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香
略讀課文的教學,本質是對課文進行粗略的框架式的閱讀。通過對文章主干部分知識的閱讀,進行剝絲抽繭式的知識篩選,讓學生獲得豐富真實的閱讀體驗。它既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精讀部分的填補和完善,也是對精讀教學中不同閱讀方式和閱讀目標的實踐,兩者和而不同,卻又互為一體,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閱讀能力、閱讀水平,并提升與開拓閱讀眼界。本文擬就略讀課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作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教學策略。
一、略讀課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縱觀當前小學略讀課文的教學情況,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取向不明、認識不準、缺乏研究。而這三個問題的交織與反復,更是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步履維艱。
1. 目標不明。在詳細說明略讀教學目標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語文閱讀的價值取向。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大體有三個:知識、能力、素養。對語文知識掌握的多少、獨立閱讀能力的高低、個人文化修養的好壞,都是其重要的衡量標志。其中略讀教學的價值取向更傾向于閱讀取向,其主要目的是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能夠把精讀過程中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方法,合理地運用到閱讀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明確地對精讀教學和略讀教學進行有效的區分,在進行略讀教學的時候過于注重“教”,把精讀教學的“老一套”模式進行照搬和挪用,沒有讓學生得到應有的略讀鍛煉。
2. 認識不準。在我國一些偏遠的地區,“應試教育”的余留依舊存在,一些學校迫于教學成效的壓力,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都投入到了與學生成績直接掛鉤的教學部分中,具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體現在重視精讀課程而忽視略讀課程。甚至有的學校會有意地壓縮略讀課程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精讀內容。短期來看,因為學校對精讀課程的重視,學生的成績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從長遠來看,對略讀課程的漠視與疏略,會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啟蒙與培養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最終必然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3. 缺乏研究。任何課程門類需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和卓越的成就,一定離不開一批優質學術人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探索。但是就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國90%以上的小學語文公開課的示例都是精讀課程,鮮見略讀課程的身影,尤其是有關略讀課程的學術探討和學術會議更是寥寥可數。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現有的一些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還沒有認識到略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存在認識誤區;二是在行動策略層面還沒有研究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來有效完成略讀教學的課程目標。總而言之,就是對略讀教學的靶向研究不夠,沒有解決略讀教學中整體性與層次性、探究性與開放性的和諧統一。
二、提升略讀課文課堂教學成效的策略探究
通過對小學略讀課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病進行逐一分析與探討,我們嘗試解讀了存在于小學語文略讀教學中的“病癥”,并針對其“病因”,進行了合理化的探討,試圖讓小學略讀教學重獲生機,煥發光彩。
1. 詳略得當。略讀課文的課堂教學不能機械地等同于精讀教學,也不能流于學生自讀的形式。對整個教學的把控而言,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松。要加強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在了解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針對略讀教材,對課程內容進行詳略得當的安排。首先,要重視“示范”在略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對略讀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印象,找到略讀教學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一篇略讀課程《槐鄉的孩子》時,要引導學生發現課程設置的不同,了解略讀教材的設置特點,比如,添加了導讀提示,課后沒有布置習題等。其次,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嘗試獨立尋找解決方法。例如,引導學生從導讀提示的內容中,明確學習任務;在閱讀中碰到生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覺使用工具書來進行自學;讓學生自主捕捉文章中的好詞好句,自覺存儲。示范要詳,引導要略,讓學生在一個詳略得當的教學環境中發展獨立閱讀能力。
2. 精略有別。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精讀和略讀一定要有所區別。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價值取向,進行教學方式的合理化匹配。在小學的中高年級階段,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略讀課文的數量也在增加。為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注重“略”的把握,更加重視引導學生將精讀課文所學到的方法、策略運用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去。例如,小學五年級的《學會看病》,是從日常生活場景出發設置的略讀課文,文中的母親雖然對孩子的感冒牽掛和痛心,但是依舊堅持讓孩子去醫院就診,讓孩子學會看病。母親壓抑自己的情感,學著相信孩子,試著放手讓孩子學習成長,這樣的母愛很令人動容。但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與心理還不夠成熟,不一定能夠理解其中體現的偉大母愛,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解讀母親心理描寫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母親的內心,從母親的視角審視問題,讓學生學會感恩與寬容。而在其他方面,諸如一些關鍵詞語、重點句子的理解方面,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學,以充分體現與精讀課文教學的區別。
3. 學略有致。雖然在略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作用,已經退到相對次要的位置,學生才是略讀課程的主人公,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略讀不管不顧,而是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有秩序、有條理地投入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之中,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切實的鍛煉。除了緊扣訓練重點,突出某一方面的閱讀訓練外,還應根據不同略讀課文的文情,在有關遣詞造句、段落結構、謀篇立意、修辭手法等方面進行選擇,有所側重地進行一些必要的“略學”。以文章命題為例,小學五年級的略讀文章《與象共舞》,其意思是作者與大象之間有一種親密而友好的關系,就像兩個在舞池當中跳華爾茲的人,默契而和諧。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與象共舞》這一題目出發,拓展出“與你共舞、與花共舞、與水共舞、與蝶共舞”等不同的習作主題。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略讀教學的發展正處于一個變革期,面對既有的問題與不足,需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探索,從實踐中謀求新的出路,推陳出新,再獲發展。筆者相信,只要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能夠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小學語文略讀教學一定會再創佳績,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紅坊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