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揚州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0)
?
淺析競爭合作、班干部、成績對小學同伴關系的影響
趙海燕
(揚州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0)
小學階段的同伴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重要影響,所謂的同伴關系,就是同齡或者相近的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協同關系。由于學生處于學校班級這樣一個復雜的環境之中,從而影響學生之間的同伴關系的因素也有許多,學生的成績、性格、班級地位等都是相關因素,班級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親密程度也影響著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對班級同伴關系的深刻思考與分析,班主任從相關因素入手解決班級中的問題,有利于解決學生之間問題同時加強了班級之間的凝聚力。
競爭合作;班干部;成績;同伴關系
本次研究對象主要是小學三年級與五年級的學生,通過發放問卷以及有效問卷的回收,進行數據分析,研究與同伴關系有關的因素對同伴關系的影響。本次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共收回問卷71份,其中三年級學生44人,五年級學生27人,71份中有6份廢卷,有效問卷共65份,所以有效率為84.51%。
對調查問卷主要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對競爭合作、班干群眾、優生差生的現狀分析,探討如何有效促進小學生同伴關系的良好發展。
2.1 競爭與合作現象數據分析

表一 學生參加比賽意愿統計

表二 學生與同伴合作意愿統計
通過問卷回收得來的數據,發現小學生愿意參加競爭活動以及與同伴合作的人數占比高,而其中52人愿意競爭的同時也選擇了愿意合作,只有1人不愿意競爭也不愿意合作,9人不愿意競爭但是愿意合作,4人愿意競爭而不愿意合作。從數據中我們發現,小學生在競爭合作方面的意識較高,可能與小學生經常性的小組合作有關,教師在課堂授課的同時,也注重發展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A教育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處于基礎層面,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并從問題中得到結論,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勇于提出見解,參與討論,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取長補短的同時發展性格,從而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勇于提問請教。
2.2 競爭合作對于同伴關系的影響
(1)合作與競爭,作為人際互動的兩種主要方式,一直為教育工作者所關注,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不僅能促進學生學業的進步,對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以及社會個性化的發展都大有裨益。[1]一方面競爭可以提高熱情,提高潛能,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但若是學生由于競爭而帶來較大的勝欲心,也可能會造成同伴之間的不和;另一方面合作可以帶來互利共贏,但也可能造成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不思進取。競爭與合作只有相互結合,才能真正為學生服務。
(2)競爭與合作要求學生都要承擔一定的任務與個人責任,個人責任把每個學生的成敗與集體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了獲取成功,學生在為了個人榮譽拼搏的同時,也不會忘記與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有效的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且通過互動,學生能夠看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從而在合作過程中,有效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學習他人長處,同時,降低了學生的自我中心程度,學會自我控制,在競爭合作的過程中,對于偶發情況可以冷靜對待,有效處理,從而有效的減少了同伴之間的矛盾,改善同伴關系。
3.1 班干部與群眾聯系數據分析

表三 班干部與群眾聯系情況
通過問卷回收獲得的數據發現,班干部在組織活動以及合理傳達教師意見發面做的并不是很好,有58.5%的學生認為班干部沒有與他們很好的聯系。在這方面,我認為有多重原因,小學生在擔任班干時,對于自身職責與角色認識不夠,由于如今大多為獨生子女,同時,擔任班干帶來的權利,小學生由于自我中心意識,可能與班級其它同學交流較少,沒有真正的做好班干這個角色。
3.2 班干部定義與職責
(1)班干部在班級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學生,一般由教師直接任命或者由同學選舉產生。他們一方面主要輔助教師管理班級秩序,傳達教師要求,做師生之間的橋梁,另一方面是鍛煉自己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
(2)班干部的角色是多樣化的,權利應該成為班干部與群眾交流的工具,班干部應該合理扮演角色,加強班級凝聚力。首先,班干部是榜樣的角色,作為班干部,在某一方面有所長是必要的,它相當于班級的小領導,若是沒有能力成為班級同學的榜樣,那是不能再學生中樹立威信的,所以,班干部要注重發展自己,而不是止步不前,自恃傲物;其次,班干部是助手的角色,任命班干部,可以有效的減輕教師的負擔,幫助教師管理班級秩序,傳達任務,組織班級活動,鍛煉自身的同時,加強了學生同伴之間的交流;而后,班干部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做師生交流的橋梁,由于教師任務繁重,對于學生的想法可能不能很好的把握,班干部作為學生,與同伴相處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同伴的想法或者對教師的意見,在之后的過程中,合理的采取措施將同伴的心聲傳達給教師,教師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并在將來的教學工作中,用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與學生交流,可以說,班干部是加強班級凝聚力,處理好同伴關系的重要動力;最后,班干部是朋友的角色,雖然說班干部擔當了一定的職務,但是本質上,他仍然是學生,相處較多是同伴同學,要合理認清自身的本質,不能因為班干部這個光環,造成自身的自我中心,與同伴交流的高高在上,而是更應該熱心的與同伴相處,成為朋友,這樣,有利于深入了解去找群眾,同伴對于班干部的后續工作也會保有支持態度。
3.3 班干部與同伴關系
班干部與同伴關系是班集體重要的關系之一。在低年級,群眾大多是服從班干部,很少會提出異議,所以,會出現班干部對他人態度嚴厲或者自以為是的現象,就出現了所謂的“官”與“民”。在“官”念籠罩 下的班集體,必然形成一種等級層次角色分野,造成了 事實的學生之間的不平等,這將導致學生之間的對立,即班干部“官”管理權力階層和學生“民”被管理受制階層。班級的存在也就是失去了其本質的依存,集體不 再是教育的對象,也不在是教育的手段。[2]到了高年級,如果班干部的行為有不公平或者不對的地方,群眾會提出抗議甚至告訴老師。所以,班干部應該注意言行舉止是否得當,工作是否合理,能否得到群眾的支持,都是班干部需要努力的地方。班干部與同伴處于相互監督、相互扶持關系,正確的引導好學生對于班干部的認識,能有效阻止班級學生進行班級活動,正確處理班級突發事件,學生、班干部、教師三者合理調節關系,加強班級的凝聚力。
4.1 成績對于交友的影響的數據分析

