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俊
摘 要:本文分析和歸納了當前金融扶貧的現狀,通過選擇機制建設、金融服務滿足情況、存貸款基本情況、扶貧開發各類貸款、扶貧開發其他金融服務、扶貧開發各項貸款風險和效益管理、外部條件影響等涵蓋8個方面的15個定性指標和18個定量指標,綜合構建金融扶貧評估指標體系,提出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貧工作機制、提升效益和風險管理水平和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扶貧;效率;指標體系;層次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5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5)-0038-05
一、引言
扶貧開發工作是消除區域貧困、保持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國家新一輪的扶貧開發,是為了讓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民眾,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國務院《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等系列文件指出,金融業要在支持集中連片扶貧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省級政府也明確了金融部門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具體責任。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金融部門要不斷完善金融扶貧機制,做好聯動扶貧開發工作,讓金融服務更好地惠及貧困地區,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率,使扶貧人口金融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享有金融服務的權利,盡可能地實現金融“造血”功能。總之,做好金融扶貧開發,是順應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進程、擴大社會扶貧效應的必經之路。
本文試圖建立較為科學、系統的金融扶貧效率評估方法,歸納和分析影響金融扶貧開發效率的各種因素,并用于檢驗地區金融扶貧開發成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二、金融扶貧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估
(一)金融扶貧效率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估
1、涵義界定
金融扶貧是否有效應從以下三個維度衡量:一是金融扶貧目標人群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二是扶貧貼息精準度提高,財政和信貸政策組合效用發揮;三是達到減貧效果,促進農民增收。
2、指標體系設置的功能
評估指標的選擇,圍繞影響金融扶貧效率評估的主客觀因素,以能否承擔金融扶貧效率評估的功能為主。一是描述能力。即能對金融扶貧的效率進行客觀描述。這是判斷一個金融機構扶貧效率的關鍵,是評級指標諸多功能的基礎。二是監測功能。通過評估指標體系中的數據可檢測金融機構扶貧效率的變化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采取對策解決。同時也對金融機構扶貧效率進行客觀指導,完善有關政策、制度。三是評價功能。即評估指標作為金融機構扶貧效率的測量尺度,能對要研究的金融機構扶貧效率進行測量和分析,并通過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比較做出恰當的判斷和評價。四是預測功能。即評估指標能根據已擁有的基本數據、資料,在對過去和現在有關情況分析的基礎上,探索研究金融機構扶貧效率的發展變化規律,從而對未來時期的金融扶貧效率可能發生的變化趨勢做出合理的預測。
3、評估指標設計
我們考慮從金融扶貧開發基本情況、執行情況和外部條件影響三方面來考察金融扶貧效率。
金融扶貧開發基本情況是反映金融機構扶貧效率的基礎性因素。其中,金融機構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細則制定及實施情況、金融支持扶貧開發考核激勵和免責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扶貧開發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建立及運行情況等機制建設、現有金融服務滿足情況、以及存貸款等基本情況反映出金融機構的軟實力,是金融機構是否有意愿和能力承擔金融扶貧開發的基本條件。
金融扶貧開發執行情況是反映金融機構扶貧開發效率的核心因素。其中,扶貧開發各類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情況直接反映金融扶貧的內容和成效。扶貧開發各項貸款風險和效益管理直接關系到金融扶貧開發的效率,既是衡量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的關鍵因素,也與金融扶貧開發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一致,是金融扶貧效率的最終反映。
金融扶貧開發的外部條件是影響金融扶貧開發的客觀因素。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生態環境從各方面影響金融機構的營運成本及其穩健運行,進而影響金融扶貧開發效率。
以上評價指標基本涵蓋了影響金融機構扶貧效率最主要的因素。
4、層次分析法的選擇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著名運籌專家、匹茲堡大學教授薩蒂(T.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它利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層次,在比原有問題簡單得多的層次上逐步分解、分析,并可將主觀判斷和定性分析用數量形式表達、轉換和處理。根據國內相關研究,金融扶貧效率評估研究使用評價指標體系法(層次分析法)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從金融扶貧開發的構成基礎來看,金融扶貧效率評估是一個難以完全量化的復雜體系,是各種構成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二是評價指標體系法有助于用統一的尺度將金融扶貧開發效率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有機結合,并進行綜合評價。三是由于可以確定各種指標的權重系數,進而反映金融扶貧效率系統中各組成要素的相對重要性,能夠較好地反映金融扶貧效率的狀況。四是指標體系選擇的指標數據比較多,它反映出的是一種統計規律,個別數據的誤差對最終結果的影響并不大。因此,我們擬采用層次分析法評價分析金融扶貧效率,計算出一個綜合的分數,然后再結合實際評估金融扶貧效率。
(1)金融扶貧效率評估指標體系的權重確定
①判斷矩陣中各元素的確定依據,利用決策者的知識和經驗進行估計。
②以一級指標為例,建立判斷矩陣。
③求出矩陣的每一列的總和,然后將矩陣的每一元素除以其相應列的總和,得到標準的矩陣(列歸一)。
a′=0.153846154 0.150943396 0.1818181820.769230769 0.754716981 0.7272727270.076923077 0.094339623 0.090909091
④計算標準矩陣的每一列的平均值,這些平均值就是指標的權重,它們共同構成問題中總指標的特征向量。
(2)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①計算最大特征根,即λ■=3.005543075
②計算一致性指標CI
CI=λ■■-n/n-1=0.002771538
③計算一致性比例CR
