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鈺蓮
摘 要: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沒有太大的提升,尤其是作業完成這方面更是敷衍了事。所以,教師要對作業進行設計和優化,讓學生在主動完成作業的同時提升自身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文章要從三方面對美術作業設計優化進行探討:確定作業目標,優化作業范例,強調自我創新;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合作意識;以教材為基礎,注重差異化設計,培養學生的個性色彩。
關鍵詞:美術作業;優化;設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1-0067-01
作業是學生的基本學習任務,也是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教學監控的重要環節。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不僅可以體現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還可以體現出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往的美術作業中,作業過于枯燥、乏味,目的性和局限性較強,很難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在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只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設計和優化,不斷提高作業的布置質量,才有助于提高他們完成作業的質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美術作業設計優化方式進行探討。
一、確定作業目標,優化作業范例,強調自我創新
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時,要明確指出作業的要求、目標等,并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將美術作業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需要做什么,抓住要點。例如,在“茶香四溢”的講解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制作泥條、泥板。在制作初期學生會摸不著頭腦,即便完成了,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師可以在布置前先讓學生了解陶瓷的制作,并將模板“書”展現給學生。此時,學生就會感到驚奇,對陶瓷產生興趣,進而有助于他們自己制作泥板、泥條。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局限性不應過強,這樣會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應善于鼓勵學生去發現、去創造,給予他們想象的空間,讓他們依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做手工。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自定義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來構思自己的作業,并將大概的思路、設計方法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而不斷對自身設計進行優化,以制作出自己的作業。然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學生間相互賞析,了解不同的作品內容、含義、寓意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在創作和思維上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有助于學生賞析、評價能力的提升。
二、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合作意識
由于美術這門課程的感受性較強,所以就需要讓學生多體會、多感受,并進行適當的課堂練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分別規劃好各項練習的時間,并將課上、課下、個人、團體的練習結合在一起,以便于學生間相互探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一項作業。例如,“舞臺設計”這節課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需要分小組進行。教師可讓一部分學生去做舞臺場景的布置作業,其他學生去做需要物品的制作等。同學之間邊溝通邊討論,相互配合來完成整體作業。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也可以將課堂與一些實踐活動或相關的教學、節日活動等進行結合,并教給學生課外的練習方式。教師應積極組織一些課外實踐練習,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書畫競賽等活動,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學校還應與社會相結合,讓學生多了解社會,參加環境整治、公益美術等活動,做到社會與學校、學校與家庭、家庭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以教材為基礎,注重差異化設計,培養學生的個性色彩
學生的性格、自身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差異化,依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進而讓學生在滿足自身興趣的基礎上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個性色彩。例如,教師在布置“畫恐龍”的作業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個體形式、家庭方式、英雄形式以及對立形式等,然后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指導。性格較為內斂、喜歡和平的學生,畫出來的恐龍就會是團體和睦型,一般是幾只恐龍在一起玩耍或相互撫慰的場景;性格比較孤僻的學生,在作業上體現出的就會是一只恐龍,并且色調會相對較暗。如有些學生在創作時很想表現出英雄式恐龍,此時教師只要耐心講解,學生就會在心中有所想,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在作業設計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間的差異化布置作業,這樣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創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有助于他們個性色彩的發揮。
四、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注重教學形式的轉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美術也不例外。好的美術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愛美之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布置美術作業時,應確定作業目標,優化作業范例,強調自我創新;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合作意識;以教材為基礎,注重差異化設計,培養學生的個性色彩。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完成美術作業,進而提高他們的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熊偉.風光只在求異中遠近高低各不同——差異視角下小學美術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6(09).
[2]張梅玲.源頭活水,方可得益——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設計的策略[J].教育觀察,2016(09).
[3]楊開慶.小學美術的多樣化作業設計淺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
[4]孫猛.關于小學美術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