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宏
摘要:指出了水土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最不可代替的基礎資源之一,然而隨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導致耕地減少、土地生產生產能力下降、生態失衡、洪澇旱等自然災害頻發。提出了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是治理我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此,以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效為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丘北縣雄山;水土流失;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效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17703
1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概況
丘北縣隸屬于云南省文山州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34′~104°45′、北緯23°45′~24°28′,國土面積4997 km2,人口將近60萬人,是重要的少數民族縣。丘北縣地處滇東南巖溶山原丘陵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大江大河流經全境,分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紅河流域瀘江水系,海拔高差大,總體上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降雨豐富。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丘北縣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水土流失情況也較嚴重。
雄山小流域位于丘北縣東北部,東經104°11′30″~104°20′05″,北緯24°11′05″~24°15′45″,屬于雙龍營鄉,距縣城28 km,小流域總面積42.44 km2,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平均海拔1662 m,水土流失面積13.74 km2(圖1)。雄山小流域處于云貴高原東南斜坡地帶,卡斯特地形發育,侵蝕切割強烈,以溶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為主,流域內孤峰林立,坡地旱地多且集中,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趨勢明顯,土地生產能力下降,生態環境惡化,已經嚴重阻礙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應對丘北縣雄山積極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狀況。丘北縣雄山水土流失情況較為嚴重,具體地帶分布見表1。
2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水土流失存在的問題和危害
2.1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存在問題
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第一,自然地理原因是重要的方面。丘北縣雄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溶蝕侵蝕切割非常嚴重,加之高原季風氣候,降雨嚴重,又有眾多江河流經,沖刷明顯;第二,流域內坡耕地多且集中,干旱缺水,農業耕種廣種薄收,土地利用和耕地潛力沒有充分挖掘起來,土地利用不合理;第三,荒山荒坡和石漠化加重了水土流失;第四,農業用地和非農業用地規劃不合理,矛盾突出,也影響了水土流失。
2.2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危害
丘北縣小流域水土流失會帶來嚴重的危害。①破壞土地資源,增重石漠化和地表土流失,切割破碎減少耕地;②降低土地生產能力,影響農業發展;③增加自然災害。水土流失會造成地表土流失,石漠化加劇、淤積塘壩、渠溝、農田等;④造成當地經濟落后和生活貧困。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壤肥力,農作物產量下降,也會影響當地的氣候和交通等,不利于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⑤破壞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失調、環境惡化,洪澇旱地震等自然災害增多,耕地無法耕種等等。總之,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水土流失會帶來很多危害,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治理。
3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及成效
為了改善丘北縣雄山水土流失情況,對丘北縣進行了小流域綜合治理,采取了很多有用的措施(表2)。
3.1進行大規模生物措施,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丘北縣雄山小流域治理以生物工程為主,水利工程為輔,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地區經濟。比如,根據坡度的不同和土地適用性評價,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例如在林業建設上進行大規模封山育林,培育疏幼林、經果林、水保林、草等,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雄山小流域內培育水保林272.30 hm2,經果林74.87 hm2,經果林選擇栽種核桃、梨、桃子、李等品種進行種植,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良好協調。水保林建立于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以小流域內的立地條件為依據,考慮差異性,結合現有栽培水平和先進造林技術進行培植,水保林根據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穩定持續林分、改善立地質量為原則選擇對應的鄉土樹種或具有生產優勢和環境適應性的外來樹種,營建復層林相,充分利用營養缽、建立了穩定的生態體系,不僅充分發揮了各立地條件的土壤生產力,還獲得了水土保持等巨大生態效益。
3.2進行水利工程,改善丘北縣雄山小流域內的水利情況
針對丘北縣雄山小流域內坡地多且集中的問題,丘北縣進行了坡耕地整治工程。
(1)實現坡改梯26.80 hm2,進行坡面水系工程建設,建成水窖230個,沉沙池230個,溝洫4430 m,作業便道1340 m。丘北縣雄山小流域內的水窖修建在坡度在15°以內的梯田上,集中連片,沉沙地長1.50 m,寬0.75 m,深0.9 m,容積1.0 m3,可以緊靠水窖也可以與水窖保持一定距離。雄山小流域根據不同的防治對象確定溝壑的類型和數量,因地制宜發揮了很大作用。坡改梯主要采用中間堆土法和逐臺下翻法,每年汛后都進行檢查,及時對缺、塌、穿洞等損毀的地方進行加高或修復。坡改梯不僅增加了糧食作物的土地面積,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也改善了小流域內的土壤結構,對流域內的經濟發展和土地的開墾以及良性使用發揮了很大作用。
(2)實行溝道治理工程并取得重大成效,建成谷坊3座,攔砂壩3座,實現溝道整治2300 m。谷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經久耐用,抗滑抗傾、功能多樣。攔砂壩能成功攔蓄泥沙但不滯洪,壩址選擇軸線樞紐、庫容大、攔沙效果顯著,對村鎮、工礦、交通影響小,發揮了較大的綜合效益。田間溝渠整治為糧食種植提供了充足的水利保障,不僅利于供水抗旱,還利于防洪,極大促進了糧食生產。
(3)進行了必要的生態措施。丘北縣雄山小流域內,封禁治理林木933.75 hm2,其中增值補播15.02 hm2,對當地生態做出了重大貢獻。雄山小流域內,以每個封山育林、封坡育草塊地為單元,根據里面是否殘存林草植被為前提,充分調查區域內的樹種更新能力、更新方式、成林時間、母樹、幼樹的數量、分布情況、立地條件、當地經濟狀況、群眾對木材、林副產品的需求、薪柴及放牧要求、習慣等綜合情況進行分析,實行全封或輪封,年限為5年,經過5年的封育,丘北縣雄山小流域內的林草覆蓋率達50%以上,極大的改善了生態環境。另外,小流域內還建成沼氣池40個,對改善當地的薪柴結構,保護林木,轉變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實施后,流域內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年減少侵蝕量為2.73萬t,年侵蝕量減少到3.2萬t,流失區減蝕率達到54.5%,流域內群眾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經濟收入顯著提高,糧食平均單產出1152%kg增加到1249 kg/hm3,人均產糧由400 kg提高到404 kg,農業人均純收入由1572元提高到1902元,林草覆蓋率由49.7%增加到57.9%,增加了8.2%,效益費用比為1.41,內部收益為18.0%,經濟凈現值為169.34萬元,經濟效益顯著。由此可見,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獲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4結語
水土流失是當今危害社會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必須加以重視。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和其他環境問題十分嚴重,丘北縣進行了積極治理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從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綜合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水土流失概況出發,分析了雄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的危害,并進一步探討了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生物的、工程的各類措施以及成效,為丘北縣雄山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進一步推進和云南省其他地區的水土流失小流域綜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啟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培玉,范春梅.小流域綜合治理環境效益分析方法探討[J].低碳世界,2015(4):94~95.
[2]王紀杰,程訓強,尹忠東.川中丘陵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1,09(6):38~42.
[3]張文普,趙小蓉,王昌全,等.五官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10,30(1):195~198.
[4]陽曉原,王青,張娜,等.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要點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0):234~236.
[5]唐恩勇,吳興美.關嶺縣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效與經驗[J].中國水土保持,2016(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