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
摘 要:就土地利用規劃而言,針對土地資源進行有效管理,通過科學規劃確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以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做好經濟核算,便是以科學方式實現土地高效利用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重要表現。首先對土地利用規劃中的資源環境進行概述,繼而闡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的相關概念,提出我國在土地利用規劃中資源環境經濟核算應當采取的執行策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執行措施,以改善我國土地利用結構和生態環境質量。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資源環境經濟核算;土地資源
中圖分類號:F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7-0014-02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保證資源的優化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在生態環境已然遭受破壞的情況下,做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有效平衡,是保證經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對土地資源進行土地利用規劃,并以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從土地資產角度對土地利用問題進行科學規劃,是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和長遠意義的。
一、土地利用規劃中資源環境概述
從自然資源的大概念來說,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礦物資源等多種資源類型。其中土地資源要在國家和社會范疇下為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實現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就需要將土地資源進行統籌管理,在對土地資源情況有效掌握的前提下,將土地資源進行劃撥利用,讓不同類型土地資源起到不同的作用[1]。比如,耕地資源應用于農業,一般性土地資源在城市基礎建設的需求下應用于建筑建設等。土地資源的利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以及在利用過程中是否對其造成了浪費和破壞,均關系到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問題。由此引發了土地利用規劃和資源環境的關系問題。土地利用規劃是在科學的統籌方法和合理的分配利用基礎上實施的,若考慮到土地利用的效率問題和對資源的保護問題,則土地資源環境得到了相應保護,反之則受到較大破壞。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做好土地利用規劃,不僅關系到資源環境的保護問題,還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土地利用規劃中資源環境經濟核算分析
要實現持續和健康的經濟發展,就需要合理而有序的土地供應作為重要保障。將土地資源配置問題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并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手段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政府的力量促進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及時解決土地利用規劃在新形勢下面臨問題的有效對策。要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就需要一套科學的規劃方法和計算方法。資源環境經濟核算就是其中重要的計算體系,其牽涉到土地資源和土地資產間的關系,通過土地資源的資產化對算,從經濟角度對土地資源進行相應的規劃,能夠一定程度保證最終土地規劃利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而過去采取的以國內生產總值為核心的核算體系,既無法反映自然資源對于經濟發展的具體貢獻,同時在經濟活動的反映上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其對于生態環境破壞的體現上存在缺失。為此,引入了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
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是以原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基礎,將資源環境因素作為核算的重要元素,并依據核算提供相應系統化的核算數據,是進行資源環境和經濟之間關系的具體描述,以方便對土地資源進行分析、評價和決策時擁有相對準確的依據。因此,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可被稱作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三、我國土地資源環境核算應采取的優化執行策略
在引入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之后,我國的土地利用總規劃能夠將資源環境因素作為規劃的重要考慮因素,對于實現資源環境的保護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要想具體將土地資源環境核算應用在土地利用規劃當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優化執行策略,才能確保執行的效果最優化。
(一)完善特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納入非市場經濟活動內容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雖然已經被證實在土地利用規劃中存在缺陷,但仍然不失為一套良好的核算體系,能夠發揮相當的作用。在引入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之后,應當保留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其進行完善和優化,使其成為具有特色的核算體系類型。同時,將非市場經濟活動內容納入這一核算體系當中時,要考慮到在土地利用當中可能會引起的人類環境健康和自然災害、農業等各類土地質量變化、生態資源變化沖突等帶來的資本損耗。
(二)實現多種土地資源利用整合,強化自然條件空間相關性
在進行土地資源環境核算當中,應當對于土地資源的多種土地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將土地資源進行匯總分析,確保資源整合數據的準確性。在這當中,應當重點關注行政區縣和自然環境景觀單元的土地利用問題。基于其在土地利用上獲得的經濟效益問題,就需要對其產業結構進行摸底分析,并結合相互的空間關聯性提升核算的準確性。此外,整合自然條件的空間相關性,對掌握土地資源環境因素有巨大幫助。
(三)應用估算自然資本損耗方法,明確產業用地資源環境效益
土地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既可能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能因使用過程的損耗而相應減少自然資本。這一方面由于人為使用不當引發的損耗,另一方面則由于自然災害引發的自然資本損耗。同時,還應當以自然環境景觀單元(中小流域)為空間單元,運用科學的估算方法,即自然資本耗損-災損估算方法,對于土地資源中相應單位里的產業用地及其空間結構的資源環境效益進行明確[3]。
三、我國土地利用總規劃的發展執行措施
(一)制定補貼獎勵制度和優惠的稅收政策以落實總規劃
在土地利用總規劃當中,基于特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和資源環境核算體系的共同結合,在明確資源環境經濟情況的前提下,為確保土地資源的有效保護。應當通過一定的政府手段予以支持,如制定相應的補貼獎勵制度,對于在土地利用規劃當中配合政府的土地規劃工作、對土地資源具有一定保護作用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相應補貼獎勵;或者在土地利用規劃中通過優惠的稅收政策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土地資源使用中相應土地能夠得到最大化利用;應用于政府規劃發展需求的土地則通過補貼方式予以補償[4]。如在建設高速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用的土地,可通過相應的補貼來彌補農民的農地損失。在配合相應的政策執行中應當加強執行監督機制建設,使得相應的政策能夠落實到實際問題當中,避免出現資金的濫用或政策的變形。
(二)采取鼓勵盤活存量土地政策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
在社會經濟發展當中,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對于經濟發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可以用于經濟開發且實為存量土地的資源,則可通過一定的政策來推動,用政策引導的方式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如通過鼓勵盤活存量土地政策,實現土地配置的高效化。對于基礎設施和公益性建設項目,可優先使用存量土地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此外,還應當做好耕地資源管理的嚴格化和制度化,通過相應的政策制定,加強對耕地資源使用的征稅處理。如通過耕地占用稅,避免耕地被過多占用,以保護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此外,還應當結合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土地增值稅,做好城鎮土地使用的規范化,提高土地資源的經濟價值。對現有的稅制進行調整和完善,并一步步地強化對建筑用地取得和保有環節的稅收調節力度。
(三)完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收繳與管理
土地資源開發同樣需要有效控制,避免土地資源過度開發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嚴重損耗,以保護土地資源環境。在建筑單位需要進行耕地資源使用時,應當嚴格執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結合具體數量和質量進行補貼金額和等級的折算[6]。同時,在耕地開墾費和新增土地有償使用方面,同樣需要不斷完善相應的費用管理制度,確保相關費用水平以保護土地資源為前提,土地資產開發應當從屬于土地資源保護。此外,還應進一步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為,增加對農用地整理的投入力度。
結語
就土地利用規劃而言,不僅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還關系到土地資源環境的保護問題,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應當充分應用土地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對于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化管理,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和管理手段,在避免土地資源遭到損耗和破壞的前提下,最大化實現資源的利用,在實現土地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土地資源環境的有效保護。只有這樣,我國經濟才能擁有土地資源作為充足保障,經濟發展才能向著長足和健康方向前行。
參考文獻:
[1] 劉寅,黃志勤,辜寄蓉,余如意.土地利用規劃中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內涵與評價方法研究——以四川省瀘州市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6,(5):94-104.
[2] 張淼.基于資源價值的多目標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4.
[3] 李亞麗.城市建設用地擴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3.
[4] 時僅.土地資源價值核算與時空動態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16.
[5] 高進云,胡偉艷,喬榮鋒.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案例教學實施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1,(9):80-86.
[6] 單艷.開發區土地利用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