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雪薇
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中心小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逐漸走進數字時代,“微信”“微視頻”“微傳播”“微文化”“微時代”悄然到來。在這社會變革中,傳統教學也逐漸被打破,學生的學、老師的教已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的時間,“微課程”“微課”逐漸進入學生學習的語、數、英課堂,并成為了這些科目在線網絡學習的新寵。那么,微課對語文學科教學到底有哪些幫助呢?
一、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才會表現出迫切的求知欲,主動去參與、去探究要學的內容。小學生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課本中的抽象知識變為直觀形象的內容,激發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
如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根據不同地形設計的兩種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是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必須突破的難點。教師只有將難點解決了,學生才能認識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從實質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教學中我從課文內容的實際出發,把兩種鑿井法及“人”字形線路用flash動畫制作成微課進行展示:先出現整個地形圖像,再用生動的動畫展示怎樣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如何開鑿豎井,哪六個工作面同時施工,當火車來到青龍橋附近,火車如何在下山時前拉后推,上山時后拉前推,駛向遠方……這樣直觀有趣、形象生動的微課展示,學生們很快就認識了兩種鑿井法及“人字形”線路,并體會到這樣設計的巧妙,感受到了詹天佑勇于創新的精神。整節課,學生在鮮明的色彩、直觀的形象、立體的動畫中學習,聲像并茂、新穎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中興趣盎然地參與到了語文學習中,枯燥的學習過程成了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從而把課本知識變得直觀生動、易于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和學習。在語文科教學中,教師用微課將預習與課堂緊密結合,根據學生自身水平制作網絡微課,讓學生在線進行課前自主預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古詩《夏日絕句》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我把作者李清照和詩中所提到的項羽,以及南宋當時的背景資料收集整理后做成微課,讓學生預習時去觀看,了解與本詩有關的背景內容,從而讓學生在課上能更好地理解詩人借古諷今的愛國情懷。
三、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我們知道語文教材中所學的內容是有限的,語文課堂要注重課堂外的延伸,及時給學生補充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在課中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等渠道,利用微視頻,以優美的畫面、舒緩的音樂加以動聽的講解,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興致勃勃地接受新鮮知識。如在教學《明天更輝煌》這一課時,由于課文是一首現代詩,內容言簡意賅,學完課文后,學生對香港的過去和現在都仍了解不深,于是我播放了“香港的過去”“香港回歸”“香港的現在”三個微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香港當年所受的屈辱及今日的繁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課外知識,同時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目前,小學作文教學基本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無論是作文前的指導還是作文后的評改,老師一肩挑,步履維艱,但是收效甚微。自從我把微課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后,感覺學生的作文興趣提升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我在作文教學中,借鑒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指導學生進行前置學習,先學后教。如在教“介紹自己喜歡的風味食品”這一習作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網上下載了客家美食“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等制作視頻,再制作微課,課前讓學生觀看,弄清自己喜歡的風味食品的制作過程,然后布置學生回家動手操作,親自體驗制作美食的過程和樂趣,做好寫作前的熱身和準備。有了微課的介入和支持,作文的前置學習變得可感和可操作,為寫作方法的學習和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微課如同汩汩清泉浸潤語文課改日漸干涸的土地,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新的活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提高制作微課、運用微課的水平,讓微課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發揮出自身最大的優勢,成為促進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現代化教學手段。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