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近年來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堅定理想信念。而初中生作為祖國的花朵,八九點鐘的太陽更應該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在他們三觀還未定型的時候積極引導他們。基于此,我將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初中歷史 理想信念 素質教育 人生目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21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不同于以往,科技的高速發展讓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學生也不僅僅只需要學科知識的普及,更需要的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許多學科教育的綜合。歷史這門學科的教育教學又是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初中生能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針對此,本文將作出幾點意見和建議。讓初中生能在歷史課堂上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
一、歷史與素質教育間千絲萬縷的關系
歷史的長河在不斷地延伸,滾滾紅塵,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不論好壞都有其原因。而這也正是我們讓學生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通過前人的做法來反思自己,學習她們的閃光點,擯棄他們的不可取之處。中華民族上下五千的淵源歷史,悠久而古老,帶著神秘的氣息讓學生難以捉摸。歷史的錯綜復雜也讓學生有時候分不清對錯和好壞。初中歷史課堂的重要使命則是要讓學生擁有辨證思維,能夠看到事情的兩面性,并從中獲得可取之處和糟粕。因此,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必然離不開歷史課堂。如今素質教育的普及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而要落實到中小學生的課堂中。初中歷史課堂理所當然要肩負起這樣的責任與義務。
二、在小初中歷史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
雖然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仍然是人類歷史性的課題。想要落實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就要將之融入進學生的課堂中,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素質教育,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一)初中歷史人文素養的栽培
所謂人文素養,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樣化。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是它的鮮明標志。所以人文素養是一種感性的素質教育,不是硬生生的文字就可以傳遞給學生的一種教育。而歷史恰好就彌補了知識僵硬化的缺陷,歷史有其獨特的柔軟性,也有其剛硬的一面。學生通過前人的種種思想和做法能夠辨別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能夠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身上必然有著一般人達不到的“德性”、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這些精神若是印在課本上,學生只能通過獨立的字詞來知道這些精神的實質是什么,卻永遠體會不到這樣的精神為什么能被人們所歌頌,為什么能在時代高速前進的今天不被淘汰反而愈加深刻。但如若是在歷史課堂上,教師通過視頻、圖片、音頻、講解等一系列的方式來向學生還原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學生在此過程中會被感動會憤怒,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源自學生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更加會讓學生被震撼,從而將這種人文精神牢牢地記在心里,成為自己的一種人文素養,時刻警醒自己。所以歷史課堂是栽培學生人文素養最好的課堂,潛移默化,循序漸進。
(二)初中歷史道德素質的栽培
道德素質是需要學生從小就培養起來的,所以初中恰恰就是最好的時光。這時的孩子還留有純真,他們還沒有被這個世界上的種種觀念所影響,而是在初中三年慢慢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歷史又是一門很容易影響學生思想的學科,所以初中歷史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歷史上形形色色的大小事件數不勝數,其中展現出中華文化中各種優良的傳統美德,道德素質。這些歷史事件經過時間的洗禮,被濃墨重彩,更加直擊人心,這也是為什么歷史能夠震撼學生,讓學生從中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學生都是不喜歡聽那些空空的大道理的,但教師通過歷史,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就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感悟人生。道德素質不是想要形成就能形成的,素質教育需要教師長久的潛移默化,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擔當了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培養正確的三觀,形成優良的道德素質。學習固然重要,因為知識匱乏的人必然眼界狹隘,但素質教育同樣重要,想成才必然要先學會如何做人。而這就是初中歷史課堂挑起的大梁,任重道遠。
(三)初中歷史心理素質的栽培
心理素質伴隨一個人的一生,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時若是劉備少了等待東風的那一點點至關重要的心理素質,那歷史又將改寫,現在的一切可能都會不同。所以心理素質萬分重要,比賽場上的選手最終能拔得頭籌,不僅有實力的因素,也不乏心理素質的原因,心理素質不好則全盤皆崩,一切實力都發揮不出來,所以心理素質是發揮實力的前提。而初中歷史的教學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影片、圖片和形式多樣的小故事,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處于當時情景下的歷史人物擁有多好的心理素質。紙上談兵終究不及親身感受來得直截了當,來得迅速深刻。歷史與語文其實是相通的,語文課文中學習的古文,不都來自歷史么?那些常人所達不到的精神高度歷久彌新,傳承給一代代的中國人,這是歷史的選擇,是歷史這門學科的使命。
三、結束語
雖說歷史如煙,飄散在時間的洪流中,容易被人們所遺忘。再經典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有很多的學生漠不關心,也無從知曉。初中的歷史課堂因而就肩負起了這樣重要的任務,歷史與素質教育間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學生的三觀想要正確形成,人文素養想要跟得上,道德素養想要成為一種習慣,想要在關鍵時刻不會因為心理素質不好而掉鏈子,這一切都與初中歷史有關,這一切都能通過初中歷史課堂好好培養,讓學生將優秀作為一種習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將素質教育也融入學習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目標,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一次次歷史事件的震撼中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向那些堅定地站在歷史洪流中的人物致敬,向他們學習,并且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讓學生和教師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步,共同進步。歷史課堂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