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佩
摘 要:在英語的交際功能日益突出的當今時代,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日趨重要。它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且關乎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以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成都市學生的聽力水平整體不錯,但在不少經濟相對落后農村地區高中英語聽力的現狀很令人擔憂。本文以農村高中為例,探討英語聽力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高中 英語聽力 教學策略
一、現狀分析
盡管高中新課程已經實施了幾年,但是有教師沒有主動研究新課程理論,或迫于考試壓力(高考四川卷連續幾年沒有聽力試題),沒能在課堂中實施新課程標準中對聽說的要求。每堂課只是講授一點語言知識,做一些語言知識的鞏固性練習。偶爾象征性地聽一段話,大多時候以講為主,學生根本無法得到語言聽、說技能培養的機會,學生的聽說能力很差。
詢問本校大多數英語老師,大家一致的做法是平時教學中省去每一模塊的Listening和Speaking,只在快考試的時候進行聽力教學。聽力教學大概分三步:“放音—做題—對答案”,簡直就是聽力測試,僅僅是放放錄音,對對答案。這樣的現狀,致使聽力教學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也對這樣的聽力教學生厭,根本沒達到英語聽力教學的目的。[1]
二、原因分析
第一,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的英語素養不高,特別是口語能力。調查過本校所有高中英語教師,全英語授課的老師幾乎沒有;用上60%的英語授課的老師不到一半,導致在課堂教學中的聽說活動少,學生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更別說開展課外活動練習聽說了!
第二,學生的心理障礙。詢問本班幾個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聽力測試時不同程度得出現緊張焦慮、甚至出現“充耳不聞”的現象,即完全沒辦法聽進去。可能是他們詞匯量小,聽力基礎薄弱,這使他們產生聽力自信心不足、聽力焦慮等不利聽力發展的心理因素。學生在聽時的心理因素和聽力理解的有效程度存在著直接的聯系。在不具備良好的聽的動機和自信心的情況下,聽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從而干擾聽的過程。
第三,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也是限制農村高中英語聽力的一個因素。由于經濟的相對落后,教學設施的不足,家庭受教育程度不同背景,信息來源渠道的限制,農村高中學生的信息接觸量小,知識視野相對較狹窄,各種文化背景知識相對有限。學生的知識面和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政治、歷史、地理、文學、教育、科技、藝術、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知識的了解,常常對英語聽力能起關鍵性的作用。
三、優化教學策略
聽力能力的培養并非只存在于聽力課中,而是貫穿英語教學的始終。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提高:
1.抓基礎,排除語音、詞匯等障礙。
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很多,如生詞、復雜的句子結構、內容熟悉度、語速、背景雜音和語音語調的變化等。其中,困難主要來自語音方面,學生如若不能正確地辨音,就會聽不清考場上英語錄音中的話語,理解力也會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在聽力上有所提高,學生首先要排除語音識別方面的障礙。
(1)在高一起始階段訓練學生聽音素和單詞時,要注意聽辨發音相似的易混淆的音素、字母、單詞、數詞等;掌握音素和單詞在語流中的變化:音的省略,音的連流,音的不完全爆破,音的同化,弱讀、語調等等。原版書籍和電影資料,CCTV 9的英語節目等。另外,課本自帶光盤及其他相關聽力材料也是很好的訓練材料。此外,教師應利用好課堂幫助學生掌握好單詞發音,多音節詞的重讀音節,英美語在發音上的區別,為其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語音銜接教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師務必要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講求教學的趣味性,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2)積累詞匯。詞匯量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訓練的基礎,聽力自然也不例外。每一個對話、語段、語篇都是由句子組成,而句子的基本單位正是詞或詞組。在聽的過程中,我們能模仿出聽到的發音,但若不掌握一定的詞匯量,便無法把與其所代表的符號一一聯系起來,也就無法得知符號所代表的事物的意義。因此,詞匯量的大小在一個側面決定了聽力理解的程度。
(3)強化閱讀。語言技能是綜合性的,聽力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語言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日常生活、歷史文化、天文地理和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是聽力理解的必備條件。學生通過閱讀各種體裁的文章,不斷地、有意識地和潛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并接受新的知識,最終能使量的積累產生質的飛躍。
二、積極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學生的聽是注意、記憶、思維、感情、意志心理過程,而農村高中學生由于英語聽力基礎薄弱,在聽時常伴有焦慮、自信不足、急燥等影響聽力理解的不良心理。所以,教師在聽力訓練時,決不能對表現不佳的學生流露出鄙視和失望等神情,對于學生的犯錯要采取寬容的心理。對于學生聽力中的錯誤,教師應寬慰學生說學習總是在不斷的嘗試、犯錯和改錯中取得進步。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克服不良心理,樹立聽力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應建立積極的聽力評價體系,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即時評價,讓學生自評、互評,老師指導師生共評的方式。建立起既有利于發展英語聽力能力,又有助于樹立信心、健全學生人格的過程性評價,促成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和諧統一,真實有效地記錄學生的聽力發展水平。
三、多角度訓練,培養學生聽力技巧。
在聽力教學中,時間非常有限,怎么才能抓住關鍵信息?老師要教給學生適當的聽力技巧,比如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取舍等技巧。學生掌握聽力技巧有助于提高聽力水平,具體有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狀態,集中精力傾聽錄音,沉著不亂,選擇答案要有信心,檢查時不要輕易改變第一選擇.
