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穗賓 方斐豪 李雪輝
【摘 要】 審計作為一項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其目的和歸宿就是審計整改,所審計出來的問題能夠及時地轉化為制度上的改進與完善,迫切需要提高審計整改成效。公司總結了多年的實踐經驗,以提高審計整改成效為目標,積極探索并推行新的“五制”運作,扭轉了審計發現問題的被動整改局面。
【關鍵詞】 五制 提高 審計整改 成效
一、改變原有的整改運作的必要性
審計作為一項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發現問題是一回事,發現的問題能否真正得到解決則是另外一回事。審計整改不僅是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審計工作的目的和歸宿。蒙混過關、流于形式、缺乏剛性約束、不問責的原有整改運作不僅掩蓋了審計整改的本質,而且導致審計整改成效大打折扣。由此,必須轉變審計整改思路,扭轉審計發現問題的被動整改局面,以提高審計整改成效,保障公司依法治企運行。
二、“五制”運作的具體做法
(一)推行整改跟蹤制,實現動態管理
1、召開聯席會議促進整改
由公司領導牽頭,召開審計、人力資源部、監察等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審計整改工作聯席會議,確保聯席會議分工具體明確、責任界定清晰、人員落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真正形成部門聯動、促進審計整改的整體合力。
2、審計過程中邊審邊改
為了使審計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公司審計過程中召開業務分析會,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急需改進和容易改進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做到邊審邊改,力爭將問題解決在審計現場。
3、現場審計后即審即改
現場審計結束后,審計意見書未下達前,公司召開審計辦公會,對審計問題定性進行討論,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做到即審即改。
4、審計意見書下達后組織整改
審計意見書下達后,公司立即召開總經理辦公會,依據審計意見書下發的時間,初步列明項目整改時限表,制定年度跟蹤督促整改計劃。針對審計過程發現的問題和審計建議,認真梳理分析,制定整改方案,組織整改工作,一方面要求審計部多向公司領導及有關部門請示匯報,及時督促責任單位落實審計決定,加強審計整改;另一方面要求審計部加強與責任單位的聯系與溝通,及時掌握責任單位對審計結果和審計建議的反饋意見。
5、整改驗收后持續跟蹤整改
審計組進行現場整改驗收,對三大評價項目進行整改評分,分別為審計整改組織情況、按審計意見整改情況、對審計建議的采納情況。每個評價項目中各項目賦以不同分數,乘以不同的整改率,累計相加后得出整個項目的整改評分。公司根據整改評分分析整改情況,強化審計整改的協調與后續跟蹤服務,對尚未采納的建議、尚未完全整改到位的問題整改驗收后仍然持續跟蹤整改。
(二)實行清單銷號制,落實已整改到位問題
1、核對佐證材料判定整改初步到位
2、現場整改驗收確定整改得分
對被審計單位實施現場驗收,主要內容為被審單位是否采納審計建議、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審計問題是否整改到位,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舉一反三,依據現場驗收情況確定整改得分。
3、對已整改到位的問題執行清單銷號程序
公司要求審計部定期收集各部門反饋意見,對審計整改工作做到動態管理,實行整改情況周通報機制,分類做好問題的統計、記錄、跟蹤,梳理完善整改資料,確保各單位提供的佐證材料依據充分、完整,同時組織各專業部門對整改問題舉一反三進行實地驗收,并對確實已整改到位的問題進行清單銷號。
(三)執行整改約談制,制定未整改到位問題的措施
在約談會上,各專業部門逐條研究反饋問題,各專業分管領導逐一解決未整改到位遇到的困難,逐條制定整改措施。經過重點約談和一般約談后,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呈現整改成效。
(四)開展審計問責制,強化審計整改責任
1、進行警示教育營造良好整改氛圍
公司組織審計部牽頭,召開各部門、基層單位認真學習責任追究辦法, 進行警示教育,強調落實審計問題整改,不能止于一次性的約談,要讓約談產生震懾效應、使約談機制長效化,對整改不力、查處問題違規的部門就必須從嚴追責問責,提升整改的效率性、對違規者的震懾性。
2、對違規問題進行問責考核
違規問題的問責考核,分為主要責任考核和關聯責任考核兩部分。通過明確劃分主要責任單位和配合責任單位主次責任和程度,將問題整改的責任落到實處,有效避免了部門間的相互推諉、扯皮、信息不暢導致整改效率下降的不利因素。
(五)建立審計成果運用制,督促審計成果運用
1、把整改落實情況列入各項考核
公司將審計整改落實情況列入各項考核中,大力推進審計結果公告,在三個月的整改期限結束后在公司內部系統中公布整改結果。
2、審計、財務、人資開展聯合檢查
公司狠抓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年底召開整改回頭看工作布置會,對年度審計對象集中開展回頭看檢查,建立審計成果運用制制,組織審計、財務、人資每年開展二次聯合檢查,做到“徹查徹改”,切實破解“屢審屢犯”頑癥。
3、審計部協同各部門、基層單位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通過自查自糾工作共發現33項主要問題(含縣公司),具體問題57個,已整改問題52個,整改率達91.2%。
4、審計部協同監察部開展企業經營情況檢查
審計部每年至少對下屬公司財務、工程、人事等方面開展一次經營審計,并對其上年度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總體管理水平作出評價。同時審計部協同監察部每年開展縣公司和下屬公司經營情況檢查,對依法治企不規范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并督促整改,整改率達95%。
三、“五制”運作成效
新審計整改五制的運用,使經營管理者在任者更加關注自己的責任,審計決定得到及時有效地落實,從而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歷史遺留問題的形成,同時也解決了一些已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