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慧
摘要:音樂創造力的培養在整個學科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高等職業教育在強調職業技術教育的同時,不應忽視對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教育,音樂創造力的培養對于開發高職生的職業潛能至關重要,高職教師應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在教學觀念及方法上做出調整,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教學的樂趣,并運用于今后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
關鍵詞:高職生;學前教育;音樂創造力
當代音樂教育理論認為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提供人們創造和自我表現并享受成功的機會,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的過程,創造性地體驗音樂、表現音樂。高職學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高職學前教育主要是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音樂教育在幼兒園無處不在,它不僅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且在其它活動中音樂也是主要的輔助手段。音樂的娛樂性特點,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學,學得快樂,學有所得,促進幼兒精神飽滿、身心健康地成長,有利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面對的就是幼兒,她們的素質關系著幼兒的發展。根據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情況和高職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音樂教師不能沿襲自己在音樂學院學習時的教學模式,必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進行教學,從而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能夠在托幼機構順利地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具備保育、教育的基本能力。因此,對高職生進行音樂創造力的培養是勢在必行。
一、現狀剖析
(一)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目的性不明確
部分高職生因高考受挫而缺乏學習熱情,他們雖然讀過高三,但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不好才上高職,還有的學生是被家長逼著來讀的,只是想混個文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二)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缺乏普及階段的音樂教育
受“大眾化教育”目標的影響,各高職學校競相爭奪生源,致使學生素質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其中,對音樂感興趣并具有一定素養的學生少之又少。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接受到正常的音樂教育,據了解,她們讀高中時幾乎沒有上音樂課,音樂課要么自習、要么被挪用上文化課。
二、培養高職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開發其創造潛能
(一)從節奏入手
從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與音樂有關的事物,用心感受自然界的聲音,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豐富聯想、想象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逐步培養她們學習音樂的信心。
1.撲捉日常生活節奏,讓學生聯想創意。例如:引導學生思考平時在生活中聽到了哪些節奏?學生舉例:鐘擺、汽笛聲、刷牙聲、刷馬桶聲、閃電聲、下雨聲、打雷聲、小雞、小鴨等動物的叫聲等等。
2.讓學生試著念出和打出它的節奏,并把節奏寫出來(念、打、寫)。教師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時,可先采用“動物園里歡聲多”,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學習興趣,把叫聲模擬成節奏型,并按照動物發出的聲音長短進行歸類。
接下來,再讓學生模仿叫聲并表演,在表演之前教師針對正確的節奏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
例如:(師)小鴨怎樣叫?(生)小鴨叫: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師)蜜蜂怎樣叫 ? (生)蜜蜂叫: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
嗡 嗡 嗡 嗡 嗡 嗡 嗡嗡 嗡嗡 嗡嗡 嗡
(二)聲勢教學
奧爾夫教學法要求教師用最少的材料,最簡單的方法為學生搭建平臺。李妲娜老師常說:“我們的教學方法不一定單調,但一定要簡單,要‘傻瓜化,讓學生感覺到門檻低,產生了興趣,才樂意走進來享受音樂藝術?!?/p>
我們應該引導同學們尋找自身的樂器,即跺腳、拍腿、拍手、捻指等聲勢來代替拍打節奏,學生的參與度就很高。
(三)開發自制打擊樂
帶領學生一起開發自制打擊樂。打擊樂給學生帶來的樂趣很多,有利于幫助她們學習節奏,相信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喜歡的。
1.師生共同收集自制打擊樂,并讓學生說說可以把它做成什么樂器,同時創作出新的節奏。
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理想的教具。在這里“像不像”、“是什么”不重要,想象力和感覺擺在第一位。
2.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天生的玩心,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利用,可以借助器械及道具,以培養創造能力。這種創造性的游戲將是終身受益的。
3.開發創造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當今社會環保已經成了主旋律。自制打擊樂也是培養學生去關注社會,變廢為寶就是一種環保意識的培養。
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本班學生開發出許多的樂器:竹筒、可樂瓶裝沙或豆、易拉罐的一頭剪成細條狀摩擦出聲音、有蓋的舊牙杯、筷子等等。
(四)創編歌詞、節奏、旋律
從學生實際出發,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假如讓學生感覺到很難做或很難做好,就會產生消極、畏難情緒,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培養學生創編意識的具體過程:
1.激發學生對于創編的好奇心。每一首樂曲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特點,涉及地域、審美、情感、人文等方面的內容,教師要具有問題意識,善于誘導學生求新求變,嘗試給學生設計盡可能多的創新問題情景,“假如我們……那么將會……”進而激發學生的創作好奇心與想象力。
2.鼓勵創編興趣與熱情。教師要本著重實踐過程的價值理念,保護學生的創作欲望,鼓勵她們創造的興趣和熱情。
3.培養創新情感與意志。教師通過師范引導學生即興創編歌詞并演唱。
示范:教師示范即興創作的小曲子。
如:接下來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創編歌曲,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a、模仿即興創作一句歌詞,b、設計節奏,并根據節奏念歌詞,c、根據節奏寫出簡譜,然后唱旋律、歌曲給組員聽。
如節奏:
創編節奏??刹捎霉澴嘟育?、節奏重組等形式即興進行,進一步編創節奏音型和旋律短句。
三、把學生外在的需要轉化為內在的自我需要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國創造教育的開拓者,他提出以“行動”為中心的創造教育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007年,著名學者王耀華從國家與時代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創造力教育嚴重缺失的實情出發,提出了“音樂創造為核心”音樂教育哲學觀。其主要觀點認為:“音樂創造貫穿于人類音樂行為的全過程?!?/p>
教師的思維定勢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應該要認識到創造是人的本質潛能,人人都有創造的需要,人人都有創造的天賦,人人都是創造之人。培養創新人才,從學前教育做起,高職音樂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郭小利《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教育研究》福建師大博士論文 2009、4
[2] 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
[3] 蔡媛媛《中小學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引導》 2010—04—11