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麗
摘 要 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的教學應是: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與實際生活,學生有效的獲得學習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6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課堂上要體現教學的有效性,什么是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這種追求是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學生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情商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現就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1創設有效情境,體驗數學“生活”之味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華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漂亮的動畫。而應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如:一位低年級教師在教學《分類》時,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準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同學們帶來了布娃娃、機器人、蘋果、小汽車、奧特曼、梨子……等許多自己喜歡的物體。)教師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
生1: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起。
生2:擺整齊。
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
老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導入課題,探求新知。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生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各小組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
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有效探索,享受數學“成功”之樂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讓學生用3、4、5三張數字卡片分別擺出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三位數之后,提出數學問題: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呢?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不少學生一開始就尋找“個位特征”,但猜測很快被推翻,因為個位是0~9中任一數字的數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探索一時陷入困境,同學們愁眉緊鎖……后來有學生大膽地另辟蹊徑:找各位數字之和的特征,經過大膽的猜測和大量的驗證,終于找到了答案,頓時,同學們喜笑顏開。學生經歷了親身體驗和獨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實現了知識的再創造,學到了數學思想和方法,既嘗到了失敗的滋味,又體味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張揚。
在自主探索中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這對學生以后再進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
3運用有效教法,感受數學“抽象”之趣
教學時,我們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
3.1課堂上的動手操作
學生進行操作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但并不是越熱鬧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是我們所追求的。“活而不亂”才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學生進行操作后,老師該引的要引,該問的要問,該點的要點,改講的要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的計算》時,首先讓學生們用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小圓、中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結合學生實際,師:學校的圓形花池能立起來滾動嗎?于是學生們想出了繩測的方法。這時,教師用一個白色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一周,然后問:“同學們,剛才這個圓的能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嗎?”生說:“不能”。那么,該怎么辦呢?我們能不能從剛才的計算中計算圓周長的規律嗎?這時,學生們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的周長總是比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規律。上面的教學,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先動手操作、觀察、總結規律。
3.2學生們不斷地嘗試、合作交流
例如吳正憲老師教學三年級的估算教學時,請同學們估算稱象的結果。6個數據:328、346、307、377、398、352。吳老師請幾位方法不同的學生板演,結果有把這6個數都看成300的“小估”,有都看成400的“大估”,有都看成350的“中估”,還有“湊估”、“不大不小估”等好幾種估算方法,甚至還有一位同學干脆精算。吳正憲老師請各自代表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比較、分析這幾種算法的合理性、科學性,最終一致表示“中估”最合適。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測、探索、嘗試,加上與同伴的交流合作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重視有效學習情感,營造數學和諧課堂之美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的教學應是: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與實際生活,學生有效的獲得學習的情感體驗。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去尋找最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的舞臺,以期不斷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