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雁
[摘 要] 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它不僅能提高幼兒運動能力,而且使能幼兒的表達、想象、創造、合作等能力增強。隨著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全面實施,農村公辦幼兒園發展迅速,然而由于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幼兒園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從農村幼兒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形式、條件、教師指導等方面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促進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有效開展。
[關鍵詞] 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現狀;對策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是指在戶外開展的、以教師直接或間接指導的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包括基本動作、器械活動及體育游戲等幾種組織形式。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它不僅能提高幼兒運動能力,給幼兒帶來快樂的體驗,而且使能幼兒的表達、想象、創造、合作等能力增強,使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當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環境,有計劃地鍛煉幼兒肌體,增強身體的適應和抵抗能力。因此,幼兒園應積極開展戶外體育活動。
一、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現狀
(一)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足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要求:“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其中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于1小時。”許多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足1小時,存在以下現象:一是戶外活動流于形式,活動安排了卻沒有落到實處,組織活動的教師怕麻煩、怕出事故,往往用故事、電視等室內活動代替;二是“小學化”的課程擠占戶外體育活動時間,許多農村家長不懂得體育活動對于幼兒成長的價值,認為幼兒園應該多教授識字、算數等知識,而戶外活動會讓孩子分心,迫于生存和家長的壓力,幼兒園只得用識字、算數等課程占用戶外活動時間;三是戶外體育活動時間安排不合理,許多農村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在入園時段開展,冬天孩子入園晚,近半數的幼兒8:15左右才到園,多數幼兒只有15分鐘的運動時間,而早到幼兒的戶外活動耗時卻長達40分鐘,加上接下來的早操活動,早到幼兒運動時間長達1小時,幼兒每次鍛煉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而晚到幼兒運動量也得不到保證,早到與晚到者耗時太懸殊。
(二)戶外體育活動缺乏教師有效指導
農村幼兒教師普遍學歷不高,缺乏幼教專業知識,不重視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對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較隨意。許多教師認為戶外體育活動就是讓孩子到外面玩,確保幼兒安全就行,不懂得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來選擇游戲,或者組織活動時對孩子控制太多,如為了方便只提供單一的器械或限制孩子的玩法。教師不清楚本年齡段孩子在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力量和耐力等方面應該達到什么目標。在孩子不知道如何展開活動時,教師不能給予有效的指導。教師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不會根據本班幼兒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活動要求,對能力不同的孩子提出相同的要求,不能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戶外體育活動形式單一
教師儲備的戶外游戲不充分,組織戶外體育活動時總是帶著孩子們散步、玩大型玩具或單一的小型器械游戲,雖然這些活動也能讓幼兒的肌體得到鍛煉,但由于它們位置固定,玩法單一枯燥,孩子沒有選擇,導致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積極性不高,玩一會兒便失去興致,在場地上亂跑追逐現象嚴重。教師缺乏靈活利用器械、場地等資源的能力,不能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戶外體育活動,吸引幼兒參與活動,也不會根據幼兒興趣及時變換活動形式,存在幾個游戲玩一學期的現象,活動形式的單一使幼兒厭倦戶外體育活動。
(四)戶外體育活動條件落后
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場地、器材等基本條件,農村幼兒園在硬件配備上難以達到相關標準。如:有的幼兒園場地不達標,將滑梯、蹺蹺板、木馬等大型運動器械隨意放置在由水泥或泥土鋪成的地面上;有的幼兒園戶外場地面積小,統一作息時間,統一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導致在某一時間段戶外活動場地上人滿為患;許多幼兒園提供的小型活動器械種類和數量較少,大多是球、圈、繩,不能保證幼兒人手一件戶外玩具。場地和器材的不完善降低了教師開展戶外活動的積極性。
此外,戶外體育活動中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危險因素,幼兒自我保護意識、自我約束力差,愛跑愛跳,不遵守游戲中的規則,遇到一些危險情況時不能隨機應變。因此,安全問題也制約了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二、發展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戶外體育活動水平
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執行者,只有提高師資素質、改變教師觀念,才能確保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順利開展。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工作規程》,使之理解戶外體育活動的意義和價值,認識到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舉辦有關戶外體育活動的專題講座,明確戶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師實踐操作;開展關于戶外體育活動組織的課題研究,召開戶外體育活動現場研討會等,有效提高農村幼兒教師戶外體育活動指導水平。
(二)合理安排活動,保證戶外體育活動時間
保證幼兒每天1小時的戶外體育活動,這是《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的要求。針對戶外體育活動時間安排不合理的現象,我們要求各幼兒園根據季節合理調整作息時間,夏天幼兒入園早,將活動時間安排在上午8點至9點間,冬天幼兒入園晚,將活動時間安排在上午9點至10點間,使活動能面向全體幼兒。為避免幼兒園活動場地狹小的問題,幼兒園應根據本園實際,編制各年段、班級交錯使用戶外活動場地的時間表,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有效避免戶外場地使用上的沖突。在一日活動中規范戶外體育活動的途徑,將其劃分為四個環節:基本體操、體育教學、小型器械游戲、課間體育活動,要求教師每天至少安排3項活動,有效保證每日戶外體育活動1小時。
(三)創新活動方式,激發幼兒戶外體育活動興趣
幼兒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為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教師應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創新教學方式。教師以老游戲新玩、一物多玩為切入點,進行趣味體育教學的嘗試。例如在進行枯燥的走步訓練時,為增加活動趣味性,教師采取快走、慢走、輕輕走、重重走等多種形式,再配以形象的聲音和表情,簡單的活動也會使幼兒樂此不疲。在玩“炒黃豆”后,還可以讓幼兒炒花生、炒瓜子……因為是幼兒自己提議的,游戲時顯得特別帶勁。另外,組織活動時注重器械的多功能性,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讓幼兒探索器材的各種用法,如小小的藤圈幼兒探索出了近20種玩法,先是單獨玩,后來學會了利用道具玩、合作玩,既豐富了活動內容和形式,又激發了幼兒創造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四)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戶外體育活動條件
農村幼兒園經費有限,但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只要教師善于把握,發揮農村的環境和資源優勢,同樣能使戶外體育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農村幼兒園面積小,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確實給老師出了難題。我們引導幼兒園利用周圍的地理優勢,把園外的田埂、山坡、小樹林等作為活動場地,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同時激發幼兒愛家鄉、愛自然的情感。《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和玩具。我們在充分挖掘農村自然環境優勢的同時,發動教師和家長巧用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制作豐富的活動器材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以達到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目的。
此外,還應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戶外體育活動常規,讓幼兒知道體育器械的正確用法,活動結束要放回原處,掌握走、跑、跳等基本動作的正確姿勢,人多時要排隊,不擠不推,不小心跌倒用手撐地等。這些活動常規和自我保護意識的養成,不僅有助于幼兒獨立自主能力的形成,也能有效保證戶外活動的安全。
總之,農村幼兒園應立足實際,切實提高教師素質,科學合理安排活動,創新體育活動方式,充分挖掘農村的本土資源,戶外體育活動才會開展得更豐富多彩,才能更加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