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殿波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教育工作,不僅能夠為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還能夠為推動小學語文教育進步打下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對德育滲透內容及其表現模式的設計,保證德育內容以一種自然而然的形式流露出來,使其真正與小學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從而提升學生對德育教育內容的接受性,在完成語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能夠在道德品質上有所提升,實現小學語文教育與德育教學的雙向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情感
德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當中最基礎的內容,在任何階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可以依靠對學科本身的人文性發揮來實現對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完成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能夠在道德素質方面有所提升,為全面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
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注意事項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知識學科,能夠依靠自身人文性特點實現德育教育,為了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德育教學效果,做好對以下幾方面工作的研究至關重要:
(一)做好階段控制
在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過程中,做好階段性控制是確保德育工作有效展開的基礎。由于小學生的心智、思維能力常處于啟蒙階段,所以這時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教師想要在此階段做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須要掌握好學生的實際心智發展水平,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展開符合學生實際成長水平的階段性控制,確保德育教育工作的內容、模式以及教育目的能夠與小學生的心智水平發展保持一致,以實現對德育教育質量的保證。
(二)注意情感融入
注意情感融入也是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重要內容。德育作為一項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工作,需要教師通過融入情感來體現出德育教育的關鍵性,從而幫助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認識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從而提升自己的德育意愿。教師作為教學環境的構建者,在實現德育教育的情感融入后,能夠使教學環境變得更加的優質,這能夠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空間,并指導他們與教師之間完成德育教育互動,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展開帶來支持。
(三)注重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做好對他們的審美教育是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措施。從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來看,審美教育較為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這種滲透性德育教育中,因為其滲透的程度、內容、表現形式有限,因此教師更側重于一些基礎性教育工作,而忽視了審美教育內容。審美作為德育教育的高級內容,對德育教育效果的影響極其重大,如果教師能在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學中做好審美教育,那么德育教學效果必定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大對審美教育的重視,給予德育教育更多的支持。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具體對策
在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如下途徑來完成教學,為德育滲透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
(一)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最為常規、普遍的教學方法,以小學語文課堂為基礎環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在課文中融入德育內容,來實現德育滲透教育工作,為德育教育的展開打下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為教師提供德育滲透教育的途徑有很多,例如課文內容的延伸、閱讀教學中的內容分析、作文教學等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德育內容來對德育滲透途徑予以選擇。例如,教師可以在3 月5 日(學雷鋒紀念日)要求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我眼中的雷鋒”,以此讓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收集資料來了解雷鋒的先進事跡,感受到雷鋒精神的高尚,從而實現對奉獻精神的培養,讓他們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
(二)課外活動中的德育教育
課外活動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全面的設計來展開德育教育工作,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的同時實現道德品質方面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老人節)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去做一天敬老志愿者,讓他們幫助爺爺奶奶們打掃衛生,跟爺爺奶奶們嘮嗑,給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發揮他們小小志愿者的作用,并在此次活動中認識到尊敬老人,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課外活動有許多不可控因素,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外活動德育教育時一定要做好對學生們的保護,確保他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完成課外活動,完成德育知識的學習。
(三)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教師作為學生在學校中的監護人,對于學生來說就像學生的家長一樣,語文教師更是學生眼中最敬佩的“智者”。在這種角色定位下,教師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來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讓他們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完成道德品質的培養。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自我素質提升,發揮出自己的榜樣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尊敬自己、敬佩自己的過程中,學習自己的優秀品質,以此來實現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工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工作帶來支持。
參考文獻:
[1]王玉香.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 課程教育研究,2015(3).
[2]朱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 成功(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