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任
華南師范大學
健康是人類一生所追求的目標,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心素質是人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前提。而“健康素質”的定義是什么呢?本人對于“健康素質”的定義則是:“健康素質”一詞乃是結合了“健康”與“素質”這兩個概念而產生的現代化詞語。個體擁有對自身健康管理能力的前提下所呈現出的相對穩定的身體及心理狀態。目前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及心理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如何才能夠積極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質,有效的促進大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引導廣大大學生擁有健康體格和良好人格?
健康素質的影響因素有許多。其中主要包括:(一)外界環境因素。外界環境因素是影響人健康素質高低的重要條件之一,如社會文化、經濟文化等影響因素。當今生活在大學校園的大學生無疑正處于人生發展的準備期,在校園里的學習和生活成長都是為了步入社會而做準備。我國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范圍多為校園內,而目前國內大學校園對于社會相對較開放,因此校園開放化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素質因素更為復雜。(二)自身對于健康素質的自我調控因素。倘若個體選擇健康積極的生活環境,則個體健康素質則相對高于消極的生活環境所導致的健康素質。而大學生自身能否對于健康行為做出有效選擇和執行決定了健康素質的高低。(三)健康素質教育因素。健康教育對人產生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改變人們健康的態度,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利于促進健康素質的提高。健康教育也是利國利民的頭等大事之一。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而且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當代人的使命。國人健康教育不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更是一項光榮的事業。因此我們有義務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建設良好的健康環境,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
為什么要進行大學生健康素質的研究與探索?(一)健康素質的研究對于人類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據科學研究表明,健康素質的研究可以預測人口水平之上的健康狀況,以及群體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和嬰兒孕產婦的死亡率。有效提高人口健康素質率可以改善人口健康狀況指標。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群體,研究其健康素質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二)科爾曾說過一句名言:“成功的條件在于勇氣和自信,而勇氣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與健康的體魄而來?!庇纱丝梢?,健康的素質對于人本身有著相當的重要性。習總書記在視察我國各大高校時曾說:“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贝髮W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在于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培養高尚的情操與品格。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學生想要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重任,就必須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強健的體魄作基礎。
據科學研究表明,近年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而影響大學生健康素質的因素有哪些?(一)大學生生活習慣的改變。高校對于學生學習生活管理相對較寬松的環境,主張大學生學會獨立自主,自我發展。因此相當程度的大學生無法適應大學的管理,生活作息與以前大相徑庭,沉迷于自我的世界當中,導致身體素質一再下降。(二)大學生課余生活相對豐富化。例如校園當中的社團活動占據了大學生課余相當一部分的時間。在處理社交人際關系時間中,處理社團日常工作消耗了大學生一部分的課余時間。(三)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相比高中也日益繁忙。各種專業性課題報告以及各種技能證書的考核導致學生不堪重負,壓力頗大。
健康素質既然對于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發展如此重要,對于大學生而言應該如何培養和管理自身的健康素質呢?(一)大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有利于提高其健康素質。《黃帝內經》有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大學生雖學業繁忙,但仍應制定好科學合理的生活作息安排。大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鼎盛黃金時期,合理的營養構成有助于其健康素質的提高。由于新陳代謝的旺盛,學習勞動鍛煉都消耗極大的熱量,維生素和纖維素等基本營養的合理供給是十分重要的。若缺少相當的營養補給,個體身體各項器官功能就無法良好的運作,從而無法有效提高身體素質。環境與教育縱然作為健康素質發展的外部條件,但個體需要通過主動積極的活動才能有所發展。這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制定合理科學的生活作息與生活習慣。(二)適量的體育鍛煉有利于大學生身體健康素質的提高。據科學研究表明,體育運動有利于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促使大腦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體育運動不僅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減少冠心病等疾病的可能;還有利于改善呼吸系統功能和骨骼的肌肉力量。不僅如此,體育鍛煉還有利于調節人的心理。對于大學生而言,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學習工作上的壓力,而且還能增強身體素質。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健康素質。(三)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是我國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者面臨的重要問題。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需要以良好的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作為基本條件。各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將大學生的健康教育作為日常開展的教育工作。如定期舉辦校體育節、院系體育節等活動。舉辦體育節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開拓人際交往,學會團結與協作的體育精神。同時還應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展校級、院系及班級心理主題講座;開設大學生心理輔導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主要作用是能使個體形成并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能夠適應社會從而健康的成長。大學生健康教育事業是一項關系民族素質和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事業,這就要求學校的教育工作能夠跟得上現時代的發展。為了社會的發展和祖國的穩定,我們應及時關注大學生健康發展,重視實行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
我國對于健康素質的研究剛剛開始,隨著我國對于健康素質的認識不斷地深入和提高,將會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學生健康素質情況,并依據此制定相應的文件與方針政策來提高大學生對于健康素質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質管理能力。因此需要社會更廣泛的參與有關于大學生健康素質的評估,需要國家多部門的合作與支持,從衛生環境教育等方面提高對于我國大學生健康的重視程度,從而有效提高國民的健康素質,進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養。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