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言
摘要:自1987年第一家財務公司——東風財務公司成立至今,國內財務公司行業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作為企業的“內部銀行”,主要是圍繞集團主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加強國際產能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消化過剩產能已經成為當下國內經濟新常態的必然選擇。為此,國內出臺了一系列加快便利化進程的政策措施,如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企業集團“走出去”的動力也日益增強。這些政策既為國內財務公司跟隨集團主業、實踐“走出去”戰略規劃提供了政策環境,也對財務公司擺正自身定位、挖掘自身金融價值發起挑戰。作為集團內部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務平臺,金融服務的國際化將成為財務公司金融業務與集團主業間“產融結合”的新紐帶。而在此過程中,外匯將會是財務公司除人民幣、票據外的另一種結算幣種。由于外匯所處的國際市場的波動性、不確定性,外匯風險管理將成為財務公司提供國際化金融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本文筆者從多個方面展開分析與討論,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外匯風險類型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外匯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2
“新常態”下企業集團的結構化轉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引領使企業集團不斷加快“走出去”的戰略實施。而對財務公司而言,一是企業集團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對財務公司提供了更高的金融服務要求。二是從財務公司的自身發展看,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的靠存貸利息差為主要盈利方式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因此綜合來看,財務公司國際化是企業集團國際化發展的配套戰略部署,也是財務公司打破自身發展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此過程中,企業集團外匯業務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外匯風險管理則需要引起關注與重視。
一、外匯風險的基本概述
(一)外匯的概念
單純的從理論角度分析,外匯是將一個國家作為主體,是指所持有的全部通過除本國貨幣之外的資金以及資產。換而言之,外匯主要是指他國貨幣所表示,并且用于國際之間債券債務結算的一種支付手段,可以說外匯是國際貿易中十分重要的調節劑。
(二)外匯風險的概念
在企業的發展中外匯業務需要對貨幣進行折算或者兌換,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就是匯率,并且匯率的波動形成了外匯風險。外匯風險主要分為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在匯率以及利率的變化下或者交易者到期違約給外匯交易者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包括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國家風險等。而狹義的外匯則主要是指在各國經濟貿易以及各項金融活動中,利用外幣計價的應收款、資產因為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這被稱為匯率風險。
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外匯風險的類別
(一)交易風險
所謂的交易風險主要是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在商品與勞務交易過程中因為交易日的匯率與結算日的匯率不同而導致企業損失的潛在風險。
(二)折算風險
所謂的折算風險主要是指企業集團將子公司以外幣計價的財務報表折算為母公司所在的會計報表,因為折算匯率變動,而導致財務報表上的項目價值發生變化,導致企業會計賬表存在風險。
(三)經濟風險
所謂的經濟風險主要是指匯率發生變化會對未來的銷售、利潤、成本以及稅金等造成影響,且企業在未來可獲得的現金流量凈現值出現負面影響。
三、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外匯風險管理的財務策略
從整體角度分析,財務策略主要是指對受到風險的資金以及債務進行調整,實現對外匯風險的有效規避,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一)債務法
從某個含義分析,企業在發展中將即將或者已有的存在風險的資金實施債務融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受險資金與負債的配比,這樣一來匯率變動所引起的現金流會有所減少,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外匯風險降下了。其中債務法的成本便是債務的利益,這種方法具有可行性。除此之外,在當前的匯率制度下,企業集團的子公司受到風險的項目是全部資產與負債,因為股東的利益不可能為零,所以這種情況下子公司不可以采取消減資金的方式進行規避風險。然而假如母公司在子公司當地發行債券,那么折算風險便可以消除。但是需要額外注意的是,雖然折算風險可以利用債務法加以防范,但是如果長期匯率變動那么則不需要采取債務法,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借款會對企業的資本結構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導致籌資高成本。另外,債務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需要考慮隱含成本:其一是債務法規避是短期匯率變動,對長期匯率不會造成影響;其二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會采取發行債券的方式;其三是債務法在規避外匯風險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利率風險引入。
