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新課改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牢牢抓住這個機遇,發現并及時改正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時間,是對語文教學效率的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小學語文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致使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明顯問題
(一)語文教學仍然保留傳統模式,學生獨立發揮機會少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主要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新課程的改革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也順應要求采取了很多新的教學模式,但是,新的模式只是表面上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本還是讓學生順應老師的教學路子走。講得多,問得多,使學生自己思考交流的時間少,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的《開國大典》一文,有一位老師問到學生“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學生答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來寫的,再問,學生答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老師把這些答案都否定了,說是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寫的。但是整個篇課文的寫作順序這三個答案意思都是相同的。到了課下問老師這三個答案的區別,老師說這是教材的標準答案。
(二)老師教學目標制定的不明確
現在有些老師不明白自己語文教學的目標,在課堂上對于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明確;還有一些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太多,導致講課節奏變快,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還有很多老師在小學課文設定教學目標時,一般照慣性的思維,原來的做法,現在一直沿用,很少按照課本中的編輯體例、單元所處的位置,沒有從基本教學任務等方面去思考教學目標。
(三)語文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忽略了教學側重點
每個學科都需要相應的教學課時,老師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要求,保證學生完成課時及學習內容。但是小學課文教學中,有一些老師并不重視安排課時,也沒有教學的側重點,一味的從前向后講課,而浪費了很多時間,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面的課程。有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側重點,容易出現跑題、離題的現象,既浪費了學生學習的寶貴時間,又造成教學效率的降低。
(四)課堂上學生形式化地顯出主體地位,老師失去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存在教學死板的問題,而且還存在教學中太過于放任自由的問題。新課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中具有主任地位,而有很多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不但沒有學習到知識,自身的素質也沒有得到提高,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形式化的教學現象,并不能充實學生學習的內容。
二、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學生自身屬于實施課堂教學三個要素中的重點,作為教學信息的接收人員,也是凸顯教學效果的主要對象,如果基于教學目標以及效果這一角度,學生可以被稱作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在之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索中發現,教學的核心被放到了教和學以及如何教這三點上面,對如何學沒有足夠的重視,具體的研究也相對較少。教學活動最根本的特征證明,這個過程通常伴有教師和學生二者相互作用和促進的流程。知識積累欠缺的小學生,如果想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優秀的表現,除了教師知識儲存量和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外,和學生自信心與主動性也有極大著的關系。這也是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證,只要學生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主動性,就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師組織的多種教學活動,同時確保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證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自信心的高低對教學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自信心與教師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想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要求教師一定要盡可能提升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仔細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加強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如何解決好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問題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一定的彰顯以后,教師關于學生學習需要及時提出建議和參考方案。具體來說,一方面,教師需要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用學生的思維來思考問題,把學生自己的學習體驗帶入到實際教學任務中。學生需要消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工作。鼓勵學生及時消化課堂內容,發散思維,多觀察學生和了解學生,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豐富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師生互動的過程。當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進行知識傳授和教學時,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假如小學生發展的特點和語文教學規律表現出關聯性,那么教師針對如何豐富小學語文教學手段需要提出幾點思考。一方面,教師需要及時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參考自身的教學經驗來進行調整工作。假如學校的教學設備比較先進,那么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就是重要的任務。例如,教師可以多利用教室多媒體投影儀來進行教學任務,動畫效果能獲得學生的更多關注,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樂中學到了知識。另一方面,教師之間需要增加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做法上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
[2]楊冬梅.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2015,(10).
[3]趙鵬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