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磊+黃小波+陳喜華
【摘要】文章分析了學院儀器共享平臺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建立學院與課題組的伙伴關系,推進學院和課題組共同建立和發展儀器共享平臺;以教授委員會為管理機構,構建科學、開放、共享、有償使用的平臺管理與運行機制,并加以實踐。
【關鍵詞】儀器共享平臺管理;問題;思路;有償使用
一、引言
院系作為高校落實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最基層組織,近年來,其所擁有的大型儀器設備普遍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廉到高昂的過程,但同時也帶來了放置分散、封閉使用、機制不合理、共享率低的共性問題。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是擺在院系儀器設備管理人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蘇州大學醫學部藥學院是2005年新成立的學院,目前在學科建設上,擁有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藥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等,建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學科綜合訓練中心、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并在2011年獲得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一期項目投資。
二、學院儀器共享平臺所存在的問題
學院在不斷發展中,對儀器設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實驗室規模和條件日益改進,現有儀器設備價值6300余萬元,1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96臺,40萬元以上的貴重儀器19臺。在此基礎上,2009年學院建立了共享儀器平臺,將學院采購的儀器納入平臺管理,為院內科研人員服務。儀器運行至今,一直存在很多不足,科研人員一直抱有意見,也提出很多改進意見,但成效不大。因此,急需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來提高儀器管理和服務水平,來滿足現有教學科研工作的需求。
(一)存在分散化的現象
一是管理分散化,儀器采用托管于各個課題組的方式管理,各個課題組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管理。二是儀器存放分散化,分布在學院大樓的各個部位,難以統一管理。
(二)建設經費缺口大
依賴于政府、學校或者學院的經費投入來建設平臺,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科研需求,不能為各個課題組提供充足方便的服務,影響學科建設及科研進展。
(三)管理方式落后
學院共享儀器平臺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決策機構,缺乏規范運作,易發生管理不到位,落實具體工作困難等問題,造成糾紛;缺乏科學的網絡化管理信息系統,造成機時浪費,預約困難等問題。
三、靈活的院級共享儀器平臺管理和運行思路
(一)建立靈活有效的儀器共享平臺建設與管理模式
健全的管理模式是共享平臺高效運行的前提條件。貫徹教授治院的原則,以學院教授委員會為最高決策機構,凡涉及共享平臺的重大事項,如規劃建設、標準制定、管理方式等,均由教授委員會討論決定并監督執行。這樣既減少了多重機構設置,又充分發揮了教授委員會的作用,有利于學院與課題組伙伴關系的建立,是儀器平臺有效管理和順利運行的有效保障。日常事務管理由分管副院長與兩名專職實驗人員負責。在目前學校和學院都不可能增加人力資源投入的情況下,通過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網絡化管理模式,并積極與各個課題組合作來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
基于網絡化共享管理系統,建立多個學科儀器平臺,如藥理儀器平臺、藥物分析儀器平臺、藥劑儀器平臺、藥物篩選儀器平臺和生物制藥儀器平臺等,給予固定房間,將非常分散的儀器分部集中,方便管理,解決放置位置的分散問題。這同時也有利于建設具有一定特色的學科實驗共享平臺,為一流特色學科的建設提供支持。
設備儀器靈活采用平臺管理人員兼管與課題組托管相結合的方式。儀器管理有平臺管理人員兼管與課題組托管兩種方式,由教授委員會討論決定儀器的具體管理方式,并根據實際情況與托管課題組商定給予優惠政策。一般情況下,出資建設的課題組將直接成為該儀器的托管者。
(二)網絡化共享系統建設
網絡化信息化管理是現代實驗管理平臺的方向,也是上述管理模式的基礎。沒有一個功能強大的網絡管理系統,將無法實現上述的設想。