2.利用每大題開始前的指令時間,搶讀或邊聽邊看選項,確定聽音的重點,使聽音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和選擇性.
3.作聽力筆記,強化記憶.把聽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征與本質的關鍵詞,特別是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齡、價格、數字等記錄下來.在記筆記的過程中,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認的簡單符號、字母或縮寫形式來記錄.如數字用阿拉伯字記錄,人名、地名用代號,長詞用縮寫,長句記主要成份等。
4.糾正不良聽力習慣:不要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遇到一時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時,千萬別停下來思索,以免影響隨之而來的輸入。聽時不要平均分配注意力,試圖記住并理解材料的全部,結果反而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告訴他們,只要能夠聽懂大意,掌握文章的內容即可。
5.熟悉聽力題考查類型,掌握答題技巧。高考聽力常見題型是選擇題。考查內容常為五類:地點類、數字類、人物關系類、觀點態度類和推理判斷類。錄音材料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簡短的兩人對話,只念一遍,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然錄音一晃而過;第二部分為內容稍長的兩人對話,首先要弄清對話者之間的關系,常見的有husband and wife, teacher and students, patient and doctor,customer and waiter等人物關系。第三部分為獨白,一般是發言稿、電臺節目或其它敘述和說明文字,第二三部分均念兩遍。答題技巧包括聽前預測、抓主題句、關鍵詞、作簡化筆記和捕捉信號詞。另外,鼓勵學生多讀英語聽力測試題的原文對話或短文,有利于熟悉語境,培養語感,提高自身的聽力測試能力。
四、不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英語素養
教師應努力提高的自身英語素養,尤其是口語水平,課堂上應盡量堅持用英語授課,給學生創設學英語的氛圍。一開始有些學生可能聽不大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他們會聽得懂。因此,如果教師在備課時,有意識地注意使用課堂用語,并用學生已學的英語解釋新的語言現象,學生不用增加負擔,就可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的口語就是最佳的聽力材料。同時,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上用英語回答問題,用英語交談、討論等,這在無形之中又給學生增加了一次聽說的機會。
五、課外延伸,培養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
各種電子設備普及的今天,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可以是年級統一安排時間,一周至少兩次的集中練習或每次進行15-20分鐘的英語廣播。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電子設備每天自主安排聽一點英語新聞、讀英語故事和英語歌曲或是觀看英語電視節目如CCTV9或其它網絡英語節目和電影等,以培養學生每天聽英語的習慣。建議學校每年都舉行英語墻報、英語競賽、英語口語角、英語廣播等為主題的活動,多汲取和擴大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滲透英語文化知識,注重技能和策略培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
學生聽力技能的形成與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做到持之以恒。英語聽力的學習不能孤立地為聽而聽,聽始終和說、讀、寫互相影響和作用,需全面學習,齊頭并進,形成英語的綜合能力。農村高中也要根據各個班級的實際設計訓練方案,講究對策,優化教學策略,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針對所出現的問題作出調整,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參考文獻
[1]葛文山,郭慧,劉桂巖.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常見問題分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