企業數量也逐漸增多,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與稅收收入占據國民經濟一大半以上,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中小企業最終目標是提高利潤與自我競爭力,那就必須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作用,它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但是當前,很多中小企業單純追求市場份額與銷量,忽視了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逐漸制約著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因此,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概述中小企業與財務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接著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問題
引言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和增強市場活力等方面彰顯了其存在的巨大價值,中小企業的作用與地位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和重視,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年來,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也開始暴露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三至五年,其失敗率極高,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財務管理工作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關注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分析導致其問題的原因,提出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優化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的措施,對深化中小企業的改革與促進其發展,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主要歸結于:中小企業在財務指標、融資利率及擔保條件等多方面不容易滿足金融機構的融資條件,再加上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缺乏安全感與金融機構對企業之間的處理、問責方式不同,這些都使得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具體說來,首先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狹窄,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的融資95%來源于金融機構的借款。其次,融資成本高。最后,信用的嚴重缺失,存在某些中小企業拖欠銀行貸款或者逃脫債務等行為,使銀行不得不防范中小企業,對他們貸款更為謹慎與苛刻。
(二)缺乏投資能力,投資觀念落后
投資決策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重點也是難點,其原因在于管理者與財務人員素質較低,不具備科學的思想觀念與投資理念,缺乏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不懂得如何獲取投資決策信息,很難正確把握投資方向,使投資決策缺乏科學依據。
(三)財務控制較為薄弱,缺乏風險意識
1.缺乏對現金的管理,導致現金不足或閑置。
大多數中小企業對現金的管理不嚴密,易形成現金不足或是閑置,他們通常不會編制現金收支計劃,因此也就不能掌握最佳的現金流量,因而在面對市場的變化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時,缺乏對風險的抵御與應變能力。
2.存貨控制薄弱。
內部的存貨管理制度不完善,存貨控制不佳,沒有計劃好安全庫存量與最佳存貨量,容易導致產品的積壓,資金回籠慢,或者導致材料不能及時補給,庫存產品不足,影響生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成本效益的控制水平低。
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成本控制戰略觀念,內部沒有建立科學有效的成本費用控制體系,在成本費用的控制上大多采取事后再處理形式,責任制度、信息的反饋、定額標準等都不健全,對事前與事中的成本控制又較為簡單,使整個成本流缺乏科學有效的核算與控制。
二、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繼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
國家首先要從法律層面構建良好的信貸環境,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保護;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機構,規定其融資方式與金融機構的設立;中小企業自身也應該樹立起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做到誠信經營。
(二)利用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首先,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應進一步壯大并完善中小企業板市場,擴大容量,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其次,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要逐步擴大集合債券的發行范圍,并大力支持發行、審批與擔保等方面流程。最后,培育與發展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可以利用產權交易市場進行兼并、重組、收購、參股、控股、轉讓、交易、租賃等行為,為各個中小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有效運營資本,為企業進行資本擴張提供交易平臺。
(三)培養綜合性的投資決策人才,樹立投資創新意識
21世紀靠的是人才,中小企業也不例外,一個綜合性的優秀人才既懂管理也會財務。管理層及各部門員工之間應該定期開展培訓,學習管理知識,培養具有財務、法律、管理等專業理論,又懂投資管理與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杜絕管理層經驗論,要深入市場,做好市場調研與分析,使投資決策具有科學依據。
(四)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樹立明確的目標
財務管理觀念是思考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發點,是指導實踐的方法論。中小企業應該重視財務預算與管理、資金的運營,整體提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層次,對新形勢下的財務管理進行再認識,加強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其次中小企業必須改變陳舊落后僵化的觀點,要敢于打破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的統一,敢于用人,聘用優秀、具有高素質的財務與技術人才來管理企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財觀點。管理者也要時刻學習,時刻更新財務管理觀念,提升自我素質,樹立科學的財務管理觀。中小企業應根據外部環境與內在因素,制定適合本企業長足發展的戰略目標,協調好各方面的均衡發展,重視中小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促使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結論
中小企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是活躍市場的基本力量,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先鋒,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國要實現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環境的穩定,越來越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主要取決于財務管理建設,因此中小企業必須把財務管理放在一個新高度,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才順.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大眾科技,2011,(03):127129
[2]李潔.我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特征與優化探析[J].企業經濟,2011,(2):1620
[3]李金澤,王雨夢.淺析中小企業融資選擇的影響因素[J].東方企業文化,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