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秀
摘 要 靖西縣是廣西8個邊境縣(市、區)之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家庭收入低,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邊境口岸設施落后,扶貧脫困的任務非常艱巨。實施產業扶貧和政策扶貧是靖西縣扶貧脫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靖西縣 扶貧脫困 建議
中圖分類號:F14 文獻標識碼:A
1靖西縣概況
靖西縣地處廣西西南邊陲,東與大新縣相連,北接德??h,西和那坡縣相接,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152.5公里,總面積3331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2011年年末人口數60.95萬人,是廣西8個邊境縣(市、區)中人口最多的縣,居住著壯、漢、苗、瑤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99.4%,是壯族人數最多的邊境縣。
靖西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止到2011年底。全縣有168個自治區重點扶貧村,貧困人口達30萬(按2300元標準)。
2靖西縣扶貧脫困面臨的困難
2.1貧困人口多、收入低
靖西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扶貧村多,貧困人口多,人多地少,自然條件惡劣,居住破舊危房農戶2.16萬戶,15.1萬人人均耕地不足0.5畝,2.43萬人人均耕地不足0.3畝。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遠遠低于全國、全區、全百色市平均水平。2011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614元,分別比全國、全區、百色市的平均數低3363元、1707元和438元,僅相當于全國(6977元)的51%、全區(5231元)的67%、百色市(4052元)的89%,在全國、全區、全市處于倒數行列。
截至到2012年底,靖西縣還有168個自治區重點扶貧村,占行政村總數58%;按照2011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的扶貧新標準(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全縣還有貧困人口24萬多人,占農村總人口的50%,部分家庭溫飽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同時,由于地方財力有限,社會事業基礎薄弱,邊民醫療、衛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足。
2.2基礎設施落后
2000年以來,靖西縣通過實施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邊境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但目前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全縣尚有17437戶居住破舊危房,還有53個行政村需要新建或改建村級道路;還有635個自然屯需要新建或改造屯級道路;還有229個自然屯急需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還有52個自然屯尚未實施通電工程或農村電網改造工程。
2.3邊境口岸設施制約邊貿發展
龍邦口岸地處山區和丘陵地帶,幾乎沒有平地,平整土地都需要搬山填溝,大大增加建設成本。口岸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靖西縣財政不足,無力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
2.4人口素質低
靖西縣壯族人口占99.4%,大部分居住在邊境地區。邊民文化程度低,絕大多數人為文盲和半文盲,接收各種技能和農業科學技術的能力弱,市場意識差,直接影響邊民家庭增收。
3靖西縣邊民扶貧脫困的建議
3.1加快改善邊境地區基礎設施條件
全面解決邊境貧困村不通公路問題,加大推進村級公路硬化工程;建設一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全面解決貧困地區人畜安全飲水問題;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大力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全面完成貧困戶危舊房改造;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戶戶通電。
3.2發展旅游業、開發旅游產品
靖西縣是廣西創建特色旅游名縣和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眾多,壯民族民俗和邊關風情濃郁,境內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素有“山水小桂林,氣候小昆明”之美譽。靖西縣有通靈、古龍山兩個國家4A級景區,有9個風景區資源保護區,旅游業已經成為靖西縣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邊民受惠較大的產業。
靖西縣位于廣西西南部,與越南接壤,生態環境較好,適合于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靖西縣邊境山青水秀,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極為豐富,景點大多沒有經過人為加工,較好地保留著原始自然風貌。
靖西縣舊州是聞名遠近的“繡球之鄉”,靖西繡球均為手工制作,做工精細,造型美觀,圖案精美,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是著名的民族工藝品。
3.3加強政策扶貧力度
(1)支持靖西縣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可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及貼息的方式,或者通過中央政府為地方政府擔保發行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支持跨境合作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靖西縣上繳稅款的返還比例,包括提高中央預算內撥款對靖西邊境口岸建設的比例、中央對靖西縣邊境建設財政轉移支付的撥付比例;將跨境合作區建設用地的上繳款項全部返還靖縣,支持合作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2)政策扶持邊民脫貧。國家加大對邊境地區的幫扶力度,可適當提高對0-3公里范圍內邊民的補貼標準,或者每戶每年補助10公斤糧種、100公斤化肥,支持邊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建議從每戶1.8萬元提高到3.5萬元,沼氣建設補助標準建議從每座1800元提高到3000元;村級公路硬化補助標準建議從每公里35萬元提高到55萬元;屯級道路補助標準建議從每公里12萬元提高到20萬元。
(3)所得稅返還。目前靖西縣可用財力不多,應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將靖西縣上交的所得稅返還縣級使用。建議增值稅留地方25%部分全額留在縣級、上繳自治區40%的營業稅部分留縣使用、企業所得稅10%部分留縣使用、個人所得稅地40%上劃自治區,15%留縣使用。另外,協調國家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建議將邊境口岸關稅留50%作為地方口岸建設資金。
注釋
[1] 文中數據資料均為作者實地調研時,由靖西縣各級政府部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