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華
摘要: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需要從課內和課外兩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因地制宜,采取靈活的方法,創設情境去實現預期閱讀目標。課外閱讀和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起到一個延伸及輔助的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形成預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課內;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興趣方法;閱讀能力
語文是基礎學科,而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小學生各階段不同的閱讀能力培養目標和要求,根據三十多年小語教學經驗可知,雖然讓學生形成相應的預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走的,經過正確細致的引導,完成預定的閱讀目標任務是完全可能的。下面我就平時的做法與大家分享,不當之處,望斧正。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現小學生閱讀培養目標的主渠道。平時小語課堂教學是在遵循新課標的前提下完全基于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事物規律,因地制宜、靈活運用一些方法和手段,循序漸進是完全可以達成目標的。我的做法大致是這樣:1.語文課堂教學要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教師根據課標和教材單元要求有針對性的布置預習任務、檢查預習情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會閱讀要領和要求,以利以后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和能力。2.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以往師生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多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體力量,這對學生閱讀素質的形成很有幫助。3.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重難點設置相應的情境,為學生閱讀學習鋪設橋梁,激發學生學習、探究問題的欲望和興趣,這也是小語閱讀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手法。4.在小語教學中針對表達情感重要的句段,教師引導、指導學生反復帶表情朗讀,進行仔細的 感悟品味,培養學生閱讀語感,久而久之可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5.課堂教學在一定條件下,在難度、時機成熟的情況下,設置生生互動,協作解決問題,互相提問、補充、評價,合作完成閱讀目標。必要時教師予以適當點撥。培養學生求同存異、又形成獨立自我的閱讀風格與意識。6.每一次課堂閱讀教學完成時,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研究總結本課完成閱讀教學目標的方法,這些閱讀方法的形成和積累對學生形成相應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7.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問題的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訓練,這些方面的能力都是學生未來閱讀學習過程中必備素養。例如:在《凡卡》一文的閱讀教學中,在適當時機向學生提問:凡卡想讓爺爺接他回家 的愿望能實現嗎?說明了什么?學生們想要完成這樣的問題,必須經過一番細致的閱讀、體會、分析、推理、概括和判斷,才能得出比較確切的結論。這是一封沒有詳細地址、姓名和郵票的信,爺爺是收不到的。即使爺爺收到了信也沒有能力接他回去撫養。自家親人都不能相顧,實在太可憐了,讓人同情。所以凡卡回家的愿望是不能實現的,充分說明在黑暗統治下,窮人的命運是極其悲慘的,要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必須推翻黑暗的社會制度。8.閱讀教學過程中遇有精彩句子、片段加以摘抄、品鑒、背誦、仿寫等,教師可同學生一起分享片段的絕妙之處,加深學生閱讀過程的心得和審美情趣。例如《草原》一課,主人‘策馬奔騰、‘襟飄帶舞盛裝迎接客人的場面描寫,還有唐代詩人杜牧的《絕句》,誰讀了都會有一種清新明朗、心曠神怡的感覺,瑯瑯上口、百讀不厭,如同品佳釀、嘗甘蜜,讀時腦海也會自然升起一幅幅畫卷。過后每每回想起來,甜美之情,溢于言表。9。每次閱讀教學結束時,都要不失時機的問學生學習本課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有時一石激起千重浪,收到意想不到的閱讀效果。如在《半截蠟燭》課文教學時,有一個名叫王兆軍的同學在即將下課時,回答教師的問題說:‘老師,三個抓特務的德國軍官已經來到家里啦!媽媽和兩個孩子都在半截蠟燭上做文章,多明顯呢!三個德國軍官一定不是傻子,我想至少有一個軍官發現了秘密,他出于愛心,怕母親和兩個孩子無辜喪命,或者想起了自己家的妻子和女兒才不忍說破。這時孩子們自發討論很有興致,又誰也說服不了誰,都想看我什么態度。我先給以熱烈的掌聲,然后肯定了他的想法,又表揚他認真聽講,思維深刻、與眾不同。于是我講了一個在伊拉克戰場上,一名美國士兵為了避免九名伊拉克婦女和兒童被射殺,竟把槍口對準了自己的戰友,雖然避免了屠殺,但士兵自己被押送回國進了軍事法庭。看來士兵也不都是樂于殺人的,德國軍官裝聾作啞,假裝不知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課外閱讀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途徑主要有校內、校外兩個方面。校內方面主要是圍繞學校的其他各科教學和各類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比如適合運用閱讀法進行教學的其他學科、作文的指導和講評、學校時期舉辦各類宣傳方面手抄報比賽、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古詩詞背誦比賽;還有天天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寫看電影觀后感;開讀書報告會、組織少先隊活動、按要求寫國旗下講話等這些活動使學生學過的閱讀知識得以再現和鞏固,又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某些方面得以完善和提升。校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陣地也不可缺失,它是校內培養活動的一個延續、完善和補充。比如定期去當地圖書館瀏覽閱讀,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購買和珍藏自己喜歡的有關動物、植物、人文、社會、天文、地理、科技等書籍,充實內涵,培養閱讀習慣,有條件的孩子可以訂閱內容健康的刊物、進行網絡閱讀、品讀四大名著、世界名著。但這些都不僅依靠學生有頑強的毅力,還要有教師或家長的引領和指導下有節有序的進行,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閱讀啟蒙階段。閱讀能力對每個學生今后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線和作用,因此小學教師任重而道遠,既要準確感知本階段學生年齡特點,又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教會學生閱讀方法,真正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