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誠
【摘要】本文就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探討了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如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方式、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提高農村歷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等,以期提高農村地區的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初中 歷史教學
有效性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A-0117-02
歷史教學是初中課程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歷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當前農村地區因各種條件的限制,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導致農村地區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高,歷史課成績落后。對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地區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以促進農村地區學生的歷史課學習。
一、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
相對于城鎮,農村地區的最大特征就是經濟不發達,各方面的優質資源都比較欠缺,教育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具體而言,經濟不發達使得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與城鎮相比有很大差距,因而造成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不高?,F階段,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嚴重的應試教育觀念,很多歷史課堂教學的開展都是基于中考而進行的,歷史這門學科還未得到師生的重視,因而也造成了當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師數量不多且質量不高的情況。很多從事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師都是一些年邁的教師,這些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很多還不愿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再加上知識面比較窄,有時甚至在課堂上不能正確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因為教師自身能力的不足,造成整個課堂的教學設計和方法也都不夠合理和先進;同時,由于教師一味重視考試成績,在教學中并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初中生失去歷史學習興趣,最終使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另外,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歷史是純記憶學科,所以很多初中生并未理解歷史教學的目的,只是機械地進行知識記憶,因而未能將所學的歷史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同樣也是教學有效性沒有得到提高的體現。
二、提高農村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近年來,教育教學領域推行的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本質都希望能促使教學方法得到改進,以此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不可否認的是,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和城鎮地區一樣,為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考試成績,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使用題海戰術,課堂上“滿堂灌”現象仍十分常見,這樣的傳統教學方式明顯不符合當前的教育教學理念。雖然課堂上師生都付出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卻依然不佳,而且還嚴重地影響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統計發現,初中生的近視率高達80%,而且很多學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緊張、興趣低下等情緒。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歷史教學得到了重視,其教學質量還是評價教學改革的關鍵標準,所以使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能確保新課程改革得以具體落實,還能使初中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尊重,進而使學生在優良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實現基礎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措施
(一)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標教材中的“活動課”和“活動與探究”是教學改革中的亮點,這樣的教學內容比較有創新性,能有效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進而使教學內容得到有效的應用。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初中生開展模擬時事報道、開辦歷史小論壇或者展覽歷史老照片等教學活動,引導初中生進行實踐調查,同時寫好調查報告。比如,《改革開放》這節課的“活動與探究”中有以下兩個題目:一是讓學生站在改革開放者的角度收集農村或者城鎮改革開放的相關資料,同時提出一些需要改進的建議;二是思考農村和城鎮的生產經營體制發生變化后,生產為什么得到了發展?對此,可以要求學生任選一題,在課后對父母或者親戚進行訪談,然后撰寫調查報告,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將課堂教學內容應用于生活中,這對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二)利用情境教學方式
第一,為農村初中生創造語言情境。創造良好的語言情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知識感知效應,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需要借助其他教學設施,因而在農村地區要重點用好這個教學方法。這種形式對于歷史教材中的革命題材比較適用。比如,在介紹革命家秋瑾時,筆者播放了一段相對低沉的音樂,然后充滿感情地講述:“她本身有舒適的生活,還有可愛、活潑的孩子,有一條平坦的人生之路,但為了革命和人民的幸福,她放棄了安逸幸福的生活,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會感覺自身就處在那個災難重重的時代,也就能深刻體會革命家的偉大。第二,為農村初中生創造音樂和圖畫情境。雖然農村很多基礎設施不是很完善,但是要創造音樂和圖畫情境還是比較簡單的。音樂能給人豐富的感情,將聽者帶入美妙的意境中;圖畫則能再現書本上的情境,將書本內容形象化。比如學習有關改革開放的內容時,可以使用《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曲,在音樂背景下,結合書本上的圖畫為學生講述改革開放的理論、過程等,使學生情緒高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音樂選擇上一定要確保與教材意境相符。
(三)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
現階段,國家教育部門對農村教育教學的扶持力度很大,所以學校也應該結合教學的現狀為師生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比如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直觀的圖片、影像等資料,激發初中生的歷史學習激情。具體而言,教師應該結合課堂,設計配套圖像和視頻的播放,借助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優勢來提高初中生的思維能力,進而使其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課堂知識。比如學習圓明園時,可以選擇一些與圓明園相關的紀錄片進行播放,同時加上適當的配音,讓初中生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和中國軍民為保家衛國所做的犧牲,以此提高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四)提高農村歷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首先,農村歷史教師要不斷參加學習,加強自身的歷史專業知識,具有貫通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結構,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其次,學校要定期組織農村歷史教師參加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投影儀、互聯網的使用方法,學會制作并使用電子課件,重點強化對新型設備的使用技巧的培訓,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另外,雖然農村沒有歷史博物館,但是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后和學生一起通過查閱資料、走訪歷史見證人等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后將記錄的內容放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和分析,這樣既能加強教師鑒別和運用史料的能力,又能鍛煉初中生的知識整理能力,最終促使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
總之,提高農村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農村整體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為此,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明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進一步加強對歷史教學現狀的總結和分析,并結合新課改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