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蓉
【摘要】語文教學語言是榜樣---語文教師給學生作出的運用語言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榜樣。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在語言課堂上,學生學習語言有兩個方面的榜樣:選做教材的范文是有形無聲的榜樣,教師運用的語言是有聲無形的榜樣。
【關鍵詞】教學語言 語文課 特點
語言是工具——人類進行思維和交際的工具。
教學語言是鑰匙——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宮的千門萬戶的鑰匙,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到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從培養能力到發展智力——每項教學目的的完成,任何教學活動的進行,都要依靠教學語言來動員,提示、示范和指迷,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知識水平相仿,教育對象相近,教學內容相同,但教學效果卻迥然有異。一者情趣橫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一者呆板乏味,課堂沉悶窒息,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效果的好壞雖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教師的語言修養、運用語言的藝術往往起特別重要的作用。為什么教學語言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的成敗呢?因為教學語言是鑰匙。生銹的鑰匙難以開鎖,萬能鑰匙則無鎖不開。
語文教學語言是榜樣——語文教師給學生作出的運用語言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榜樣。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在語言課堂上,學生學習語言有兩個方面的榜樣:選做教材的范文是有形無聲的榜樣,教師運用的語言是有聲無形的榜樣。
語文教學語言怎樣才能有理、有情、有序、有趣呢?
“精講多練”也好,“精講巧練”也好,“讀讀、議議、練練、講講”也好,就“講”來說,關鍵是一個“精”字。
語文教學語言怎樣才算“精”呢?
第一要精確 精確就是準確無誤:從讀音、釋詞到分解句子、剖析篇章,從提問到答問,都必須準確精當、上下銜接、首尾照應。那種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前后矛盾、缺乏自信的話語,既不能教給學生可靠可用的知識,也不能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感情,更不能提高學生用詞造句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許多優秀語文教師的上課實錄告訴我們:他們每上一課,不僅十分注意引導學生領會課文里用語精確的地方,不僅要求學生“語言說得精確一些”,而且他們的教學語言,本身就是一系列恰如其分、準確精妙的詞句的科學組合和藝術搭配。
第二要精練 精練就是言簡意賅,用盡量少的語句包含盡量多的內容。教學語言是否有力,不是由數量,而是由質量決定的。教學中必須消滅可有可無的話:與題無關、旁征博引的廢話不要,言之無物、無的放矢的空話不要,違背真實、言不由衷的假話更不要。廢話、空話、假話不僅浪費學生光陰,而且會導致華而不實、弄虛作假的學風和文風。
精練就是耐人尋味。一曲好歌要有余音,一幅好畫要有余景,一堂好課要有余意,要給學生留有積極思維、由此及彼的余地。就是說,話不要講盡,要留些話讓學生去說,留些問題讓學生去思索。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習慣和能力。要發展思維力,就要提供思維的廣闊天地。循著陳景潤成長的足跡,我們不但看到了華羅庚的慧眼睿目,而且聽見了他中學時代的數學教師沈云啟迪思維的名言妙語:“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正是這些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話語,激起了青年陳景潤攀摘皇冠明珠的雄心壯志。這個數學教例,對語文教學同樣有啟示。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常常在教學中適時地、適量地用發人深思的語言提出一些疑難問題,用以擴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思考。
第三要精彩 濃厚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維的動力。語言精彩才能提起興趣,才能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打開他們心靈的門扉。
精彩的語言是生動形象的語言。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成風趣。魯迅講課,用農民討媳婦不要“杏臉柳腰”、“弱不禁風”的“美人”,而要“腰臂圓壯、臉色紅潤”的勞動姑娘這個生動形象的事例,來闡明“美的階段性”這一抽象的理論問題。一位優秀教師講朱自清的《春》,用這樣一段話開場:“我們一提到春呵,眼前就仿佛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有無窮的力量!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這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可謂精彩。
精彩的語言是富有感情的語言。語文課是兼備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學科。語文教材,是一篇篇有感情的文章;學習語文的學生是一個個有感情的青少年。為什么會出現那種課文很使學生感動,但經教師講解以后反而不受感動的奇怪現象呢?這是因為在有感情的課文與有感情的學生之間缺乏有感情的教學語言作為橋梁。教學語言富有感情,才能引起學生共鳴,才能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激起他們的喜怒哀樂。精彩的語言是教師自己的、具有新意的語言。語文教材有相對穩定性,但是社會生活、語文學科、教育對象都在不斷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教師用新的事實、新的成果來講解課文,并且要求教師要有自己的體會、見解,要用自己的語言。照本宣科,抄書抄報,照搬參考資料不行。
精確、精練、精彩,是語文教學語言的三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特色。它們為同一的目的——語文教學目的服務。
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語言,必須既符合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精確,是教學語言符合科學性的標志;精練和精彩,是教學語言具有藝術性的表現。精練和精彩,必須以精確為基礎,否則就會舍本逐末,變成編選華美動聽的詞句的語言游戲。而精確如不伴之以精練和精彩,語言就會沒有鋒芒,沒有血肉,沒有回味之地,沒有引人入勝的力量。
語文教師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語言兼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呢?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法的不精密,就在證明思路不精密”。“語言的明確是由于思想明確,而明確的思想必然決定明確的表現方式。”這就是說,精確的語言來自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要使自己的語言精確,先要準確無誤、深刻細致地領會教材。如果教師對語文并不理解或理解有錯,教學語言中必然會摻進一勺甚至許多勺“柏油”。
教學語言既然是藝術語言,一個嚴肅認真的語文教師也必須如同一個嚴肅認真的詩人、作家煉字、煉句、煉意那樣,不斷錘煉教學語言,課前精心設計,課后認真總結,逐步達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地。
豐富的知識是多彩的語言的土壤。要使教學語言精彩動人,語文教師不僅必須提高認識水平,勤奮鉆研祖國語言,而且必須不斷增加、擴展自己對于各門學科的知識,成為一個“雜家”。
熟練地運用這種教學語言的語文教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就是語言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