(二)資金調度法
資金調度法主要分為提前與滯后形式,提前是指提前支付應收款。主要是因為只有將外匯業務提前結清,那么受險項目才不會存在,外匯風險也會有所消失。滯后則是指推遲支付應收款,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本應結清的風險頭寸,并且能夠獲得相應的利潤。無論提前還是滯后,一般都是發生在企業的內部,簡而言之,也就是發生在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各個子公司之間。資金調度法主要是利用企業內部資金轉移將部分外匯風險加以消化,假如企業設置內部銀行以及結算中心,只要保證其操作的合理性,還可以為企業帶來相應的收益,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資金調度會受到合同的制約,并且也會受到其它國家與法律的規定,這樣一來則會對提前或者滯后對策的可行性產生影響。
(三)幣種選擇法
一般而言,企業在未來的受險資產與負債很多情況下都是由所簽訂的進出口協議所引起的,所以交易幣種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企業的受險情況。其中最安全的便是利用本幣計價結算,企業一般不會發生外匯業務,也不會遭受風險。從某個角度分析,假如進出口是以非本幣計價的,那么在幣種的選擇上最為主要的原則便是出口爭取收硬幣,進口爭取支付軟幣。然而因為大多交易方都了解這一規律,如果一再堅持,那么則只能降低價格。另外,企業在選擇優勢貨幣的時候,不僅要對硬幣與軟幣加以分析,還需要從現實出發,結合外匯儲備以及相關的要求。當然,為從根本上減少各類風險,企業需要采取軟幣與硬幣相互搭配的方式,在持有硬幣資產的時候也持有少量的軟幣,這樣一來才能在匯率變動的時候將損失降低,才能真正減少交易風險與折算風險。與此同時,幣種選擇法也是有成本的,在爭取優勢貨幣的時候對合同條款中的價格以及數量等進行讓步,所利潤會有所減少,還會構成風險管理成本。
(四)加列合同保值條款
很多情況下,在進出口以及對外借貸的過程中,尤其是不能消除匯率風險因素的基礎上,企業是無法自行選擇優勢貨幣的,當然為從根本上轉移或者分擔可能蒙受的各項經濟損失,企業需要在合同價格、數量、交易對方方面進行協商,此外,還需要在有關合同中添加列保護性條款,真正將匯率風險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此外,加列保護性條款主要屬于風險轉移法,這種方法包括三點:其一是加列貨幣保值條款,主要是選擇某一種或者幾種貨幣給合同貨幣進行保值,并且還需要在合同中加列貨幣保值條款,如此才能實現對匯率風險的控制。其二是需要加列均攤損益條款,其中均攤損益主要是指合同貨幣匯率發生變動所出現的經濟損失以及經濟收益,一般是需要交易雙方共同進行平攤的,并且在有關合同中加列均攤損益條款,從而實現對匯率風險的合理控制。其三是需要加列選擇貨幣條款,選擇貨幣主要是指在合同期滿的時候選擇并確定支付的貨幣,其中選擇貨幣的權利取決于交易雙方的某一方,在合同中加列選擇貨幣條款可以在對外借貸中對匯率風險加以控制,甚至還可以在對外借貸的時候,由債務人承擔匯率風險,這樣才能真正促進資金籌資活動。
(五)保險法
保險法主要是指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匯率變動險,很多情況下,因為匯率發生變動而蒙受損失,這種情況下變可以向保險公司進行索賠。一般而言,匯率風險保險是由國家所承擔的,但是因為國情不同,保險的范圍也不同,比如在日本,保險局限于部分長期外幣債券,且幣種主要局限在美元、英鎊等,而在美國,需要由國際開發署承擔相應的保險責任,且保險標是美國居民的對外投資。
總而言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風險規避方法選擇主要取決于成本以及效率,從某個角度分析,風險管理會對企業的實際稅后損益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對財務結構以及生產經營造成影響,所以在這種發展趨勢下,需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針對性的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推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有效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黃邦定. 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6(3):80-82.
[2]張潔,李楠.亟待加強的財務公司外匯管理制度[J].中國外匯,2015(7):67-68.
[3]車曉寧,沈繼倫.淺議人民幣匯率改革與跨國公司外匯財務風險管理[J].時代金融,2013(21):325+336.
[4]何迎新.財務公司外匯管理政策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金融會計,2012(7):74-76.
[5]林桂云.財務公司外匯業務風險管理[J].冶金財會,2012(1):31-32.
[6]常劍.上市公司外匯風險管理財務視角分析[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8):86-87.
[7]張楷群.我國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J].才智,201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