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東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機制進行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效益,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當前物理課程教學的迫切要求。下面就談談在當今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物理課堂的一些淺見。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效課堂;課堂教學
一、關于高效課堂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目標定位
教學目標方面,要及時轉變,由重知識傳授的單維目標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轉化,明白學生通過課堂絕不再是僅僅掌握了知識就可以了。而應同樣注重過程和方法的體驗、情感和態度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知識的樂趣與意義,樹立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二)高效課堂角色定位
在師生關系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教要以學為中心,教要服務于學。高效課堂的宗旨并不在于教師講的精彩,而在于學生學得精彩。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點撥者、參與者而已,課堂的主角應該是學生,課堂應該是學生靈感奔涌,激情四射的時空。課堂中教師如果“主體與主導”的關系處理不好,角色“失位”或“錯位”,就不會有真正的高效益。教師在課堂上要習慣做“啞巴”,管好自己的嘴,該說的說好,不該說的千萬別說,說多了未必有用。教師師要敢于做“忍者”,要隱忍著,千萬別隨便去批評指責或者給學生下定義。很多的所謂差生都是我們教師不負責下的結論毀掉的。老師要做“懶漢”,學生會做的事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管理最差的學校,老師整天到晚忙個不停,但是沒效益。總之,高效課堂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學生在課堂“學會”,“會學”,“學樂”,“創學”。
高效課堂的特征: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高效課堂的評價:學習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二、構建高中物理的高效課堂的途徑
(一)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往往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被動接受甚至消極抵制,造成了課堂效益的低下。古人云:“親其 師,信其道”,要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首先必須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奏效的氣氛將取決于教師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樣做”。教師是課堂的“導演”加“主持人”,和諧課堂的創設主動權在教師,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不僅在于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在于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營造有利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善于把熱情、愉快傳遞給學生,運用親和力,使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使物理課堂活力四射、亮點紛呈。
(二)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預案
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是教師要充分設計好教學預案。“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必須善于開展物理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做足課外的文章。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即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也是物理教師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探求高效物理課堂的有效途徑的重要條件。
我認為物理教師在教學預設的過程中要著重研究以下問題:
1.根據物理課堂內容研究如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架構出新的知識結構。物理思維是一種“模糊”邏輯思維,其嚴密的邏輯隱含在錯綜復雜的物理事實與概念之中,需要我們去發掘。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研究教材,找準知識間的銜接點、切入點、重難點,發掘出新課的知識脈絡和認知結構,理清教學思路,從而設計適合于學生的高效的課堂流程,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此外還要找準新的知識點與STS的銜接點,建立物理課程與STS的聯系。新課標明確要求物理教學必須體現課程與STS的聯系,要求課程教學“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興趣,使得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學習情境,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中。而且這也是教學以人為本的體現,長遠來看,它可以
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科學素養以及人文素養,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章節中都體現了這種聯系,有的以欄目的形式、有的以插圖的形式、有的以課外閱讀資料的形式、也有以課后習題的形式,教師都應充分把握和利用,把它們有機的融合到物理教學之中。
2.根據物理課堂教學內容研究如何采取合適的教法讓學生人人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的設計必須圍繞學生這個中心。譬如,學生的物理基礎怎樣,最近發展區在哪里,要做到心中有數;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符合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征。通過這節課讓學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證;教學過程中如何啟發學生、組織學生、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要精心設計;如何使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要認真思考確定;如何使學生感受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如何進行交流和評價,要有滲透的方式。
參考文獻:
[1].田軍恒,《試論探究式教學法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育教學論壇》,2011
[2].賈曉霞,《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考試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