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軍
【摘要】自《政府采購法》施行12年來,政府采購機構一直執行的采購模式在規范采購程序、防治腐敗、保障財政資金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但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傳統政府采購模式逐步暴露出不少問題。目前,依托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崛起和“互聯網+”理念的日趨深化,電子化采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些弊端。
【關鍵詞】互聯網+ 政府采購 電子化采購
2015年7月4日,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之后,“互聯網+”迅速上升為國家戰略,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研究相關領域的行動計劃。伴隨這股浪潮的深入推進,“互聯網+”電子化采購模式已在政府采購領域悄然興起。
目前,各級政府設立的采購中心、以及實行垂直管理的部門設立的部門集中采購中心已陸續建立了電子采購平臺,如中央政府采購網等,實現了在互聯網開發的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及時發布和網上交易。隨著我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電子化采購的優勢將逐漸體現,傳統政府采購模式必將面臨一場“互聯網+”的變革。
一、傳統政府采購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與電子化采購模式相比,傳統政府采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采購過程不透明、采購成本高、采購效率低、采購結果差強人意等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
(一)傳統政府采購模式在制度目標上側重于單純“節支防腐”
自《政府采購法》施行多年來,政府采購機構一直把采購重點放在對采購過程的控制。在實踐中,很多政府采購機構為了保證采購程序合規性和規范性,采用復雜的操作流程,從申報采購需求到具體實施采購,直至收到采購物品,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幾個月,導致采購周期較長,采購效率大大打折。
(二)傳統政府采購模式采購成本高,缺少采購靈活性
眾所周知,傳統政府采購模式主要是通過人力和紙質媒介處理各項采購活動。這種方式既不利于綠色采購、節約資源,又加大了人力、財力的消耗,導致采購成本持高不下,采購靈活性難以體現
(三)傳統政府采購模式容易出現“天價采購、豪華采購、質次價高”等現象
在傳統采購過程中,采購人通常在采購過程中選擇價格最低的供應商作為中標人,但有些采購機構卻為此打“擦邊球”,如將采購公告放到即將到期的時候公布,使得只有少數供應商知道并參與投標,導致供貨商之間缺少有效充分競爭,一定程度影響了采購活動公開公平公正。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政府電子化采購
基于上述傳統政府采購模式三大“痛點”,電子化采購模式無論是從減少人為干擾、增加公開透明度、節約采購資金、提高采購效率,減少廢標率,還是從調動采購雙方主動性、實現“陽光采購”等方面,具有積極現實意義。
(一)實現“足不出戶”采購,降低采購成本
一方面電子化采購與傳統采購最明顯的區別是可以“足不出戶”進行采購,減少了程序性方面的工作以及人力、財力的消耗,即采購人員只需在辦公室通過一臺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就可以買到所需產品。實施電子化采購后,對采購人而言,僅需1-2名采購人員,通過互聯網對供應商進行采購詢價,確定供應商。另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供應商經營成本較低,且采購人在購買商品時可供選擇的對象較多,從而貨物價格能得到充分的市場競爭,物品性價比高。
(二)采購信息透明,實現“陽光采購”
一是采購過程透明化。電子化采購消除了地域和時間對采購工作的限制,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權力尋租的可能性。二是采購物品透明化。每一種商品的價格、性能,供應商信譽等信息都全面反映在互聯網中,有效防范采購中可能發生的腐敗情況。
(三)采購商品種類更加全面豐富,有效滿足采購需求
由于很多大型網絡商城具備充足的“庫存”和供應商,商品種類多,配置齊全,采購人選擇余地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采購人的不同需求。
三、政府電子化采購未來趨勢
專家指出“受政府采購資金來源特殊性,以及流程監管等問題的約束,現有的電子化采購平臺并不能滿足政府采購制度中的諸多要求”,因此政府采購機構在逐步利用網絡采購,大力發展電子化采購模式前,為防范網絡采購風險,提高現實操作性,應加強對采購設備、采購過程及結算方式等方面的控制。
(一)加強采購設備管理,確保采購環境安全
鑒于電子化采購全程都是基于互聯網進行,因此,計算機安全是實施電子化采購的前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政府采購機構需加強對計算機的管理,實現“專機專用專管”。
(二)加強監督,預防和抵制腐敗行為
為防止腐敗行為,充分發揮電子化采購全流程透明性,政府采購機構一要實現采購全過程跟蹤監控。監督部門可通過電子化平臺設置的多個監控預警點,如預算編制、采購實施、采購資金控制、合同及履約等階段,及時掌握采購過程中動態情況,確保電子化采購各環節合規合法。二要實現采購信息公開。采購監督部門定期通過互聯網公開電子化采購相關情況,包括交易過程、交易價格、合同執行及履約情況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從而減少采購環節的“暗箱操作”,有效遏制腐敗行為的產生。
(三)加強采購結算方式、采購范圍的控制,保障預算資金安全
隨著支付寶、網上銀行等網絡交易支付平臺的出現,為防范電子化采購資金風險,政府采購機構可限制采購結算方式,即采購人通過電子化采購平臺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時,必須采用公務卡方式進行支付、結算,并保留交易記錄。
四、結論
基于當前“互聯網+”蓬勃發展,順應政府采購改革創新趨勢,政府采購必將面臨電子化采購和傳統政府采購融合發展的新局面。采購機構通過信息化技術搭建網上采購平臺,充分利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料的便捷查詢、方便快捷的物流等優勢,加快政府采購領域信息服務的變化,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經濟規律向合理化發展,使時間價值、效率價值、安全價值得以深層次體現。
參考文獻:
[1]喬會海.采購機構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政府采購,2012,(01).
[2]朱少平.關于政府采購的采購人與采購機構問題[J].中國政府采購,2011,(05).
[3]張遠紅.縣級政府采購機構設置利弊分析及監督管理建議[J].中國政府采購.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