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婷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成都 611756)
?
基于內容分析法的共享單車報道內容分析
——以《光明日報》和《新京報》為例
付 婷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成都 611756)
共享單車作為新興事物,不僅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追捧,而且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注,媒體更是持續地對共享單車進行廣泛深度地報道。本文以《光明日報》和《新京報》兩大媒體的報道為例,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媒體對共享單車關注點,揭示其目前的生存困境并探索解決之道。
內容分析法;共享單車;光明日報;新京報
作為2016年下半年新起的事物,共享單車已受到政府、媒體以及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共享單車自推出至今,不僅服務范圍越來越廣,投入數量越來越多,而且還不斷有單車公司進入市場準備“分一杯羹”,但其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由于政府、單車公司及消費者所造成種種的問題也亟待關注。
2.1 研究問題
《光明日報》和《新京報》這兩大媒體主要關注共享單車在發展過程中的哪些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2 研究范圍
《光明日報》和《新京報》有記載以來(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4月13日的所有新聞報道(僅就紙質版而言,不包括新媒體部分或其他)。
2.3 抽樣方法
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樣當中的普查方法。
2.4 分析單位
樣本的采集和分析以篇為單位,其中《光明日報》29篇,《新京報》30篇。
2.5 分析類目
報道內容:①共享單車的投放范圍、使用情況;②官方和使用者的態度;③優點;④發展困境;⑤解決辦法;⑥相關法律法規;⑦未來走向以;⑧盈利模式等鄧。
2.6 建立量化標準(編碼)

編碼體系光明日報新京報篇比例篇比例報道內容投放情況投放范圍;投放數量568%339%使用情況注冊用戶;使用人次568%452%盈利模式融資341%452%直接表明態度官方態度:鼓勵消費者態度:支持568%339%優點方便出行,節約出行成本;緩解交通壓力,節能減排;帶動制造業及相關行業發展,促使飛鴿、鳳凰等企業重振;促進金融業發展11149%12156%發展困境道德危機(野蠻使用、亂停亂放、肆意破壞);相關騙局;管理問題;經營問題等21284%25325%解決辦法設置專門停放區;完善城市自行車專用通道獎勵文明用車行為;納入征信系統,公示不文明行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加強管理,企業遵紀守法21284%23299%法律法規例如《共享自行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等341%226%未來走向技術創新00113%
2.7 信度分析
本研究邀請兩位傳播學專業本科生分別進行獨立編碼,如果編碼結果一致則記為A,不一致則記為B。經過計算,一致的比例達到了85%,說明通過了信度分析。
根據量化結果來看,《光明日報》與《新京報》關注較多的是共享單車目前發展的困境以及相應的解決之道,其次則是共享單車能夠得消費者及政府支持的理由,即其優點。的確,發揮困境的制約共享單車公司做大做強的一大阻力,而解決這些問題也在考驗著政府、單車公司以及消費者這三大主體。
3.1 共享單車發展困境及相應解決之道成關注焦點
從以上量化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光明日報》還是《新京報》,其有關共享單車報道內容最多的均為單車的發展困境以及解決之道,占據超過一半的報道內容。由此可見,作為新事物的共享單車在受到廣大消費者追捧的過程中,也遭到來自各方的阻力,其中既有來自共享單車公司投入成本過高、“賠本賺吆喝”的壓力,也有來自不文明騎行者將共享單車挪為私用或者蓄意破壞單車的行徑,還有政府方面由于法律法規不完善以及監管職能不清而導致的單車被城管扣留的問題等。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產生的”,習總書記所表述的關于“倒逼機制”的觀點同樣也適用于共享單車領域。共享單車的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無論是政府、共享單車公司還是消費者都開始重新審視如何讓共享單車更好地發展,既能推動環保城市的,也能讓單車公司實現持續盈利,讓消費者享受質優價廉的服務。事實上這必然是需要三方聯動的,只有政府從政策上為共享單車“保駕護航”,單車公司積極創新盈利模式,實現收益的增長,同時消費者以文明的方式使用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才能真正實現健康成長。
3.2 近距離出行,共享單車的優勢越發明顯