建立儀器共享系統網站,所有人員都可在網站上查詢共享儀器信息。執行嚴格的使用者審核準入制度,所有使用者均需經過培訓,準許經過培訓的研究生獨立操作儀器。每位使用者都需通過共享系統預約后,方可刷卡上機操作,托管課題組的使用者并無特權。經過授權后,被授權人在任意一臺電腦都可以進入儀器設備預約系統,進行儀器預約等操作,在預約時間只需刷卡即可開機操作,相當方便。
(三)開放式管理以及有償使用機制
共享儀器平臺面對本學院、校內其他學院以及社會開放。共享儀器平臺開放使用,除了能提高儀器的效益,還可以促進單位交流,學術合作等,有利于擴大學院在蘇州和蘇南地區的影響力。我院對于促進社會開放有特殊的優惠政策,如:外單位若能與學院或課題組簽訂合作合同,測試費將享受等同于院內收費標準的優惠。
堅決貫徹有償使用機制,為儀器共享中心的正常運行和儀器設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經費保障。早在十幾年前就有熟悉平臺運作的管理者提出有償使用的建議,但至今推行有償使用仍有很大的困難。由教授委員會作為平臺最高決策機構,通過建立學院與課題組的伙伴關系,有效減小了推行有償使用機制的障礙,得到了絕大多數課題組的支持。選擇有共享使用需求的儀器納入平臺,并不時更新。納入平臺管理的儀器都由教授委員會討論測試收費標準,對所有使用者收取測試費用。根據業務來源按不同標準收取測試費:校外測試任務按收費標準的100%收費,校內其他院系包含附屬醫院等按收費標準的40%收費,院內按照收費標準的20%收費。托管課題組以及共建課題組根據貢獻不同,給予更優惠的測試費標準,甚至免費。測試費用每季度結算一次,同時公示詳細賬單和使用記錄。測試費用由學校財務設立專用賬戶對儀器共享中心收取,實行收支兩條線原則下的學校(學院)統一管理,用以支撐儀器日常維護,故障儀器的維修及保修期外定期檢修、校正等以及外聘高端儀器的技術支持以解決各種重大技術問題。
四、實踐成效
共享平臺的新型管理與運行機制開始執行至今已有一年時間,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授委員會作為共享平臺的決策層,具有權威性。委員會在充分理解了有償使用的重要性后,有效地推動該機制的運行。其成員同時也是各個課題組的帶頭人,這也有助于學院與各個課題組伙伴關系的建立,減少糾紛的產生,保障了平臺的順利管理與運行。
初步形成了“造血”機制,收到的費用基本能滿足平臺上儀器的日常維護和簡單維修,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中,校內其他院系以及校外其他單位使用機時占比也達到10%左右,初步達到了開放的目的。
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其他院校目前多數的儀器共享平臺會建立有專職的實驗技術隊伍,少則七八人,多則數十人。我院充分利用先進科學的網絡化共享管理軟件,挖掘課題組資源幫助管理共享平臺,省卻了專職的技術人員隊伍以及海量的人力資源工作。
五、存在不足
(一)對外開放不足
平臺成立以來,外單位來我院使用儀器并不多。今后應加大對外宣傳和交流的力度,力爭多從學院外吸收更多的收入來支持共享平臺建設,給予院內課題組更多有力的支持。
(二)實時監管不足
由于沒有安裝實時監視系統,當儀器出現故障時,即使是由于操作者錯誤操作造成儀器故障亦無法追責。未來在經費的允許下,安裝實時監視系統及門禁系統,進一步加強管理。
(三)繳費流程不便捷
外購的共享平臺雖然具有財務管理系統,但由于系統差異,未能實現和學校的財務系統對接。繳費充值、財務結算等操作,目前還需要人工操作,增加了人力負擔。
六、結語
我院在儀器共享平臺的管理體制上,解放思想,廣納建議,與時俱進,積極創新,以教授委員會為最高決策機構,建立了學院與課題組的伙伴關系,推行了科學有效的管理與運行機制,并加以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理順學院與課題組關系,充分挖掘內部各類資源,激發各個課題組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科學管理儀器共享平臺,合理有效地調配各類資源,減少閑置與浪費,為學科建設提供充分的科研服務;構建了全面開放的服務平臺,為校內外課題組及科研人員提供開放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文娟,鐘敏建.高校貴重儀器設備共享開放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08):461-464.
[2]陳敬德,周海濤,賈延江,等.高校貴重儀器設備資源共享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05):11-14.
[3]姜麗艷,張艷,李帥,等.生命科學公共技術共享平臺運行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03):1-4.
[4]楊洪濤,杜法亮,劉曉輝,等.生物實驗中心大型儀器管理及共享平臺的建設[J].實驗室科學,2014,17(05):171-173.
[5]彭敏紅.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 34(06):2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