表四 成績對于交友的影響情況
通過回收問卷的數據顯示,小學生大多是愿意與成績好的學生交友,比例占到了80%,在小學階段,判斷一個學生好壞的標準很多程度上是通過成績來判定,成績好差不僅僅成為教師家長判定孩子的一個標準,同時也成為了學生自我判斷的一個標準。小學生對于成績好的同學抱有崇敬羨慕的心態,愿意與成績好的玩耍,但這并不代表小學生就以學習成績作為交友的唯一標準。

(圖表來源于王萍《小學生人格、外貌、學習成績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一文)
從這個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成績好的同學其同伴關系指數往往較高,但是對于成績較低的學生而言,其同伴關系也相對不低,同伴關系指數低的學生分布在各個階段。
4.2 成績對于同伴關系的影響
從以上數據分析,分析3點:第一,同伴關系好有助于學生學習;第二,學生同伴團體中成員學習成績大致相同;第三,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的同伴關系不一定不好。
按照一般思想來說,成績好的學生更容易受到教師的表揚,展現自信,學生也更容易被吸引;而學業成績低的學生則更多的體驗到失敗感、自卑感,而且他們更容易被輕視和否定,從而同伴關系變得不好。[3]但是數據并沒有充分展現這方面的問題,由此做出數據得出的原因:在小學階段,學生交友不僅僅取決于成績,外貌、興趣愛好、性格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習的概念還未明確定性,好奇心、玩心占據更多優勢,很多學生在組織同伴活動方面展現出較多天賦,性格外向,對于當前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了解多,與其他同伴的共同話題也就更多,也更容易與其他學生成為伙伴關系。
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說,學生之間不因為成績因素產生孤立現象現象,是評判一個班集體同心力的重要因素,成績好的學生愿意幫助成績較低的學生,并且能夠共同參與班級其它活動,不僅僅有利于班級平均成績的有效提高,也有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班集體從而能顯現生機,而不是出現在其他同學都愉悅的交談時,部分學生難以融入,排斥在外的情況。
5.1 引導學生正確樹立競爭合作意識
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在班集體中,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的一份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家中的“唯我獨尊”意識應該逐漸的消弭,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逐漸的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學生對自我有了正確認識之后,能更好的在班集體中與其他學生相處。其次,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死由家長或者教師幫助完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經常性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合理分工,小學生在經常性的鍛煉中,可以逐漸的形成互幫互助,完成自身任務的意識,最后,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術,在同伴關系中,溝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小學生掌握這部分技能,剋有效的處理好因為競爭合作所帶來的問題與誤會,及時消除學生之間的隔閡,從而不影響同伴之間的親密關系。
5.2 引導學生對班干部的正確認識
小學階段,班干部在此階段應該更多的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在共同的游戲中和學習中成為公眾的好伙伴,積極引領同學培養集體意識,讓處于童年期的同學們,在集體生活中獲得成長的快樂,并在集體生活中培養其集體責任感和民主意識。[4]而引導學生對班干部正確認識,是家長、教師需要共同努力的。首先對于家長來說,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先學生傳達民主、平等的相關意識,學生在今后的擔任班干部時,能夠銘記家長的教導,從而不出現“以官施威”的現象。其次,教師在選舉班干部時,要向學生講清楚班干部的責任,同時對于不參加選舉的學生表明他們的任務是負責監督班干部的行為,從而可以在一開始,就讓班干部樹立起正確態度,更好的方法是輪流制,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擔任某一職務,能更好的加強同伴之間的相互理解,從而班干部工作也能順利展開,有序的維持班級工作的同時,也加強了班級體學生的同伴關系。
5.3 正確對待小學生學業成績
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同伴關系,但是成績不應該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首先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后進生,幫助后進生學習而不是對他們抱有失望或者鄙夷的態度,教師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所以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行為意識。其次,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可以成立學習小組,由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低的學生,就題目進行答疑解惑,這樣不僅有效消除了學生之間的隔閡,同時也有助于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的提升,引導學生明白大家是一個集體,互幫互助是重要的行為,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為了班集體而努力。
對于小學生的同伴關系來說,影響因素有很多,競爭合作、班干部、成績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關系,教師正確了解學生同伴之間的矛盾,采取合理方式解決,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灌輸相關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班集體意識,進行正確的交友,從而形成親密的同伴關系,促進班集體積極向上的發展。
[1] 仲廣群.小學生合作與競爭行為的調查報告[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3(9):47-49.
[2] 石詩,曾令斌,羅晨晨.當下中小學班干部角色的異變與回歸[J].現代教育科學.2013(2):122-124.
[3] 王萍.小學生人格、外貌、學習成績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5):6-7.
[4] 張秋雯,聶菁,王志遠.探析班級干部對班級建設的影響[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233.
趙海燕(1992-),女,漢族,揚州人,碩士,揚州大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G44
A
1672-5832(2017)07-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