共享單車的產生應該說是順應時代潮流和社會需求,是市場化與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的必然產物。因為它不僅響應了創新的號召,實現了“共享”的訴求,而且在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滿足市民出行需要、節約出行成本等方面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出現讓“最后一公里”這個與普通消費者息息相關的小問題得到較大程度的解決。而且電子平臺為依托,解鎖方式簡單的特點也很快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接受與認可。
3.3 政府出臺法規保障共享單車的發展
交通部部長李小鵬在2017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明確表示了對共享單車的支持,眾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不僅通過騎共享單車參會的方式表達對共享單車的支持,而且還對其今后的發展建言獻策。此外,各地政府,如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的政府部門已經出臺有關共享單車的法規,細化對共享單車的監管,讓這一新興事物能夠有序發展。
政府的大力扶持釋放的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意味著與共享單車相關的扶持與監管措施將很快到位,共享單車將依托法律法規,依托監管部門,實現更好地發展。
共享單車一路“高歌猛進”,發展勢頭良好,不僅得到了普通消費者的支持,還受到了交通部部長、人大代表等的鼓勵。但是,其在發展中所暴露的問題也難以忽視,這些問題即將甚至已經成為阻礙共享單車發展的勢力。而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共享單車公司、政府機構以及消費者都不能置身事外。
4.1 從政府及監管相關部門來看
①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各地政府應盡快“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的有關共享單車的法規,既保障共享單車的發展,也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②落實共享單車的監管責任。各地政府應盡早將共享單車的監管權交付到具體部門手中,讓共享單車能得到更有效的監管,懲治違法違規的公司或騎行者,營造良好的騎行環境。
4.2 從各大共享單車公司來看
①建立完善的共享單車監測與維護團隊,保證投放的車輛數量及范圍能夠保證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同時對受損車輛進行及時的修繕;②各公司應該公開公布有關為共享單車消費者購買保險的具體情況,切實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此消費者騎行無憂;③精細化運營。正如“精準扶貧”的政策,各單車公司不應該盲目的將大量共享單車投入市場,而應該先做前期調研,然后再進行試驗性投放。這樣既能節約共享單車的生產與維護成本,也能讓單車更好地為消費者所用;④加強技術創新,譬如為共享單車裝置報警裝置,當個別人士破壞共享單車的定位芯片或者有其他損毀車輛的行為時,報警裝置可發出警報,以減少共享單車的損失。
4.3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
①提高個人素質,愛護共享單車。共享單車不僅是便于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人品的試金石。一輛單車折射出的是個人素質。為了讓每一位都消費者擁有較好地騎行體驗,每一個人都有義務愛惜共享單車;②合理使用共享單車。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車輛保有率不斷增加,城市交通狀況及空氣質量正面臨嚴肅考驗。市民在“最后一公里”盡可能的選擇公共交通尤其是共享單車出行,既為緩解交通壓力貢獻了一份力量,也有利于城市的環保,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身體,“一舉三得”。
[1] 彭增軍:媒介內容分析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03—01
[2] 鄒菲:內容分析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 2004
[3] 李明:定量內容分析法在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中的運用——以2003-2012年CSSCI收錄的新聞傳播類來源期刊論文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9):56——60
[4] 邱均平 鄒菲:關于內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3):16——18
[4] 一然:《共享單車監管,手段亟須創新》[N].人民日報.2017—04—12(17)
[5] 葉小文:《習近平: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N].人民日報.2013—11—21
[6] 王慶峰:《共享單車野蠻生長,政府要因勢利導》[N]南方周末.2017—01—13
[7] 譚暢:《自行車友好王國有多遠》[N].南方周末.2017—03—10
付婷(1995—),女,漢族,四川省成都人,傳播學學士,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傳播學專業。
G210
A
1672-5832(2017)07-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