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祺
摘 要 體育態度在學校范圍內是一種學科態度, 學生通過有效途徑可以獲得這種態度。本文探討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們的體育態度。良好的體育態度可以提高學生們的運動能力,有助于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全方面發展,同時也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對建立學校體育教育的新模式有所推動。
關鍵詞 體育教學體育態度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如何培養良好的體育態度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體育教學發展現狀及如何培養體育態度的文獻資料,總結了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良好體育態度的有效途徑。
2培養良好體育態度可以推動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2.1體育教學的新模式使得體育觀念向三位一體轉變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的各個層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以學習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為主導的教學觀念還束縛著新時期體育課程應達成的其它培養目標和功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基本上局限于體能和運動技能測試的絕對成績,而忽視對學習過程的進步幅度,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社會及個體發展的需要,許多體育教育工作者近些年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改革實踐和理論上的探索,取得了許多有益的成果,同時把許多現代教育思想引入體育教學中,例如:“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等教學指導思想的提出,在體育教學觀念上提出了“主動體育觀”、“社會的、心理的綜合體育觀”等觀點,綜合這些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果,我們會發現一個堅定不移的趨勢,即現代的體育教學正逐漸擺脫競技體育的影響,向生物——社會——心理的三位一體的體育觀念轉變。
2.2良好的體育態度對學校體育教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體育態度在學校范圍內是一種學科態度。學生通過條件概念、條件——行動、目標——行動、行動——目標四種有效途徑可以獲得這種態度。
從條件——行動看,體育態度學習來自于體育課堂授課、專題講座、案例教學、大眾傳媒, 形成認知心理學所說的“產生式系統”。從目標——行動看,體育態度學習來自于教學和課外活動,學生為實現某一體育學習目標而賦予的體育行為。從行動——目標看,體育態度學習來自于學生各種運動體驗及運動滿意度,學生為實施體育行為而達到某一學習目標。
體育態度學習包括態度的形式和改變,體育態度的獲得要經過順從、認同、內化三個階段。轉變學生的體育態度問題十分關鍵,它關系到體育課的質量,也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動機、興趣和態度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效果。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在離開課堂體育環境后能夠自覺經常地參與其它體育實踐過程,使體育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不斷得到強化和完善。為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要善于利用體育教學的特點,把體育教學的工作重心轉移動注重學生良好體育態度的培養上來。同時,體育態度本身所包含的對體育的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方面的內容,既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涵,又增強了體育教學的科學性。
3培養良好的體育態度的途徑
3.1體育教師需將轉變教學觀念
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動機、興趣和態度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效果。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由被動體育觀向主動體育觀轉變,體育教師如果能夠在激發動機 、培養興趣和轉變態度上下功夫。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激勵。充分重視課堂氣氛的作用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師生之間交流的基礎,學生就可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就相應提高。
3.2加強微觀控制
充分認識體育教學過程的復雜性調整知識結構。采用社會學、 心理學、 教育學的研究成果,抓住體育教學的特點,利用其優勢,以期達到體育教學的最優化加強對體育教學過程的微觀控制。
3.3良好的體育態度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
良好體育態度的形成要經歷由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 學生的體育行為直接受其態度穩定程度的影響從條件概念看。體育態度學習來自于“基于外部信息件”和“基于內部信息條件”。對其心理加工呈現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工兩種方式。所以,建立科學的評估系統很重要。
4總結
學校體育工作涉及到諸多因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教學質量的好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培養人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將正確的體育觀點和信念內化到自己的價值體系之中,是體育態度轉變的最終目的。總在,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動機、興趣和態度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效果。體育教師如果能夠在激發動機、培養興趣和轉變態度上下功夫學生就可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就會相應提高。
參考文獻
[1] 徐堅,劉兵.淺析學學校體育教育中學生體育態度的培養[J].福建體育科技,1995,18(5):46-49.
[2] 楊鄂平,童麗平,李傳東,萬強,文智.體育教學與體育態度學習關系的綜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6):918-920.
[3] 郝素紅,樊海云.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激發、趣培養和態度轉變[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6,23(2):72-74
[4] 孫明濤,王雪梅.大學體育教育中體育理念與精神的教學分析[J].高等教育,2015,8:108.
[5] 趙俊榮.高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學生體育態度的變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6 (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