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虹
【摘要】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具有彰顯高職教育特色的關鍵作用,多年來江西工程學院立足地方,圍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實踐教學“三結合”,構建了校個實習與校內實訓相結合的“兩化一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踐教學 高職教 實習實 工學結 社會實踐
實踐教學是包括實驗、實習、設計、工程測繪、社會調查的總稱。旨在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獨立工作能力。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具有彰顯高職教育特點的關鍵性作用。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多年來,江西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立足地方,圍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實踐教學“三結合”,構建了校外實習秘校內實訓相結合的“兩化一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構建“全程化、連續化、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該體系是指在高職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先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依托,制定實踐教學計劃,構建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全程化”是指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讓學生在三年學習中始終接受實踐操作訓練和職業氛圍熏陶;“連續化”是指校外實習,校內實訓三年不間斷。在校內,利用實訓室開展“教、學、做”——一體實踐教學;在校外,按要求實施企業實習計劃。“遞進式”是指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程序,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的規律,將實踐教學的過程劃分認知性實踐,專業技能實踐,綜合技能實踐等階段,使各項訓練彼此銜接,層層遞進。通過學生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社會實踐、技能競賽、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的實施和優化,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兩化一式”實踐教學體系具有突出人才培養全面性的特點,它不僅重視學生專來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訓練,而且關注學生技術性思維的開發。
(一)連續性和層次性
眾所周知,人的發展是一個有連續性又的階段性的過程。學校依據專業教學計劃連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另一方肌,在推進實踐教學連續性的基礎上,必然要突出各階段的層次性。從而使各項專業技能之間,各項訓練之間層層遞進。
(二)主體性和全員性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態度、需要和興趣,并利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對外界的影響進生主動的、有選擇的信息加工過程。因此,人是需要精神的,學習是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的,是全員性的自我行為。
(三)工學結合
“工學業結合的本質是教育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工學結合既是高職教育實踐未完的明顯特點,又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兩化一式”實踐教學,依據培養目標,按工與學交替安排實踐教學計劃,從一年級開始,校內開展了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整合,使學生在“做中學”,“學業中做”,強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強化基本操作技能;校個分別通過2周、4周、16周的企業實習,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和綜合實踐能力提升。這種工與學交替的教學安排,實現了校內與校外教學的密切結合,理論知識傳授秘實踐訓練的深度促進。
二、“全程化、連續化、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一)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依托,確定實踐教學體系目標
我們認為,職業能力既不是一般意義的實踐能力,也不是單指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而是“個體在現實的職業工作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知識、才智、技能和態度的綜合體”。而人才培養目標應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先導,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根據這種模式,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依托,確立實踐教學為體系目標。
(二)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水平
通過實踐教學,學生一面加強了專業學習和驗證了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知識相互結合與促進。
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實踐教學與技能考證相結合,學生就業競爭力大大提高。實施課程改革,完善“雙證制”。學校加強專業建設,調整相關課程和實習訓練,使各專業的訓練內容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對接,例如:學校很多專業把“雙證書”要求寫進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要求學生在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還必須取得本專業相應的技能證書。另一方面,學校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課內實訓和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成效
(一)健全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格局
學校大力推進“校企結合、產學結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比重,使學生在校內能較好地接受專業技能訓練;同時,在三年學習中,學生通過22周左右的校外實習,增加了接觸社會的機會,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更有助于培養出合格人才。
(二)加強了“雙師”結構教學隊伍建設
學校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要求,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專業教師職業能力認證標準為規范,以兼職和掛職教育互聘為切入點,通過實施“專業帶頭人建設計劃”、“專任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計劃”、“兼職教師建設計劃”等師資培養計劃,用引進企業專家和送教師下企業鍛煉相結合的辦法,實現校企人力資源互通互用。
參考文獻:
[1]陳智,陳粟宋.探索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之路[J].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馬連華.高職教師教育理論知識培訓教程[J].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J].教育[2006]16號文件.
[4]徐金壽.高技能人才培養“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