CR=CI/RI=0.004778513(通過一致性檢驗)
當CR﹤0.1時,認為矩陣的一致性檢驗通過;
當CR﹥0.1時,認為應當對矩陣做適當的修正,再檢驗。
應當注意,1、2階矩陣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5、評估指標體系的權重分析及應用
其余各級指標權重同樣按此算法計算,所得數值即為各級評價指標的排序權重,結果可見表5:
6、評估指標數據來源
在金融扶貧效率評估指標體系中,定性指標數據不能直接從相關報表中獲得,需要通過現場檢查或調查問卷等形式直接評估。在評估中,共選擇了15個定性指標,采用“五級評語集”,即(好,較好,一般,較差,差),通過等差打分法確定對應的評語系數集U=(100,80,60,40,20),從而將定性指標量化。共選擇了18個定量指標,相關數據可從財務報表中直接取得或經過計算獲得。
(二)結果分析
在對定性和定量指標進行處理后,我們應用前面所構建的果洛州金融扶貧效率評估指標體系計算出果洛州金融機構的最終得分為70.97分,表明果洛州金融扶貧效率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扶貧機制建設的滯后削弱了樣本地區金融機構的扶貧效率;同時,存、貸款保持較快增速、對貧困地區小微企業貸款高滿足度等因素有利于提升金融扶貧效率。
(2)扶貧開發各項貸款的風險和效益管理是影響金融扶貧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評估數據表明:不良貸款比例較高、利潤率低以及成本率高,與監管指標差距較大等問題均制約了金融扶貧效率。
(3)扶貧開發其他金融服務也削弱了金融扶貧效率。評估指標表明:對貧困地區金融知識宣傳不到位,貧困農牧民對ATM機、POS機具、轉賬電話等惠農支付服務設備使用率不高,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展滯后等因素直接影響貧困地區農牧民對金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影響金融扶貧效率。
(4)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要比當地經濟發展對樣本地區金融扶貧效率的影響更大。其中,市場體系完善程度以及信用環境建設的高低成為影響金融扶貧效率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三、提升地區金融扶貧效率的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貧工作機制
建議制定高層面的金融扶貧發展規劃,實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和財政政策,給予政策傾斜,充分考慮貧困地區的經濟特點和金融環境,建立差別化的銀行業信貸風險管理和考核制度。同時,針對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成本較高、風險較大的問題,需要建立相應的風險保障補償機制,鼓勵和支持金融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較為完整、科學的金融扶貧管理運作機制。
(二)提升效益和風險管理水平
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必然面臨高風險和高成本。金融機構要努力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找到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點。將不良資產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同時,控制成本費用,努力提升營運效率,可以參照銀監會設定的閥值進行對比,適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
(三)積極培育農牧戶金融消費觀念和金融技能
金融機構要以農牧區服務網點和惠農支付服務點的柜面宣傳為基礎,以報刊雜志、電視廣播宣傳為補充,大力開展金融宣傳活動。定期組織對惠農支付服務點商戶和牧委會干部的金融知識培訓,發揮其帶動作用,提高惠農支付服務網點的使用效率,保護農牧區弱勢群體的金融消費權益。
(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當地金融生態環境直接影響金融扶貧的效率,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政府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地方政府要更加積極主動,有所作為,努力優化法治環境和信用環境、健全市場體系、加大財政支持,對金融扶貧工作持續穩定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敬和,馮國章.農村支付服務環境體系建設亟待加強[J].華北金融,2009,(9):21-23。
[2]董加相.普惠金融視角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金融扶貧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議[J].時代金融,2014,(10):70-73。
[3]高百寧.經濟預測與決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4]木曉琳.迪慶藏區金融支持扶貧開發效率分析[J].時代金融,2013,(10):327-329。
[5]楊偉坤.河北省扶貧攻堅示范區金融減貧路徑與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6]張毅,劉婕琳,何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評估體系建設實證研究[J].金融經濟,2013,(1):54-56。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fficiency
——A Case of Guoluo Tibetan Autonomous State of Qinghai Province
LI Zhijun
(Guoluo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oluo Qinghai 814099)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e basis of 15 qualitative indicators and 18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covering eight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lective criterion, the satisfactory condi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he basic status of deposits and loans, the availabil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loans, the availability of other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services, the loan risk and efficiency manage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s well as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and risk management and creating a sustainabl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fficiency; index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責任編輯、校對:陳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