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嵩
摘 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當前,國有資產產權不清、流失浪費嚴重、監管不力失效,既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管理研究的焦點。因此,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進行了科學分析,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國有資產管理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為推進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制度化、法制化提供了有益理論指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7-0130-02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政府資源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降低行政事業運行成本,推動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如何破解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難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一、國有資產管理的癥結與表現
(一)界定不清
缺乏產權觀念,個別單位視國有資產為部門、單位所有,以籌措經費改善福利為名,將房屋、辦公設備等固定資產用于從事經營活動,所得收入不入賬或賬外賬,隨意改變固定資產用途,甚至有的個人任意占用公物,長期不還,最后化公為私,造成國有資產變相流失。
(二)賬實不符
沒有完整的產權登記,眾多資產無賬可查。尤其是房屋等建筑物,由于靠財政撥款,資金缺口得不到及時補充,施工單位代墊款項過多,財務糾紛頻發,不能及時進行工程決算,發票難以及時開出,以至于有的固定資產已完工多年,還沒有入賬,導致賬實不符。
(三)盤活不佳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職能變更、業務范圍和結構調整、人員編制縮減等原因,導致資產不適用或過剩而閑置浪費。特別是隨著科技飛速發展,部分資產更新換代周期大大縮短,替代更新同類資產的速度加快,而對閑置資產管理應用不廣、經營調配不善,流通渠道不暢,人為出現新的浪費。
(四)監管不力
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缺乏剛性約束和有效的制約機制,致使有部分國有產權游離于管理監督之外。資產使用、更新換代、評估監督、資產使用等問題頻發。表現在:(1)固定資產盤點不及時,報損過于輕率。(2)監督機制不健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賬物分離或賬賬、賬物不符,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3)在資產管理上存在“重錢輕物”、“重建輕管” 思想,對一些產權不是很清晰國有資產,有怕吃力不討好的思想傾向,導致不想不愿去管,資產處置隨意,難免造成流失。
二、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與成因
(一)管理體制不順
管理體制多變而且缺乏連續性。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管理處在國資、財政、政府機關事務管理機構和業務主管部門之間,由于多頭管理,認識不統一,關系不理順,監管始終得不到有效落實處。
(二)管用維護脫節
部分單位國有資產產權關系不順,有的單位,其產權屬主管部門,但資產的日常使用和維護卻要下屬單位負責,造成管理和使用相脫節、資產的安全與責任無人承擔。
(三)法規制度滯后
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較為薄弱,不論是從宏觀的制度建設,還是從微觀的操作細節,都處在有章難循、無章可循的尷尬境地,沒有跟上改革發展的步伐。
(四)制約機制乏力
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有的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權屬不清、職責不明、資產價值和效能觀念淡薄等問題;有的監管部門缺乏剛性措施手段,國有資產處置“先斬后奏”、“暗箱操作”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根治。
三、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與探討
(一)要把著眼點放在工作理念創新上
理念是權力運行的靈魂。思想重視、觀念創新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根本要素。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決定發展。轉變觀念,要做到三個轉變:一是變分散為集約。進一步創新管理運營模式,實施各類國有資產統一經營,靈活高效地實現國有資產價值最大化。二是變資產為資本。加快國有資產的合理配置,努力把沉淀的國有資產轉化為流動的國有資本,激活資本增值潛力。三是變“經辦”為經營。按照“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的原則,盤活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活”起來,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
(二)要把根本點放在改革管理體制上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是通過財政撥款購置的,所有權屬于國家。政府部門多頭管理,很難形成合力,實施有效監控,無形之中就變成了實質上的單位所有。要明確以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為責任主體,財政、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分兵把守,共同協調配合,全面負責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監督管理工作。
(三)要把關鍵點放在科學有效監管上
一是堅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并舉。堅持從源頭上控制資產形成,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產使用績效。著力完善資產配置標準,嚴格資產配置程序,管控總量、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促進資產的公平配置和有效使用,實現預算管理精細化、科學化。二是堅持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齊抓。(1)必須明晰各類資產賬目,嚴格資產的財務核算,如實反映資產存量,定期專項審計。切實落實每年資產清理(盤點)的報表編制上報制度,特別是對購入專項固定資產進行跟蹤績效評價。(2)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清查盤點,杜絕有賬無物和有物無賬的發生,防止賬賬、賬物不符。(3)加強財務會計基礎工作,對實物資產的使用、變動、處置實施動態管理,不定期進行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三是堅持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共管。堅持“集中有效資產、整合低效資產、盤活呆滯資產、消除無效資產”的思路,推進資源的高效整合,努力與經濟發展高度融合,切實發揮國有資產使用的最大效益。
(四)要把核心點放在完善法規制度上
國有資產管理,如何管,靠什么管?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各級政府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法規制度建設,進一步明確經管資產的范圍,界定管理權責,逐步建立經管資產的登記、核算、統計、評估、考核等管理制度體系。各單位要對現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和完善,建立健全資產配置、使用、處置、調撥、收益收繳等管理辦法和信息報告、監督檢查等配套制度,全面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通過對資產管理制度、實施細則、規則與標準、流程與制定、管理與控制,不斷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進程,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五)要把切入點放在強化激勵機制上
按照管用結合的原則,在對公物、裝備器材等管理上,堅持按級負責、逐級管理,使得人人有管理責任、處處有管理分工、事事有管理要求。完善細化國有資產管理考核評價體系,根據不同行業特點,設置贏利水平、投資狀況、管理質量、保值增值等考核評價內容和指標,強化國有資產的依法依規管理,做到責任有主體、行為有規范、問責有對象。特別是對國有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勇于“亮劍”,敢于“開刀”,嚴肅查處,既要打頂風作案的“出頭鳥”,也要治理敷衍應付的“縮頭龜”,做到發現一起,懲處一起,起到教育一片、震懾一方的作用。切實建立激勵機制,將國有資產管理考核與領導者選拔任用掛鉤,以發揮考核的導向作用。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資產統一經營管理與確保各部門、各單位利益的原則,制定相關保障政策,從而有效克服部門的利益化傾向,激發其主動參與經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