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豐沛
摘要:政府信息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資源,不僅是政府活動的重要資源,也是公眾了解政府的直接途徑。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政府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能夠有效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政府信息;治理模式
國務院2015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旨在通過”互聯網+”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最終提升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研究“互聯網+”下的政府信息新形態,對于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政府門戶網:政府信息第一平臺
政府門戶網站最開始只是一個與官方媒體、政府公告、政府公報等傳統政府信息傳播媒介并列的在互聯網上的一個延伸,不過那時的理論界已經提出要利用互聯網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公眾服務,為此要重組政府的組織結構,優化政府部門的業務流程,以便更好地適應互聯網上的公眾服務需求。
政府治理模式轉型最初是從政府內部展開的,政府內部的組織架構與業務流程在技術的幫助下進行了重新設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促使政府組織架構趨于扁平化,集約化。在縱向上,傳統治理的多層級結構被壓縮,以減少行政規模,降低行政成本。在橫向上,“一站式”政府網站服務平臺讓公眾只需訪問一個網站就能辦理辦結原先需要和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的業務。
在政府治理轉型中,政府在利用互聯網革新信息傳播上作了重大努力。互聯網興起之前的政府信息傳播,主要依附于層級化的龐大政府組織和傳統的信息媒介技術,效率低且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常常會失真走樣。政府網站實現了扁平化的信息渠道,一方面能夠讓政府向社會傳播信息或者價值觀迅速地普及化;另一方面公眾借助互聯網和政府網站的政策對話也有助于調節上下級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公眾在互聯網上對政策效果的民意反饋為上級政府把握下級政府的政策執行情況提供了重要信息,從而促進政策得以正確貫徹落實。
二、政務微博:微應用上的信息眾籌
微博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使用門檻低,維護成本少等顯著特點,這使其能夠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成為中國各級政府部門的“座上客”,開設政務微博一時間成為一種潮流。如果說政府網站是政府在互聯網上的門戶,那么政務微博就好像政府網站的“派出所”。政務微博對治理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政務信息的發布,其更重要的價值在于推動政府基于互聯網治理模式的創新。
與政府門戶網不同,政務微博給人們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是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更加直接和頻繁的互動。這種互動更多的涉及的是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情。
北京大學政治系教授王麗萍指出,從世界上不同國家的政治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似乎進入了一個“微政治時代”,今天的政治已經更多地表現為對民眾日常生活的關注,或是對民眾具體、細小,甚至瑣碎訴求和問題的回應。以微博為代表的微應用為這場微政治的變遷提供了舞臺,它們不僅為政府能夠更加直接地面對社會提供了機會,更加重要的是,政府的治理模式在這樣“微政治”的影響下正在發生改變。快速地回應、個性化的服務,根植于互聯網治理思維在社會各界的密切合作,這些不僅是政府正在做的事情,而且正在形成一種不可抗拒的合力,各級政府必須順應新一代互聯網發展并做出選擇。
由于微博更多地面向實際的民生問題,政務微博在政府與社會之間建立了一種強關系紐帶,借助這個紐帶,政府可以輕松實現與社會合作的力量,從而實現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治理新框架,在這種新框架下,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與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也就是用信息“眾籌”的模式來改善政府傳統治理模式中的信息缺陷,在提高治理能力的同時,也獲得了社會廣泛的認同與支持。
三、大數據:政府決策的總依據
數據抽象來講,就是在政府管理活動中,基于政府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能夠描述管理對象特征或行為的符號標識,大數據即是對這些數據的整合、并聯和分析從而得出新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在今天看來,互聯網所帶來的數據變化與在與政策制定的智能化融為一體,當代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社會和環境壓力,因此必須提高自己制定政策的能力。而政策的制定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數據,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公眾,在信息系統中的行為都可以轉化為數據并被記錄和跟隨,這些數據意味著政策制定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數據,他們會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互聯網的開放系統為政府政策議程提供新的問題來源,互聯網大數據改變了傳統的政策議程規則,在數據開放的時代,整個社會的信息結構趨于扁平化,社會公眾與決策者之間的信息接觸變得更加直接和頻繁,問題不是選擇出來的,而是在互聯網中“涌現”出來的,政策決策者更多關注的是互聯涌現出來的社會問題。比如“好人法”的出臺就是對“扶老人反被訛”這一涌現的問題做出的回應。“常回家看看”入法就是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關注,這些都是互聯網涌現出的社會問題。這些小事之所以能被政策決策者關注,歸根到底是因為互聯網的數據和信息之間存有關聯,而互聯網為這種關聯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和平臺,這恰恰是大數據的結果。
互聯網的開放系統也為政策的評價提供了新的方法。政府政策制定的好不好,有沒有達到目標,社會公眾是否滿意,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對制定好的政策進行評估評價。傳統的政策評價依賴于半官方或非官方的研究機構對政策進行評價,但是這些評價畢竟有其局限性,不如社會公眾的直接評價來的實在,社會公眾的評價能更加真實地反映政策的實際效果,如果社會公眾能夠在網絡中公開發表對政策的意見,那么這些數據都可以用于政策評價過程。從大數據中獲取政策評價信息,無疑將大大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
四、結語
在“互聯網+”的時代,政府的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勢必會打破舊有的傳統治理模式,政府信息資源的廣泛應用也必然會產生出新的價值與新的效益。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龐大的政府信息與數據必定會創新政府治理模式,促進政府轉型,進一步推動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